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39年1月7日! 日軍9路大軍正式朝著第4集團軍防區發起猛攻! 尤其是在第55師駐守的張家山一帶,日軍竟然集結了24門山炮和十幾門步兵炮甚至還有超過十門迫擊炮對55師所屬陣地狂轟! 而55師全師僅有山炮6門,82迫擊炮24門,重火力完全被日軍碾壓,若不是有高地的地理優勢,搞不好僅在日軍第一天的正式進攻面前就得全線崩潰。 一個步兵營長因為在日軍瘋狂的炮擊中戰損過大,在沒有接到團、旅部命令的情況下擅自下令所屬部隊撤下一線戰壕,躲到山背面。 結果日軍在炮擊的間隙試探性進攻時,觀察哨戰死沒有及時發出信號,導致該營陣地短暫性失守。 雖然該步兵營長立即率部反擊,以傷亡近300人的代價將占領該陣地的一個步兵中隊重新趕出陣地,但其中之驚險屬實讓坐鎮陌南鎮的白發將軍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因為中條山中段不過20里的戰略縱深問題,第4集團軍不得不采用鏈式防御,整個集團軍4個步兵師3萬余人幾乎都分布在山區對日作戰前沿的大大小小山頭高地上,形成一道寬度達25里地的鎖鏈,牢牢鎖住日軍半弧形圍攻過來的各條路線。 好處不多,但缺點卻是不少,但凡是位于這道鎖鏈中的任何一個重要高地被破,日軍穿插敵陣之后的能力之強有目共睹,一個缺口就有可能造成全線陷入被動。 在楊將軍因長安事件不得不暫避海外后,第4集團軍那位孫姓司令官可謂是如今西北軍中的旗幟性人物,以他的經驗如何不知道這種寬度足夠但縱深不足單薄防線的缺點,可那也是迫不得已為之。 日軍是多路并進,兵力和第4集團軍已是相差無幾,擺在第4集團軍面前的惟有多點布防,多處防御。 說白了,唯有擺好陣勢全員拼死一戰。 這才是第一天,竟然就差點兒讓日軍攻破其中一重要高地,后面還怎么打? 軍令森嚴代表的就是無情,身先士卒披創數處的少校步兵營長被其團長親自含淚持槍就地格殺以證軍法,不過記錄于該師戰報中的是該陸軍少校戰場上力戰而亡為國犧牲。 雖其部屬因其遭受不公待遇而心生不忿,但其余各部收到此消息后,卻是再無一人敢不尊軍令,哪怕日軍的炮火滔天,亦堅守戰壕之內。 日軍步兵但凡前進至200米射程內,士兵奮勇反擊! 根據日軍內部戰報記載,僅在1月7日這一天,中村正雄所轄的中村支隊所屬炮兵,就發射各式炮彈大約1500枚,步兵聯隊方面投入3000人以上步兵攻擊達4次。 如此兇猛的攻勢,卻皆被對面中國軍隊各部擊退。 而中方戰報則顯示,第55師在一線的3個步兵團6000余人還沒到下午4時,就已經減員超過1500人,戰損率達百分之二十五! 原本被做為預備隊的17師102團不得不在這天的黃昏,在軍部命令下趕至張家山戰場。 正式開戰的第一日,第三十八軍就動用了自己手里最重要的預備隊之一。 白發將軍猶如掛滿寒霜的臉色堪比去年娘子關一戰,戰火激烈只是一方面,而最令這位老兵感覺痛楚的,日軍還沒真正拿出全部實力,比如日軍戰機機群都還未出現,步兵也只是動用了一個步兵聯隊,但他三十八軍卻是被迫早早亮出一張底牌。 后面的仗還怎么打? 第五師團‘鋼軍’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不過,這天的戰場也不完全都是壞消息! 就比如一直讓他憂心的唐刀所率的4000川軍新兵外加他的1200輜重兵,共計5000余兵力在四洲山布防,但他們面對的卻是一個日軍老牌甲種師團萬余大軍組成的支隊,無論是戰斗經驗還是兵力,唐刀所屬都處于絕對的劣勢。 哪怕他對唐刀再如何信任,但這種時刻也不由得他不謹慎,17師獨立第46旅算是白發將軍手中最后的底牌,而其駐地距離四洲山不過2500米,可以在30分鐘內增援抵達。 可奇跡的是,第55師那邊將近萬人大軍都打得艱苦無比,四洲山陣地卻是穩若泰山,聽著是槍炮聲隆隆,唐刀回復他的電文卻永遠都是‘陣地無妨!’四個字。 白發將軍著實有些不太放心,還令距離其最近的獨立第46旅派了一名團長親自去防線上看一看,結果回復的電文和唐刀所說的大致相同,只不過加了一句“雖日寇炮火犀利,川軍回擊炮火亦是不弱!” 是的,1月7日這一天,第4師團西突支隊可不像傳聞中那樣掉鏈子,他們的炮火之猛烈,炮兵展現出來的戰斗素養之高,令唐刀也是刮目相看。 首先,第4師團動用了16門75山炮以及4門105榴彈炮,向著阻攔他們前進的六個山頭以及大約3000米的山嶺發起炮擊,炮擊從清晨一直持續到黃昏。 這和四行團所遇日軍慣性的‘大炮轟完士兵沖,沖不進去大炮轟!’的模式有著極大不同,整整一個白天,向來‘扣定眼都還要添指頭’的日本人竟然搖身一變成了超級敗家子,至少向陣地上射出2000發炮彈。 這還不包括步兵炮、90式迫擊炮這類小口徑炮的輸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