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這并不妨礙兩挺7.7毫米重機槍向中方重機槍火力點開火還擊,不管準不準,主打的就是個只要子彈射的足夠多,就有殺傷對手的機會。 600發每秒射速的金屬洪流在擊打于地面上濺起的塵土形成一條肉眼可見的‘土龍’,向一挺架在兩塊百斤大石之間的重機槍抽去。 看到這一幕的日軍步兵們在那一刻甚至興奮的嘶吼出 “板載”的歡呼。只要能干掉對手擁有可怕射速的重機槍,他們活下來的概率至少提升了20個百分點。 下一刻,‘土龍’不負日軍步兵眾望的抽上了那個重機槍火力點,瞬間火花四濺。 “板載!”聲響徹山野,甚至都壓過了雙方重機槍的怒吼。然后,一朵璀璨的彈花在硝煙和灰塵中綻放,一梭子子彈掃過來,再度把94式裝甲車打得火星四濺,幾顆瘋狂的跳彈甚至還撞進坦克車后的步兵隊伍里,三名日軍嚎叫著倒下。 日軍步兵......刀槍不入?這是因為傳說中的鐵布衫嘛!那是他們沒看到,遠方陣地上的所有重機槍的槍機位置都豎著一塊鋼盾! 這是秦若愚在青石巖戰后的建議,四行團中除了蘇羅通機關炮有自帶的鋼板護盾,其余重機槍都沒有這玩意兒,但在實戰中,重機槍火力點又是日軍打擊的重點。 不管是擲彈筒還是輕重機槍甚至是步兵精準射擊,都能對重機槍射手造成殺傷。 青石巖一戰,秦若愚的炮兵連就為此更換了三批重機槍主射手,不僅是人員損失,更重要的是失去有經驗的機槍射手,也會導致己方壓制火力變弱。 可是一塊普通的6毫米鋼板護盾重達10公斤,一個重機槍班就需要攜帶兩塊,那無疑是大大增加了機槍班的負重,有那力氣還不如多帶點子彈,而向減輕重量鋼板太薄的話又無法阻擋住重機槍子彈。 還得是格魯諾夫這個金屬材料方面的天才工程師,正在研發mG42機槍的這位無疑中配備出一種加了錳的鋼材,這種被龔少勛命名為錳鋼的鋼材的硬度是普通鋼材的2倍。 不過3~4毫米厚的鋼板甚至能任由mG34機槍在200多米上的肆意射擊而不被穿透,同樣的面積,錳鋼護盾的重量不到5公斤。 于是,獲得鋼材配方的大口子洞軍工廠給所有重機槍和機關炮都提供了配套的錳鋼護盾。 如果不是考慮到這玩意兒還是有些沉重,遠在千里之外的唐團座甚至有心給每名步兵胸前都綁上一塊。 說白了,僅從正面防護力來說,如今的mG34機槍射手也不見得弱于94式坦克里的日軍裝甲兵,十幾顆7.7毫米口徑子彈落在鋼板上,只留下觸目驚心的凹槽卻沒有被擊穿就是證明。 目前雙方是誰也干不掉誰,卻正好滿足了日軍的夢想,他們現在對殺傷多少中國人沒多少想法,唯一的愿望就是趕緊逃離這塊該死的戰場。 突然連續幾團硝煙就在一輛94式坦克的側面連續爆開。那是一塊半人高的石頭被擊中,紛飛的石塊甚至將距離石頭足有五六米遠的兩名日軍砸得鮮血淋淋。 日軍步兵們大駭,先前因為煙塵彌漫他們都是趴在地上挨打,對這種大威力槍械還不是很清楚,如今親眼看到半人高的石頭都被生生打爆,這要是打到人身上還得了? 然后,還沒等他們在繼續前進還是匍匐趴在地上做出選擇,校準好槍口的12.7毫米重機槍再度開火,這次卻是正好從斜側掃中弓著腰躲在94坦克車后方的日軍隊列。 勃朗寧12.7毫米重機槍威力不如20毫米機關炮,但其射速卻是其的好幾倍,能達到450發至550發每分的射速,這也是其能一直服役到21世紀初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數秒鐘,由一名上士班長親自操控的勃朗寧重機槍就噴吐出30發子彈,形成一道橫掃過來的彈鞭。 只是由于還不夠精準,錯過了94式坦克,卻是剛剛好掃過日軍步兵隊列。 打中胳膊,胳膊瞬間被炸飛斷裂;打中身軀,身體上就是一個血肉模糊碗口大小的洞,動能十足的彈頭在人體中翻滾攪拌將肌肉骨骼擊穿還不夠,甚至還透體而出進入第二個人體,直至徹底失去動力。 一團團血霧在日軍隊列中騰起!站在距離他們不到200米的四行團軍人們的視角,原本是看不到這些被坦克車死死擋住的日軍步兵們的身影的,但此時,卻是能清晰的看到坦克車后,突兀的長出數朵血紅色的大花。 那究竟是啥玩意兒,懂的都懂!一直極少動用的12.7毫米重機槍在實戰中竟然如此可怕,不少四行團軍人都不由背心一寒! 這慘烈的一幕,導致被打的和遠方的‘吃瓜群眾’都嚇的不輕。但實際上,還有更近距離的‘喝血小伙伴’! 一名日軍裝甲兵曹長正好打開車尾門,希望后方的步兵們能幫他們觀察前方情況,結果,一顆12.7毫米口徑子彈就在他面前不過1.5米的位置擊中一名日軍步兵少尉的脖頸。 動脈、頸椎徹底斷裂,整個頭顱靠著一點皮膚怪異的掛在還未倒地的人體背上倒也罷了,戰場上被炮彈炸后各種慘不忍睹的姿勢這位日本老兵倒也是見過。 但當尸體向前傾倒,徹底斷裂的頸動脈就像是被打開的噴水龍頭,在胸腔的巨大壓力下直接噴出1米多遠,正好將這股血全部噴濺到他的臉上,身上這種事兒,日本老兵還真是從未遇見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