第301章 頭皮發麻-《我搶了別人的重生門票》
第(1/3)頁
江百川參加了一場會議,在會議結束之后,被人邀請過去。
他來的時候,對方正在用手機上網,看見他進來,就笑著說道:“老江,這個李揚可不得了,做企業厲害就算了,打游戲還能到這種地步,不敢想象這竟然是一個電競選手能有的影響力。”
“李揚怎么了?”
“他贏了個世界冠軍,現在全網都在討論這件事。”
江百川坐下來,有些詫異的問道:“你怎么開始關注這事了?”
對方笑著說道:“就是看見朋友圈一大堆年輕人都在發這個事,有些好奇,就搜了一下。”
“你朋友圈的年輕人都不簡單啊,竟然也喜歡打游戲?”
“誰知道呢,我也是第一次看見朋友圈那么多年輕人發一樣的內容,足以說明這件事不一樣。”
“李揚跟姜半夏,兩人都怪的很。”江百川深有體會。
這段時間私底下聯系姜半夏好幾次,發現姜半夏已經被李揚給帶歪了,張口閉口就是要好處,沒好處都不想多聊一句。
跟他一開始認識的姜半夏,判若兩人。
對方問道:“老江,你覺得她們兩個能堅持多久?”
“什么堅持多久?”
對方一副無奈的表情,“就是他們兩個名下那些公司能堅持多久,我這邊數據已經出來了,極影汽車三萬多員工,平均薪水一萬八,每個員工用工成本,每月兩萬二。綠水集團員工兩萬九,平均薪水七千六,每個員工用工成本,每月一萬。快拍近兩萬員工,分別是一萬一跟一萬四。萬柳資本八百員工,分別是兩萬六跟三萬二。別的暫時不算了……”
江百川問道:“這有什么問題嗎?”
“有啊,問題大了!一年用工成本接近一百五十億,他們兩個能負擔多少年?”
江百川納悶了:“這跟我們沒什么關系吧?”
“要是沒關系,我就不會喊你過來了。我知道你跟他們兩個關系不錯,嚴格來說,他們也算是你那邊的人。我就是想讓你勸勸他們,悠著點,細水長流,做幾個百年企業,別把錢給敗光了。”
江百川笑了起來:“我看你這是怕了!怕他們做的太大。”
對方沒有反駁,而是說道:“現在說怕還為時尚早,就是擔心出現問題,她們兩個在顛覆行業。”
江百川反問道:“不該顛覆嗎?”
“該!但不是現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穩定,用來對抗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一旦不穩定,很可能就會成為宣泄口……”
“呵呵,把比爛說的那么好聽,伱這臉皮也不是一般的厚。”
對方沒生氣,而是問道:“老江,你敢保證她們兩個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嗎?目前八九萬人的規模不算什么,他們能把規模擴大到八九十萬嗎?如果能,就當我是小人之心了,如果不能呢?”
“不能怎么了?”
“如果不能,他們就是一條攪動魚塘的大魚,把水攪渾了,又不負責。還有葉柄承那個瘋子一直在搖旗吶喊,早晚得出事,你知道嗎?”
江百川不認同的說道:“至少現在他們做的對,未來怎么樣,都不好說。”
對方質問道:“做得對?全世界的企業跟他們學,虧的都得當褲子,都那樣做,誰還去創業?誰還去開公司?李揚要是能管理好全國的公司倒還好說,問題是他就管那么一兩家。你知道現在新能源車企過的有多難受嗎?他們一直在吐槽極影汽車亂來,根本沒給他們生存空間。”
“亂來?極影汽車的所有成本都明確的很,雖然沒公布財報,可是距離盈利也沒多少差距了,一家能盈利的公司,怎么就亂來了?那些所謂的新勢力企業,不應該考慮他們自己的問題嗎?為什么極影汽車花幾百億就能在短短幾年做到這一步?他們整天這個機構融資幾十億美元,那個機構給幾十億美元,那些錢呢?”
國內好幾家新勢力車企,基本都是幾十億美元幾十億美元的融資,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資本,都在加大籌碼投入。
但是他們的產品,毫無競爭力,市場幾乎全部被極影汽車給搶走了,一年都很難賣出去一千輛。
原因很簡單,那些車企核算成本的時候,一輛車成本高的離譜。
低配的車型,各方面跟極影汽車差了好幾個檔次,還沒有足夠高的智能體系,成本就在四十萬以上。
高配的,搭配了一定的智能體系,落后極影汽車兩三代,成本竟然在六十萬以上。
成本都這么高了,賣價可想而知,基本都是奔著六十萬以上去的。
那樣的產品,憑什么跟極影汽車競爭。
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把控好成本,也把控不好。
首先那些公司的老板,會想辦法吃下一筆錢,緊接著公司內部各種關系戶,權利比較大的元老管理層,都在拼命的吃錢。
名義上一個項目花了一百多億,真正用在研究人員,開發人員身上的錢有幾個?
李揚可不會莫名其妙從公司里面吃錢,還會想辦法往里面拿錢,拿自己的錢。
這才是做企業的態度。
對方無奈說道:“那是極影汽車成功了,如果沒成功呢?”
“沒成功也就不會有這件事,所以探討沒什么意義。”
“可我們不能只要成功的,我們要的是多方面開花,有盛開的,也要有枯敗的,這樣才有足夠大的盤子。而且老江你要知道一點,太大了就沒有容錯率,比如容易被制裁,樺為就是例子。”
江百川笑著說道:“制裁?極影汽車可沒有用半點國外技術,人家都是自己搞的,自己扶持的國內產業鏈,連系統都是自家的,搞什么制裁?誰能制裁他們?”
“我只是舉個例子,那我說夸張一點,萬一李揚出事了,這件事怎么辦?他可以強大,但是也不能讓別人太弱了。”
“李揚要是出事了,自然會有別人站出來,李揚已經證明,認真做企業的都不會太差,他絕境開局,現在不也挺過來了?”
“那是他有錢!”
“別人缺錢了嗎?做這行的都不會缺錢,缺錢的也不會去做這一行。”
“我是好心喊你過來聊聊,你跟我抬什么杠啊?”對方感覺無論自己說什么,江百川都要反駁兩句。
江百川說道:“反正我感覺李揚跟姜半夏這兩條大魚攪動一下市場挺好,至少在證券市場,現在別的公司也都開始端正態度了,再不端正態度,他們就沒飯吃了!如果他們再不端正態度,我也不介意給萬柳資本開點后門,為萬柳資本改點規則!”
對方感覺江百川瘋了。
這種話都能說出來。
改規則?合著天底下的金融公司就萬柳資本一家?別的公司都不活了是吧?
國內目前已經要做好經濟跟西方脫鉤的準備了,此時最考驗的就是經濟結構韌性,多重結構就是韌性的一種。
最怕的就是李揚名下的那些公司,跑來制定了標準,結果自己玩不下去了,還把標準搞的深入人心,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后續得多少年都緩不過勁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