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島昌義終究還是小瞧了和他對陣的中國指揮官。四行團資歷最淺的陸軍少校或許在膽子這一項上才是最接近唐團座的人。 唐刀在營、連級主官戰術培訓班上所講的重要課題---大縱深迂回穿插戰術,冷鋒是所有軍官中最感興趣的那一個。 四行團四大營長,雷雄是野路子出身一路靠自身強橫拼殺上位的,但也在正規軍中服役多年,郭守志、上官云兩人則都是正規軍校畢業生,在他們所學習過的毛熊、米國等強國的戰術手冊里從未出現過這種戰術理念。 在他們的認知里,穿插約等于滲透,而所謂滲透就是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配合正面戰場,以‘特種兵’的偵察破襲為主,就像四行團偵察連就是這種。 但這種滲透最大的短板就在于,一旦被敵軍發現,就是完犢子!可那畢竟是小部隊,如果非要損失,那也只能損失,慈不掌兵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句虛言。 可唐團座的大縱深迂回穿插戰術卻是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認知,在戰術需要的時候團里至少派遣連級部隊對敵陣地進行迂回穿插攻擊。 對于四行團目前編制來說,那可是超過300人的生死,一旦被敵人包餃子,團主力的火力再強也幫不了他們,另外三名主官都不得不對這種近乎搏命式的戰術慎之又慎。 而唐團座關于穿插戰術要點:“穿插分為強行穿插,秘密穿插及兩者相結合,目的在于突破敵人薄弱間隙,奪占縱深要點,襲擊重要目標,阻敵增援,斷敵退路!”三名主官也只是姑且聽之。 在他們看來,至少在當前,四行團還不具備這種條件,那除非有一天四行團已經成長到足以和日軍一個師團對抗,才有機會用出這種全新戰術。 三名老牌軍人的想法從整個華北戰場還處于戰略防御的角度考慮的話錯也沒錯,現在的華北戰場主要是守,守住現有底盤和防線,和日軍拼消耗,消耗日軍的兵員、物資,自己則是積蓄力量,等待反攻的機會。 但唐刀卻知道,一味的防御只會讓日軍越來越猖狂,一團的防御戰場如此,一個戰區乃至全國戰場亦是如此,必須守中有攻,迫使日軍將很大一部分力量放在后方防御上,也能減輕防御方的壓力。 現在華北戰場上八十集團軍不惜派出主力運動到敵后方大力發展游擊戰,不停破壞日軍運輸線,對日軍小股部隊實施偷襲等,到未來將會牽扯日軍數十萬大軍,就是最成功的大縱深迂回穿插戰術案例。 這是涉及到全國戰場,算是下的一盤大棋,往小了看,這種成功戰術穿插案例亦是比比皆是。 數年前的八十集團軍在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下,一個步兵團一晝夜奔襲240里,飛奪瀘定橋;未來十年后,12萬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路死磕半年,暴力穿插至江城和金陵之間,損傷過半,卻吸引了數十萬敵軍,為北方戰場上圍殲敵百萬大軍創造了基礎條件。 還有冰原之戰中38軍113師14小時疾馳70公里,硬插三所里,強行切斷米國牛仔第9軍退路,差點兒就把米國牛仔給打跪了。 唐刀倒也沒有強求自己的麾下現在就理解并應用這種戰術,但必須得知道,在有過一次兩次戰場實踐之后,他們會接受這種中國軍人在十余年戰場上總結出來的優秀戰術的。 只是連唐刀也沒想到,冷鋒竟然在舜王坪這個和日軍意外遭遇的戰場上,就果決的祭出這個在四行團戰史上都未曾大規模用過的大縱深迂回穿插戰術。 兩個步兵連共計626人,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利用夜色和山林的掩護,竟然直接遠離主力達4000米之遠,抵達日軍山炮兵陣地附近。 國崎支隊的105榴彈炮很可怕,但因為較遠的緣故,在坐標模糊中日雙方距離較近的情況下,105榴彈炮群一般不會輕易開炮。 而其山炮大隊卻因為距離前線較近,又有電話線聯系,所以能很獲得精準的炮擊坐標,反而對四行團能形成更大威脅。 比如正在和一個步兵大隊鏖戰的唐隸部,在開戰后的第15分鐘,就遭到了來自日軍山炮大隊的炮擊。 雖然山炮還在校準炮點,暫時還沒有造成太大傷亡,但隨著日軍前線炮兵不斷反饋回的數據,12門山炮找到準確坐標,2個步兵連縱算還能守住,那必然也是損失慘重。 所以,在冷鋒做出以兩個步兵連攻擊河西村方向的日軍以吸引日軍增援部隊,使得兩個步兵連和兩個炮兵連可以順利全殲進入黑龍溝日軍的戰術選擇時,日軍那個擁有12門四一式山炮的山炮大隊就是必須得拔掉的眼中釘。 冷鋒想起和唐刀徹夜長談的那個縱深迂回穿插戰術理念,可不就有襲擊重要目標的目的嘛! 于是,兩個先頭步兵連就在這個戰術理念的指導下,神奇的繞過日軍防線,直抵日軍大部隊的最后方。 之所以能在茫茫大山里找到日軍炮兵陣地所在,一是得益于那位淳樸山村青年對舜王坪地界的熟悉;二卻是日軍炮兵們太努力了,清晨炮擊黑龍潭地區時可是使出全身力氣,炮兵陣地上騰起的濃烈硝煙搞得跟自己遭到炮擊一樣,那對于正在山間苦苦尋找他們的沈老六率領的偵察兵們來說,簡直就是把‘我是炮兵,速速來干! ’的標簽貼腦門上。當然了,找到日軍炮兵陣地不等于就能干掉他們。 國崎征是吃過虧上過當的人,絕不會輕易在同一條河里被淹兩次,一個滿編的步兵大隊就死死守在炮兵大隊周邊,把個炮兵大隊數萬平方米的陣地包圍的跟水桶一樣。 別說李九斤他們兩個連,就是整個三營來了,想在半個小時內沖進炮兵陣地那也屬于天方夜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