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哪怕是曾經的683旅,在這個時間段也成長為八十集團軍頭號勁旅,有足夠實力和一個日本步兵旅團掰掰手腕子,更別說這個時空了。 太行兵工廠從四行團離開后,就開足馬力制造各類彈藥,僅是各種口徑子彈,這一年內就生產了600萬發,而警備旅和八十集團軍各部所需要的各種口徑炮彈,則生產了超過10萬枚。 可以說,此時八十集團軍所擁有的真實實力,已經足以和整個華北方面軍正面打一場會戰。 面對如此強敵,日本人靠一個千人級的步兵大隊,依托城墻就想堅持到援兵抵達,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日軍因為兵力不夠的關系,在發現有大批中國軍隊向臨汾城運動時,就主動放棄了城外陣地和工事,全部龜縮入城墻內。 王小強也沒客氣,一上來就祭出自己的寶貝炮兵營以及旅部支援的重迫連,超過26門火炮對著城墻一通狂轟,足足轟出近500發炮彈,將厚達近3米的城墻給生生轟出一個超過20米的缺口。 守城的日軍那一刻都絕望了! 但王小強并沒有馬上命令部隊頂著日軍槍林彈雨沖進城墻缺口,而是動用小口徑迫擊炮群對缺口后方和左右兩邊進行炮火覆蓋。 是的,60迫這種班排級支援火力經過戰場實踐后大受八十集團軍各部歡迎,太行兵工廠專門安排一個車間生產這種小口徑迫擊炮,半年前最先裝備60迫的683旅光是這種小炮就裝備了足足460門。 772團團長王小強更是有一次突發奇想集中了一個步兵營裝備的46門60迫對著遠方的日軍陣地來了一次小炮集火。 結果,效果非常理想。 俗話說:螞蟻多了咬死象!這種不過一兩公斤重的小炮彈雖然單發傷害力度有限,可一波就投過去40多發,一分鐘急速射就能向目標區域投擲超過600發,那轟炸效果也是極其驚人的。 以前沒這么搞過,那是炮彈有限,只能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現在有這個條件了,自然可以這么玩了不是。 在沒有深度超過1.5米戰壕和堡壘的保護下,任何裸露于戰場上的人體,都不可能逃過這種連綿不斷的炮火席卷的。 為防止日軍在缺口兩側和正面重新部署臨時陣地對沖鋒的官兵造成大量殺傷,早就準備好的80門60迫完成了一場抗日戰場上史無前例的小炮集火。 “轟!轟!轟!”單發的60迫炮彈炸響對于老兵說來司空見慣。 但當這種一發就可以轟飛幾個人的小炮彈像鞭炮一樣連續炸響是個什么樣的感覺? 恐怕只有深處于炮火區域中心的日軍才能體會到吧! 但沒有人能將這種感覺進行告知! 因為,在被炮火洗地超過2分鐘后,沒有人能活下來。 王小強的預測成真了,時任臨汾城最高指揮官朝生平四郎大佐,在中國人開始動用各種火炮集火轟擊該處城墻后就敏銳的意識到中國人會以那里為主要突破點。 朝生平四郎大佐迅速調了6挺重機槍和3個步兵小隊在該處城墻周邊建立了三個臨時陣地,正面擁有4挺重機槍和1個步兵小隊的3挺輕機槍和3個擲彈筒,兩個側翼陣地分別有1挺重機槍1個步兵小隊,形成了左中右三道交叉火力。 如果有士兵貿然從城墻豁口闖入,在這樣的交叉火力的打擊下,別說一個連,恐怕一個營數百人都會被射殺殆盡。 但留給日軍的時間并不多,倉促趕至的日軍根本來不及挖戰壕,只能就地以房屋和堆起來的沙包充當臨時工事。 這些工事擋擋子彈沒問題,但想擋炮彈的氣浪,那可就有點強人鎖男了。 結果,嚴陣以待的日本人沒等來中國人的沖鋒,卻等來了如同雨點般密集的小炮彈。 朝生平四郎部署的200余日軍就像是未經世事的小姑娘遇見了一群剛從監獄里放出的壯漢,根本來不及反抗就躺平了。 不過他們也不算白死,200多條命換了中方超過2000發炮彈,接近1比10的戰損比說出去足以自傲了。 但問題是,772團進城了。 而那時,距離朝生平四郎發出的電報,也不過堪堪過去30分鐘。 還在參與進攻的兩個日軍步兵大隊根本沒來得及向本政多才少將匯報,就主動撤出陣地,派了個通訊兵向獨立混成第2旅團匯報臨汾城如今戰況,就急急忙忙回兵臨汾。 畢竟,那里有他們的步兵聯隊長和聯隊部,本政多才是少將不假,可獨立混成第2旅團又管不了他們。 日軍直至此時還沒有把中方的戰斗力估計太高,認為城內的千余名帝國同僚利用城內建筑還可以抵擋最少一日,至少能撐到他們的抵達。 “愚蠢至極!”本政多才臉色鐵青的怒罵。 他預估對手實力已經失誤了一次,那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全力殲滅眼前的這股中國人,而后合兵一處回援臨汾。 而像這兩個步兵大隊一樣收到求援電報就立刻舍棄這邊戰場往回跑,那就是錯上加錯,就像遛狗一樣被人牽著鼻子跑。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兩邊戰場都討不到好。 萬一被中國人來個圍城打援,一個不慎就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