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遠道而來的澹臺夫人身體著想,60里山路唐刀卻是耐著性子花了兩天時間才返回。 還沒進入大口子洞鎮,唐刀就讓所有護衛部隊帶著丫鬟和家丁先行返回駐地,自己則帶著夏大雨陪著澹臺明月一家子4口人,漫步于已經修得還算平整的山路上。 唐刀的心思不難猜,他是想讓老岳母看看,他費心經營了一年的四行團駐地欣欣向榮,她的寶貝閨女不會受多少苦。 畢竟這一路上行來,他可沒少看見欣喜過后的岳母眉間偶爾生起的愁云。 老澹臺對女婿這個安排很滿意,他沒少安慰過老妻,可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讓老妻自己去看一看,比他安慰百次都強。 澹臺夫人多聰明的人,眼見丈夫大力推薦自己散散步松松筋骨,甚至還不惜拿出年輕時那套忽悠自己上套的‘諂媚’表情,也不顧兒女和女婿在側,哪能不知道這一老一少兩個男人的用心。 心中微微一嘆是同意了,更多的卻是不以為然。 太行山不算窮山惡水,但絕對險峻,放在未來那是隨處可見的風景,但對于一個母親來說,她只會覺得以前錦衣玉食的寶貝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和日軍作戰,那日子不得苦出黃連的滋味兒? 一個山區小鎮,難不成還能和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比嗎? 但大口子洞鎮的情況明顯和澹臺夫人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殘破依舊是殘破,小鎮那條最繁華的老街也絕不會超過一里路,對于見慣世俗繁華的澹臺夫人來說,這里就是典型的窮鄉僻壤。 可這里并不蕭條,那條老街上貨物琳瑯滿目,除了必要的生活物資外,甚至還有烙餅、吹糖人等小販。 老街上人來人往,除了老百姓外,還有不少軍人漫步其中,拿著大洋購買物資。 此次晉東南一戰,遭受重創的日軍短期內再無力進犯太行山,太行山各部基本都在籌備這難得清靜的新年。 中國軍人也不是機器人,無論從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需要休整,這一個月就是太行山各部難得休養生息的時間,哪怕是四行團,這一周也開始給部隊放假不再組織大量訓練。 不少軍人們在看到已經換了一身便裝的唐刀和澹臺明月后都想行禮,卻是被唐刀擺擺手拒絕了。 澹臺明月連長那張秀美的臉在四行團更是金字招牌,一看團座長官和她兩人都身著便裝走在一起,軍人們大概也知道,這即將新婚的夫妻倆估計也是想過過二人世界,便也知趣的不再來打擾。 這也讓唐刀等人的身份并沒有暴露,不然,這一條街上的人可都會涌過來,唐團座在大口子洞鎮老百姓的眼里,可是近乎被神話的人物。 只是百姓們可很少有人能見到唐刀,誰能知道唐刀就是一個不過23歲的毛頭小子,而且就站在他們身邊。 雖然唐刀一行6人看著身份就不簡單,但這大半年來,來大口子洞鎮的客商可不老少,尤其是那些把女兒許配給四行團軍官的那些老板們,甚至有的把家眷都搬遷過來了。 平日里,那些大家戶的夫人小姐也有結伴來老街上采買商品的,所以也并沒有顯得太過突兀。 商品多,人多也就罷了,出乎澹臺夫人意料的是,這里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哪怕是一位衣衫殘破一些的老婦人,在掏出不多的銅板給孫兒買了一塊熱氣騰騰的饃,看著孫兒大快朵頤,蒼老的臉上也露出幸福。 這和在動蕩不安的一年中走了少說兩千公里的澹臺夫人一路上所看到的、臉上掛著麻木雙眼空洞茫然的人們有著極為明顯的不同。 “阿媽,那個奶奶的兒子,是8個月前參加我四行團的兵。”澹臺明月見母親目光落在衣衫破舊老婦人身上,輕聲在她耳邊解釋道。 “哦?那一定是立功了,不然這個老姐姐為何生活困苦,卻依舊保持著笑容。”澹臺夫人臉上露出淡淡微笑。 “立功是立功了,但老奶奶的兒子,在9月份晉東一戰中戰死了。”澹臺明月的聲音不由低了下來。 澹臺明月之所以記得這個老婦人,那是她在烈士陵園里看著老婦人拒絕了兒子戰友相送,倔強的帶著不到5歲的小孫兒離開的背影。 那一幕,澹臺明月很難忘記。 “啊?那你們團就沒有撫恤金嗎?那讓老人孩子怎么活?”澹臺夫人的眼睛猛然瞪大,眉頭也狠狠皺了起來。 唐刀總算知道澹臺明月眉宇中的英氣是從哪兒來的了,那必然不是來自一身書卷氣的帥哥岳父。 “夏大雨,查一查,怎么回事兒,晉東之戰烈屬的撫恤金應該早就到位了啊!”唐刀的眼神也不由凌厲起來。 有些惶恐的老婦人和懵懂的小男孩兒很快就被夏大雨帶到唐刀等人身前。 “老姐姐,別害怕,我們就是想問問,難道部隊的撫恤金沒拿到嗎?如果沒有,我們會為你做主的。”澹臺夫人柔聲安慰道。 “你們是誰?為什么問這個?”一聽到這個,老婦人神情卻是警惕起來,扭頭就看向街邊站著的幾個士兵。 那分明是將唐刀一眾人當成外面來的奸細,這明顯是得益于四行團這一年來對當地百姓的宣傳。 大口子洞鎮的老百姓現如今可堪比未來的朝陽大媽,幾乎沒有任何外來者能瞞過他們的眼睛,這一年來不算軍統派來的暗探,為日本人做事的漢奸走狗就抓了不下百余。 “您別擔心,我們不是壞人。”澹臺明鏡連忙解釋。 “壞人從來不說自己是壞人!”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卻是接口道。 這話沒毛病,眾人啼笑皆非。 “大娘,我是唐刀,這是我的家人,您就照實回答,有誰對不起您,我會為您做主的。”唐刀只能說道。 “你是唐團長?”老婦人一臉不可置信,盯著唐刀看了好一會兒。“好像是有點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