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奇跡(上)-《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2/3)頁
在伐木的同時,所有能被看見的活物更是成了人們補充能量的食物,不管野兔、野雞還是可愛的小松鼠,都成了汗流浹背軍民們補充體能的蛋白質。
戰爭狀態下,人的生命都危如殘燭,更提不上什么動物保護了。
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情況,只能出現于和平和盛世。翱翔天際的和平鴿,放在戰爭年代,不過是一盤菜。
當軍民們把木頭和灌木橫掃一空,再把野草一把火給點了,朝東的山坡上是一片黑沉沉的死寂。
雷雄伐木的理由有兩條,首先、他沒理由給即將撲來的日軍留下任何遮擋物,那只會給自己找不自在;其次,建立坑道和防炮洞,需要用大量的木頭來支撐。
山上以雜木居多,光靠伐斷的這些依然不夠,那就拆現成的。
已經空無一人的縣城就是最好的木料提供地,生命受到威脅的數千軍民猶如蝗蟲過境,用了小半夜時間,就把廣德小城內但凡是有點用的木頭或是鋼鐵給拆了個干干凈凈,比遭了匪患還要更凄慘。
就這樣拆除自己的家園,百姓們心里當然有抵觸,但雷雄有句話卻是說到他們心坎里去了。
“大家若是心疼舍不得不拆,陣地就建不成,那我軍就必得以廣德城據守,炮火之下,我全軍和廣德城將盡成灰燼?!?
那意思是,這會兒拆只是拆了門窗拆了梁,可若是我等被迫只能用廣德的小城墻當防線,那廣德城可就啥啥都剩不下了。
百姓們只是平常人,他們躲進山里是害怕日本人殺人放火,可并不代表他們愿意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總想等著戰爭過去好回歸家園,聽這么一說,那還不如聽了長官命令拆了的好,這樣好歹還能留點磚墻啥的,總比剩一堆廢墟來得強。
有了這個念頭,拆得比士兵們還積極,生怕‘窮兇極惡’的雷長官帶著兵就進駐到廣德城內。
而挖戰壕建坑道的干勁兒比先前更是足了幾分,可不僅僅只是看在有銀洋有米面拿的份上。
那是要給老人孩子留一個棲身之所的愿望支撐著。
很樸素的愿望,可惜,在殘酷的戰爭中注定只是個夢想。
在日戰區,哪怕是活著,也是屈辱而卑微的。
但這種不切實際的心理卻是對老鼠山構筑陣地是極其有效的。
其實到晚間的時候,唐刀騎著向川軍中將借來的坐騎特地回了一趟正在風風火火開干的‘大工地’。
整個老鼠山,有三座山,就像是個品字型,將那條蜿蜒前進的簡易公路給圍著。
不攻下這三座山,日軍的步兵或許還能玩一把翻山越嶺去蕪湖,但他們的大炮和輜重卻只能停在遠方曬太陽。
而純粹的輕步兵走出皖南大山能干嘛?去給金陵城周邊的中國軍隊送人頭嗎?
其實日本人自己心里也清楚,此次對中國作戰,日本強大在什么地方,不是說軍隊多由老兵組成戰斗力有多強,而是,中日兩國目前的工業和經濟實力。
已經學了西方世界近百年的日本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日本國內有了成型的工業體系,可以造飛機坦克大炮甚至是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這種大家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