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126章 重炮洗地!-《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倉橋有幸上等兵特別慶幸自己的爹媽給自己取了個好名字!

    有幸,不就是有好運氣嘛!

    能從這一戰(zhàn)活下來,沒別的,純純靠運氣!

    他是隨隊攻上山坡的一員,但他距離中國人第二道戰(zhàn)壕很近,大致只有六七十米!

    倒不是這個可憐的上等兵有多勇敢,而是隨著他連續(xù)兩次逃脫大難,但他所屬的步兵小隊卻傷亡慘重,被怒火無處發(fā)泄的大尉中隊長認為是貪生怕死之輩。

    于是,可憐的日本上等兵在這次戰(zhàn)斗中被編入沖在最前方的決死小隊。

    所謂決死小隊,就是先鋒中的先鋒,向來都只是有進無退,在沒有接到軍令退后者,死!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已經(jīng)被逼上絕路的日本上等兵這次沖到了最前沿。

    然后,神奇般地躲過了這次災難!

    在第一顆炮彈砸下來的時候,身體剛剛直立起來鼓足勇氣和小伙伴們高呼‘板載’的上等兵向前拼命一躍,跳進了一個被105榴彈炮炸出來的彈坑!

    近1米深的彈坑擋住了洶涌澎湃的氣浪,竭力將自己全身蜷縮的像母胎中嬰兒般的日本上等兵雖然身上被高空墜落的碎石砸得全身青一塊紫一塊,但卻幸運的活了下來。

    或者說,日本上等兵還真不是決死小隊唯一的幸運兒,因為決死小隊所處地理環(huán)境,彈坑和巖石眾多,在第一輪炮擊中,其存活率竟然高達百分之六十五!

    反倒是被大部分日軍步兵們認為的那道平均不到半米深的戰(zhàn)壕,卻成了人間煉獄!

    直到炮彈無比精準的落在戰(zhàn)壕左右兩側(cè),甚至有將近十分之一的炮彈落進戰(zhàn)壕,日軍步兵們才發(fā)現(xiàn),這道戰(zhàn)壕,之所以淺,或許不是因為中國人懶惰。

    而是,貌似就是為今天準備的!

    四行團重迫擊炮連向這道戰(zhàn)壕區(qū)域至少投擲了200多枚炮彈,超過了整個前線投擲炮彈總量的三分之一。

    淺淺的戰(zhàn)壕很難抵擋近在咫尺的炮彈氣浪和彈片碎石不說,最可怕的是,當炮彈落入戰(zhàn)壕,長度高達40米的戰(zhàn)壕內(nèi)所有士兵不是被氣浪卷飛就是被震蕩波震得口吐鮮血,殺傷力遠高于在坡地上!

    等日軍步兵們反應過來這就是道死亡陷阱時,卻是已經(jīng)晚了,不斷落下的炮彈讓他們無路可逃!

    最終,躲入戰(zhàn)壕里的350多名日軍能存活的,不到70人,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二十!

    事后去清理這道戰(zhàn)壕的二連官兵們差點兒沒吐了,死尸他們見得多了,但四處散落著被重炮能量撕碎的肢體,戰(zhàn)壕壁上還掛著被烤至半熟的腸子內(nèi)臟等等,還是超出了絕大部分官兵可接受的范圍。

    尤其是那股子腥臭夾雜著肉香的味道,絕對可以稱之為來自于地獄的氣味兒!

    當20分鐘后,熾烈的炮火向后延伸,已經(jīng)收到撤退軍令的殘存日軍開始瘋狂后撤,雖已經(jīng)不多,大約還有200多號人,但二線防線上的中國軍人可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輕重機槍和各式步槍開始怒吼起來。

    ‘痛打落水狗’,‘趁你病要你命’,這可都是唐團座常掛在嘴邊的名詞,深入四行團官兵們的骨髓!

    別看硝煙彌漫,給了不少日軍步兵奮力逃脫的機會,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成了戰(zhàn)場上的獵物。

    比如已經(jīng)晉升為副班長的楊必成,他雖然已經(jīng)配裝沖鋒槍不再擔任精準射手的職務,但已經(jīng)在槍法上找到自信的下士還是不辭辛苦的另外背了一桿莫辛甘納步槍!

    那桿步槍是唐刀為表彰那次孤山阻擊戰(zhàn)特意獎給他的,不算在步兵連裝備編制之內(nèi),說白了,也就是楊必成的私槍。

    這種擁有私人武器的殊榮,在四行團總共也就不超過30人,比如明心的重劍,蔡勇冠的厚背刀,還有土豆自己要的一把黑星手槍,老算盤隨身佩戴的一把唐刀簽名軍用匕首等等。

    也就是說,在四行團擁有私人武器的就兩種人,要么能力超強,要么有極大戰(zhàn)功,否則,四行團嚴厲軍規(guī)可不是擺設。

    因為四行團目前對單兵負荷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長途行軍時單兵攜帶武器彈藥、糧食、清水、用具清單一應俱全,訓練時就算背包里塞著磚頭也是要和實戰(zhàn)一致,有稱重的。

    世上人有千百種,自然也有千百種不同喜好,那要是所有人都除了制式武器以外還有額外需求,那負重是不是得增加不少?

    所以,特殊終歸只是少數(shù)人,想擁有一定特權也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

    楊必成的莫干辛納步槍和100發(fā)子彈的負重也都是自己背負著的,為了這額外的幾斤重量,他在訓練中不知得多流多少汗。

    但曾經(jīng)的怯懦青年正是在這種不斷的捶打鍛煉中,由一塊‘土疙瘩’鍛成了一塊精鐵!

    硝煙越是濃烈,殺鬼子的眼睛越是明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