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告訴戰俘中軍銜最高者,有‘明日’給你們作保,哪怕他們不幸在這場戰斗中死亡,他們付出勞動的酬勞也會一分不少的交到其長官手中。”唐刀的回電簡單明了。 雖然覺得很玄幻,對唐刀無比信任的冷鋒也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找日軍戰俘談判。 結果,日軍戰俘們竟然真的就為高額日薪而屈服了。 最令人眼球驚爆一地的是,這幫日軍戰俘不僅沒有在勞作過程中偷奸耍滑和中方士兵一樣賣力不說,他們甚至還在構筑工事的過程中給了獨46旅不少專業建議。 中方官兵 他們怕不是俘虜了一群日寇,而是俘虜了一群打入敵方的暗子吧! 但用日軍戰俘自己的說法,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兒,中國人不吝嗇錢財,他們自然也是‘士為知己者死’! 神特么‘士為知己者死’,一向嫉日如仇的孔大旅長那一刻都有種三觀盡毀的沖動。 當然了,這也是孔大旅長在漫長的衛國戰爭中所遇到的最奇葩戰俘,這種好事兒以后就很少遇到了。 比如在舜王坪四行團俘虜的第五師團300余炮兵戰俘,別看人數少,但管理起來卻是極難,那幫家伙們表面上看著老老實實,實際上無時無刻不想著怎么逃跑。 因為舜王坪一戰中四行團也有不少重傷員,在這種戰時顯然不適合帶著重傷員行軍,干脆從輜重連抽調了兩個班大約60人再加上三營的警衛排共120人,停留于王屋山的山間,就地負責十幾名醫護兵和七八十名重傷兵的安全,并負責看管這300多名戰俘。 每名戰俘都還用鐵絲當腳鐐十人為一組的綁住,另外還讓阿東從村里喊100名青壯發了武器充當臨時守衛。 200多全副武裝的人員,一半都還是殺人不眨眼的一線士兵,換成第4師團的這600多人絕對是老老實實,結果看四行團主力一走,那幫日軍戰俘從第二天就開始搞事情。 想方設法的逃走不算,他們還攻擊缺乏經驗的青年民兵,甚至還拿刀挾持了兩名民兵威脅四行團官兵要求放人離開,要不是那位中尉警衛排長當機立斷,連續下令開槍擊殺參與其中的30幾名日軍,冷酷果斷的殺戮徹底震懾住了日軍戰俘們,后果不堪設想。 而等到1月18日這天下午4時,花費一個白天偵察并做好兵力部署的西村元一和萬余日軍抵達兩個高地之前時,兩個高地的中國軍人已然是嚴陣以待。 透過望遠鏡看著眼前高地上已經是一排排戰壕的西村元一嘴里一陣發苦,就這高地像剝玉米皮一樣一點點攻上去,他這麾下的7個步兵大隊最終還能剩下多少人? 顯然,西村元一真的是想多了。 從1月18日下午5時開始進攻的日軍根本沒想到,從這一刻起,這里的所有人都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花費了數百條人命,西村元一終于試探出981高地和872高地火力的強弱。 這位已經被板垣四郎逼上梁山的日本陸軍少將也正式做出被日軍稱之為‘獨刃峰’的872高地那邊主要是牽制和火力壓制、稱之為‘魚骨嶺’的981高地則是集合重兵圍攻的戰術。 不得不說,至少從這一點上,西村元一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他至少會避強攻弱,以獨46旅這邊為突破點。 別看冷鋒那邊可用于作戰的步兵不超過1500人,但其士兵的單兵戰斗力和裝備卻是比獨46旅要強的多,加上對土木工事作業更為嫻熟,攻克難度其實要遠大于981高地的。 但就是這支中國軍隊序列中最弱的一環,可也是超出日軍想象的硬骨頭。 只是18日晚的那一戰,就生生崩掉了西村元一的兩顆大牙。 。。。。。。。。 隸屬于981高地的一個無名高地,位于981主高地右下方800多米,僅有一個步兵排駐守。 整個陣地小的可憐,也就一條用于躲避炮火的防炮洞和前后兩條不超過300米長的戰壕,陣地上沒有重機槍,僅有4挺輕機槍和3具擲彈筒,剩下的基本都是步槍。 52名士兵擁有中正式步槍、漢陽造步槍、三八式步槍總共達68桿,單論輕火力而言是超過普通中國軍隊一個滿編步兵排的。 但這對于日軍來說,絕對不值一提,放在往常,別說出動一個步兵中隊,就是一個步兵小隊,在重機槍和步兵炮的掩護下,也能將之攻克。 可這一次,真的也是讓日本人開了眼。 就是這個名不經傳的小陣地,日軍派出一個步兵中隊178人外加4挺重機槍和2門步兵炮協助,甚至還有4門山炮先行炮火覆蓋,而且日軍的步炮協同已經做到極限,步兵都已經抵達高地戰壕前沿180米了,還有山炮和步兵炮炮彈把高地上炸得硝煙四起。 無論從火力還是兵力或是日軍展現而出的強悍協作,都已經算是日本陸軍的巔峰水準,怎么看都是一鼓而下的事兒。 但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么一定,有的只有不一定。 陣地上的中國步兵竟然一直等到日軍步兵抵近到距離陣地前沿120米才開始零星還擊。 基本都是步槍,缺乏輕機槍的連續火力壓制讓日軍很難不產生一種‘中國人都已經被炮火干的差不多了’的錯覺。 日軍步兵從彎著腰謹慎前進已經開始挺直身體邁開腿高喊著‘板載’發起沖鋒! 一顆紅色信號彈升上天空,但這并未引起已經開始邁步狂奔的日軍步兵的警惕,他們只當是中國人的步兵即將進入戰壕的信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