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分兵(下)-《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2/3)頁
這也算是唐刀在探索一種新的對日作戰人員序列,雇傭型作戰。
同時,在夜承桓的建議下,醫院也開辟了一項新功能,就在醫院內部成立一所軍醫學校,培養戰爭需要的醫生和護士。
并由那位國際紅十字會支援來的白人醫生擔任軍醫培訓學校教務長,制定學員培訓教程,醫生學制為兩年,護士學制八個月。
但夜承桓或許并不知道,正是他這個建議,使得這所就在野戰醫院內部成立的軍醫學校,經過數年發展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軍醫學校,并在未來成為中國規模極大的軍醫大學。
成千上萬的軍醫和護士從這里走出,奔赴華北乃至整個中國的各個戰場,許多人還走入那塊冰原。
雖然到未來為了發展的需要遷入大都市,但位于太行山深處方圓不過10畝地的老校園一直被保留著。
立于木制校門前的那塊以太行石為底的石頭墻上,刻滿了戰爭時期每一個畢業生離開母校時留下的一句話和署名,他們中的許多人的名字上,都被學校畫上了方框。
密密麻麻的方框,讓密集恐懼癥患者會產生一種被稱之為戰栗的感覺,但實際上,那是所有人都會油然而生的沖動。
戰爭時期,該校培養了3300多名醫生和護士,犧牲者超過三分之一!
這塊遠古時期掉落于此的巨大巖石,成了該軍醫大學的圣地,每一屆畢業生離開母校前往部隊報道時,都會來到這里,學著先輩的模樣,在這里刻上一句話,并鄭重的署上自己的名字。
中國軍人的精神傳承,永不會斷絕!
。。。。。。。。。。。。
原屬四行團軍械處下屬的兵工廠也改名為太行兵工廠,將整體移交給八十集團軍,原四行團軍械處處長澹臺云舒中校將成為太行兵工廠第一任廠長,小何老師為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軍工廠護衛工作則交由八十集團軍負責。
據說八十集團軍那位副總司令官收到四行團電文后,怔了許久之后才莞爾一笑。
唐團座真的是玩的好一手移花接木,沒有人可以拒絕這樣一座可以月產數千桿各式槍械以及25萬發子彈,甚至還擁有足夠研發能力的中型兵工廠,正缺乏這些的八十集團軍更不可能拒絕。
為了這個寶貴的兵工廠,別說派出一個營了,就是一個團也值得。
那正好是唐團座要的,唐團座不用一人一槍,就保障了兵工廠安全,以前八十集團軍撬點鐵軌強搶點日軍物資拿給四行團,就能換回軍械,現在倒好,自己當爹了,各種制造的原材料可都得靠他們自己供給了。
而且,他們費心費力不說,還留在晉東南和冀南的四行團所屬若說需要彈藥、軍械補充,兵工廠那邊還能不給?
別說兵工廠的科研、技術、生產、管理人員原來都是四行團的老戰友,就是八十集團軍自己,也說不出拒絕的話啊!
說白了,四行團借著調令,成功剝離了一個‘負擔’,但該從里面獲得的,卻半點不少,你就說唐團座這一手玩的溜不溜。
當然了,唐團座也不說就此撒手不管兵工廠了,兵工廠編制是劃到八十集團軍了,但軍餉還是按照先前制定的標準發放,同樣是由那家海外華人公司承擔。
不是八十集團軍發不起軍餉,而是他們真的沒錢,連師長都只有五塊法幣一月,程大旅長一個堂堂少將旅長,想請個客都摳摳搜搜存倆月銀子,讓他們來承擔軍餉,唐刀擔心在兵工廠拿慣了高薪的工人們會‘造反’。
這和道德無關,而是真實的人性,無論有多么高大上的理由,也無論老板畫多大的餅,月薪從一萬下降至500,你看還有人干活吧!
最后則是三縣保安營,也是四行團留在晉東南編制人員最多的部隊。
以前只是單純負責駐地安全的保安營,現如今還要擔負在晉東南和日軍作戰任務,編制也由之前的3000人膨脹至4000人。
不過老黑營長帶走了800精銳,所以保安營將會從這半年訓練的新兵中選拔1000人,并在冀南較為龐大的民兵系統中再選拔800。
很多人都在猜測保安營主官是誰,畢竟這可是一個統率著4000人的軍事主官,能力和威望包括唐團座的信任,缺一不可。
顧西水和呂三江兩個后起之秀的呼聲最高,一個是山地步兵連連長,一個是偵察連連長,兩個人既得唐刀信任,又堅韌勇敢,是四行團最出彩的幾名年輕軍官。
最終,人選是原1營2連連長衛東來擔任此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