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多年后! 當已經功成名就的趙守山受邀在中國某陸軍大學畢業生典禮上發言致辭。 臺下那些意氣風發英姿勃勃即將踏入軍營的青年們鼓起勇氣問這位參加過偉大衛國戰爭的將軍:“首長,您這一生中記憶最深刻的戰役有那些?” 趙守山沉思片刻凝重回答:“光說記憶最深刻,恐怕不夠精準。我趙某人戎馬生涯近三十年,最心痛一戰非娘子關乏驢嶺莫屬,那一戰,我西北軍第17師戰損8000余,精華損失殆盡,直到半年后參與晉東南戰役依然沒有恢復元氣! 可若說趙某人平生所做英明之事,1938年我率全師8000人參與的晉東南之戰,絕對名列前二!” 這讓臺下的青年軍人們大為好奇,趙守山原為西北軍,衛國戰爭勝利后才加入八十集團軍,這必然是其英明之舉之首,但貌似在這位看來,參與晉東南之戰竟然能與如此重要決定并駕齊驅,這是何故? “首長,是那一戰您功勛卓著?”有人忍不住好奇問道。 “呵呵!不是,是那一戰我竟然被一個和你們年齡差不多的年輕軍人說服了,做了個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決定,執行了那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戰術計劃。 不過,事實證明,那個年輕人是對的。所以我剛才才在致辭說,你們這些青年,才是我中國的未來,是我中國軍隊的未來。”趙守山微笑著回答。 聽趙守山說完這樣一段話,臺下的青年軍人們瞠目結舌,要不是紀律嚴明,必然是七嘴八舌亂成一鍋粥。 要知道,他們眼前這位在那個時期已經是中將師長,一個和他們年齡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哪怕是在戰爭年代,最多也不過是個排長、連長吧!中將會被一個尉官說服,并執行他的戰術計劃,這可能嗎? “不過,他說服我的并不真的是他天馬行空的戰術和承諾幫助我師的裝備,在這里,我就把他曾經提問我的一個問題拋給大家,看大家能不能說出正確答桉。”趙守山沒有說那個青年軍人的名字,反而是笑瞇瞇的繼續說道。 “你們誰能告訴我,我們中國能打贏這場戰爭的基礎是什么?” 現場不少青年紛紛舉手。 “軍隊國防強大!” “錯!” “工業水平提升!” “錯!” “教育!” “錯!” “經濟!” “錯!” ...... 面對一連串的踴躍回答,趙守山連連搖頭,但臉上笑容卻是不減。 這些年輕人是和那個青年一般大小的年齡,可他們的閱歷和那個青年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在他們這個年齡,那個青年已經是一團之長,殲滅倭寇達近萬之眾,不,自那一戰之后,已將這個數字重新改寫。 何人能在此之齡,有他的見識與格局?至少在趙守山的軍旅生涯中,從未得見。 “廣袤的國土面積,才是我們能打贏這場漫長衛國戰爭的基礎。”趙守山身軀挺立,一臉嚴肅回答道。 現場鴉雀無聲。 “我們的鄰國,登陸的米國大兵只用三天就推進了兩百公里,機械化行軍速度快得驚人,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像這樣的行軍速度,只需再過一兩天,就能穿越他們的國土,抵達我國邊境。 所謂戰略縱深,對于國土面積不過12萬平方公里的該國來說,就是個教科書中的名詞。 在我中國南海邊緣的獅城,首都就是國家,國家就是首都,日軍攻陷其僅用三日。 而我們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日軍動用了超過200萬陸軍以及百分之八十的國力,耗時八年,依舊不過占領了百分之五六十的國土,西南、西北皆在我手,這也為我國積蓄力量持續反攻停供了可能性。 所以,同學們,戰友們,你們為擁有這樣廣袤的國土自豪嗎?你們能像你們的先輩一樣,誓死守衛他嗎?像他們一樣,一聲令下,就挺身赴死嗎?”滿頭銀發的將軍站在臺上,目光凌厲,聲若洪鐘。 “首長,我們愿意!” “首長,這是中國軍人的職責!” “首長,請相信戰友的諾言!” ...... 臺下還未授銜的青年軍人們齊刷刷的起立,向臺上的老將軍敬禮。 沒有山呼海嘯的口號,但趙守山從年輕軍人們的堅定的眸子中得到了他想要的回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