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還沒見到中國人陣地的模樣,第232步兵聯隊就被迫祭出了自己僅有的大殺器。 4門75毫米山炮被日軍炮兵們千辛萬苦拉到了最前線。 只是,連綿不絕的山巒和一眼望不到邊的密林讓日軍的4門火炮基本上也屬于瞎基霸轟狀態。 加上步兵和炮兵間溝通極為不暢,步兵遇襲,還要跑大老遠來給炮兵通知,而后炮兵們再七手八腳推著火炮過去,耽擱的這些時間,藏在山林里的中國人早就逃之夭夭了。 說實話,效果其實并不大。 但無論怎么說,4門75山炮對著山坡十幾發6公斤重的炮彈砸過去,瞬間山坡和密林間硝煙彌漫泥土四濺,震懾力還是有的。 至少,潛伏于山間的山地步兵連各火力小組一看這情況,除非是有特殊地形可避炮彈集火,否則絕不會輕易對目標下手。 畢竟,四門榴彈炮集火的話,往往就是覆蓋上萬平方米的區域,山地步兵連的官兵們偽裝做得再好,射術再精湛,動作再靈活,那也都是血肉之軀,不需要一顆炮彈,只需要一片炮彈皮,就能要了一名精銳的命。 這個虧本買賣不劃算,山地步兵連的兵們不會做。 在日軍聯隊級山炮中隊的加持下,232步兵聯隊的前鋒第3步兵大隊總算能順利向前推進了。 但佐治直影顯然沒意識到,伴隨著4門山炮一次又一次開炮,電波不斷在山間蕩漾開來。 和火力小組要最先打擊日軍的擲彈筒小組的原理一樣,對山嶺陣地威脅最大的就是日軍的山炮和步兵炮,顧西水派出數十名精銳不斷襲擊騷擾日軍的另一目的,就是要提前偵察出日軍的重火力。 步話機將戰場的效率提升了可不止百分之二十,埋伏在反斜面陣地上的4門150重迫幾乎可以實時的知道日軍山炮中隊的大概位置。 構筑在山峰頂上的一個火炮觀測位不斷根據潛伏的火力小組提供的區域位置進行觀察和測算,最終形成具體坐標,再傳至山腰工事里的炮兵排長處。 說白了,佐治直影手中最大的殺手锏4門山炮,從他命令前移給先鋒步兵大隊提供炮火支援的那一刻,山地步兵連的4門150重迫就已經死死的盯上屬于自己的獵物了。 而這,可比殺傷過百名日軍步兵的作用還要更勝三分。 畢竟,兵力高達3000人的日軍步兵聯隊損失一個步兵中隊,也不過是傷及皮毛,但這4門射程高達6000米的山炮完蛋了,那就相當于騎兵沒了戰馬,步兵沒了長槍。 而各步兵大隊裝備的70毫米步兵炮和90毫米迫擊炮,不僅威力比山炮小得多,且因為地形原因,別看各步兵排裝備的60毫米迫擊炮射程不過1300米,也同樣能夠得著他們。 所以,當第三步兵大隊的先頭部隊正在竭力攀爬將近50度的山坡的時候,伴隨著那名中尉排長的一聲令下,在崎嶇山嶺上蜿蜒長度達500米的中方陣地上槍聲四起。 4挺MG34怒吼噴濺的火舌,就連燦爛的冬日都無法遮掩,刺得500多米外富永一少佐的眼眸生疼。 那絕對是富永一少佐這一生所看到過的最燦爛槍口,但那種燦爛往往代表著步兵們最深沉的絕望。 按照中尉排長命令,4挺隱藏在灌木從中的MG42機槍毫不掩飾的從一開始就展現出自己最大的特質。 250發的彈帶,竟然在10秒鐘內就被完全射空,雖然現在已經是接近0度的隆冬,但槍管冒出的熱氣依舊把機槍射手額頭上的發絲都烤焦了。 一旁負責扶好彈帶的彈藥手身上滿是點點焦黑,那是一刻也不停歇飛舞的滾燙彈殼造成的。 除了4挺全速發射的‘希特勒割草機’,山地步兵連1排68名槍兵在其中尉排長的帶領下,皆全速傾瀉著手中槍械的火力。 據戰后統計,在開戰的前10秒鐘,山地步兵連1排就射出去各式子彈近2300發。 這絕對是一個極為可怕的火力強度,如果按照整個戰場寬度500米來計算的話,意味著在這個寬度上,平均每米就有4.5發子彈在空間穿行。 率先抵達這片區域的一個日軍步兵中隊猝不及防之下,紛紛倒地,但詭異的是,根本沒有哪怕一名日軍步兵進行反擊。 不是他們全嘎了,而是在這種兇猛的火力面前,任何敢于把頭抬起來的步兵都會在下一刻被打成篩子,把身體死死貼近地面,恨不得把頭都埋進泥土里,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日軍步兵的選擇很正確,但10秒過后,因為中方官兵更換彈匣和彈帶火力明顯變弱后,能反擊的槍聲依舊寥寥。 那是因為,就在那10秒鐘瘋狂的火力集火中,一個近乎滿編的日軍步兵中隊當場被射殺59人,傷61人,還能完好無損的步兵不及先前的一半。 “八嘎!重機槍中隊,還擊!速速的還擊!炮兵小隊,給我炸死他們!”富永一少佐再也顧不上山間泥土枝葉骯臟,匍匐在草叢里看著望遠鏡視野里倒伏的大片‘屎黃色’,憤怒的下達軍令。 無能八嘎再現戰場。 但日本人的反應還算是極快,留在大約600米外已經占據高處的6挺92式重機槍瘋狂的怒吼起來,打得中方被綠色植物偽裝起來的陣地上泥土四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