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189章 好大一場餐!-《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全部換裝當然不是唐團座為了顯示自己有多豪!

    一行人本為了莊重身穿著陸軍和空軍常禮服,這套衣服好看是好看,但就這么在大街上逛游著實有些太扎眼了,尤其是讓在江城的日本間諜看到,那或許有指不定的麻煩。

    唐刀可從不會小看這個時代的各國精心培植間諜們的能力,二戰中那些間諜們在戰爭中的表現和作用有目共睹,很多匪夷所思的竊聽技巧和判斷就算是放到幾十年后依然讓人嘆為觀止。

    況且唐刀此行來江城,可不止只為了給陳平扶靈,或許是因為晉東反擊戰的緣故,原本應該在9月份就差不多結束的華中會戰打到現在才算是進入高潮。

    那也意味著,曾經在九江附近爆發的那場近乎于殲滅戰的勝利戰場還正在醞釀中。

    曾經的時空中,一戰全殲日寇2萬余名的確令國人振奮,但卻讓其師團部和附屬部隊成功大逃亡,一直為國人之遺憾,若是那一戰連同其師團部和師團長都留下,其影響力甚至比晉東大勝還要強。

    畢竟,在一年多的戰爭里,日軍還從未有過一個師團被全殲的先例,但那場大戰就差億點點就實現了。

    唐刀此來,正是希望彌補上這個缺憾。

    ‘阿燦’此刻很郁悶。

    那位傳說中的唐團座真的很有錢,不僅大費周章的給在場的軍人們購置一身暫新行頭,還讓一個黃包車夫喊來數十輛黃包車,分成幾撥出發。

    雖不算招搖過市吧!但也足夠顯眼,他這個親自出馬的江漢片區負責人究竟該跟著那一撥人?另外喊一輛黃包車遠遠吊著,他不顯眼嘛!是個人都能看到好吧!

    只能靠兩條腿!可是,哪怕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特務,其特長也不是在兩條腿上,那能和常年靠拉車討生活的黃包車夫們比?

    關鍵做為特務,他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隱蔽別自己被人盯梢了,那是做特務最基本的品質。

    不光心累,身體更累!一趟最少十里路跑下來,特么說他累成狗,那都是對狗的侮辱,那喘的,就跟在青樓和所有姑娘們都來了一盤一樣。

    然后,站在江邊大汗淋漓的中尉級特務額頭又多流了幾滴。

    特良的,打扮了半天又如此大費周章,唐團座就是為了帶著這幫勞苦功高軍人去江邊吃個破面條

    唐團座從不忽悠人,說是大餐,必須得場面夠大,那片江攤面積足夠數千平方米,至于餐如何,那就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阿燦是從未吃過的,那都是船工和最底層泥腿子們才會吃的東西,他們這種政府雇員卻是從不會沾的。

    唐刀雖然屬于心血來潮,但江城位于江灘這片地方卻是在很久之前他就想來的,就是不知道因為他這只小蝴蝶的出現會不會發生改變,幸好剛剛在成衣店向老板打聽過了,那個地方還存在。

    是的,正是在這道長堤,在這個時代,江城已經誕生了在未來必然會成為這個超級大都市的城市名片的一種速食面。

    當然不是泡面,在未來,它有個名稱,叫“熱干面”。

    對于一頭熱汗外加冷汗的‘阿燦’來說,這種位于碼頭和大堤上給南來北往的客人和船工及搬運工們是極為簡陋的食物,但對于唐刀而言來說,這是他能找到熟悉味道的特色面食,堪比大餐。

    更何況,做為大江城的名片,“熱干面”從來就不難吃。

    說它難吃的,要么是芝麻醬沒做好,堿面燙的軟硬火候不對,要么的確是地區口味不同形成的口味差異。

    曾經的時空中,唐刀對熱干面還真是挺熟悉,實在是這玩意兒上得快、吃得快極符合他軍人的作風。

    當年在部隊食堂也沒少吃這玩意兒,每逢來江城也是必吃一次,雖然和上次吃的時間相隔并不太久,但對于來到這個時空的唐刀來說,卻是轉眼百年,竟然極其想吃那一口。

    尤其是只記錄于歷史中第一個發明這種食物的那個面攤,唐刀更想嘗嘗其原始風味。

    雖然沒有來過江漢這道長堤,但在熙熙攘攘的碼頭人群中,唐刀還是很快的就找到了懸掛著“蔡記”布幔,布幔周圍全是要么坐著要么蹲著低頭呼啦呼啦吃面條的船工。

    這應該就是后世最為聞名的江城“蔡林記”的雛形吧!唐刀看著面攤前腰里系著有些臟兮兮圍裙、正忙乎著從沸騰的大鍋里一碗一碗撈面的中年人,淡淡微笑。

    正在掙著辛苦錢的這位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日后,他的后代們將他靈光一閃的發明賣到了全國,還開起了連鎖面攤吧!哦,不,在未來應該叫連鎖店。

    熱干面在未來八十年后被這位面攤老板的后代們吹噓為百年小吃,實際上從誕生到那會兒可沒有百年,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九十年!

    看著食客們拿著筷子拌動著基本和未來相差不算太大的黃色堿面,唐刀終于找回了點來自未來的熟悉感。

    這個時候,才是熱干面誕生之初吧!據記載,熱干面之所以問世,應該正是因為眼前正在忙碌的姓蔡的中年人。

    本為黃陂蔡榨人的蔡姓老板,長期在江漢長堤上賣切面,切面可誕生的就更早了,那是因為中國四大火爐之一天氣炎熱,面條容易壞,所以聰明的江城人自滿清之時就往面條里摻如大量的堿以防變質。

    蔡老板的切面做得非常受歡迎,漢口水運碼頭又屬于人口大流量位置,那自然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只是客人經常排隊要等很長時間才能買到,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蔡老板做生意很會動腦筋,為了加快出貨量,通過反復試驗,他終于摸索出一套“撣面”的工藝———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后快速降溫并均勻抹上油,這樣賣面只需要用沸水再燙一道,不到10秒就可以賣出一碗熱騰騰的面。

    這還不夠,后來這位蔡老板在長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見他們從芝麻中提取麻油后,芝麻醬閑棄在一邊,香氣撲鼻,他靈機一動;何不將芝麻醬加進面里試一下呢?

    于是蔡老板向麻油作坊老板購買了些許芝麻醬回家。同樣經過多次反復試驗,他覺得滿意了,身邊的人都說好吃,這時候他才信心滿滿推出他的新產品上街叫賣。

    于是乎,在20世紀30年代初,熱干面-——這個在日后風靡整個江城的面食就這樣誕生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