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失利!-《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2/3)頁
只是現在的中日雙方將領和官兵門,都將目光投注在潭州,這個湘省的省會,擁有有30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2400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身上。
在橫山勇和島貫武志的指揮下,為了這次湘桂作戰的第11軍可謂是做足了準備。
雖然一些參戰部隊是由國內新兵組建的獨立步兵旅團置換出來的治安師團,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日軍用了兩三個月世間來訓練,并制定了極為細致的作戰方案。
方案甚至具體到了每一次戰斗的細則,包括兵力配置、作戰進度、后方兵站、警備、氣候、地理環境等等。堪稱完美的符合了中國那句老話:“成功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比如,薛姓上將在前幾次潭州會戰中搞出來的‘化路為田’的戰術,這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戰術可把第11軍給坑苦了。
這種戰術初始于1939年第一次潭州會戰,第9戰區吸取了南昌會戰的教訓,破壞一切可資利用的道路,包括鐵路、公路甚至鄉間小路,破路2000多里,把整個湘北變成了泥塘,讓日軍機械化部隊和重炮寸步難行,導致日軍各師團寧愿要殺傷力小但更容易拆卸運輸的山炮、步兵炮和迫擊炮,這也導致日軍炮兵打擊能力和城市攻堅能力直線下降。
到了第三次潭州會戰,第9戰區對于這種‘化路為田’戰術更是運用的爐火純青,把岳陽道潭州的幾百里路基本上都挖成只容一個人走的田埂,田埂外的路基全部掘毀,放水變成水田。
這也就算了,參加第三次潭州大戰還是預備第10師師長的方顯絕不但把道路瓦城田埂,還不斷變換田埂方向,忽左忽右,讓日軍不得不蛇形行軍,結果被兩翼埋伏于水田中的中國軍人伏擊,打得那叫一個狼狽不堪。
穿草鞋甚至不穿鞋的中國軍人在水田里的機動性甩了穿牛皮靴的日本步兵十八條街。
一說起這個,親眼目睹到好多到死都舍不得脫下牛皮靴同僚的日本第11軍老兵們都是眼淚嘩嘩的。
窮人欺負富人的方式,就是如此的不講理。
而這次,橫山勇卻是放下中將司令官的面子,下到基層去聽取那些基層老兵和尉官們的建議,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別說這么多小短腿們一起冥思苦想了,他們終于想出了應對之道。
湘北丘陵上到處長滿了松樹,湘省民眾們平時就靠這些松枝、松針燒火以及取暖之用,所以他們在破路時可舍不得砍了這些松樹,這就給日軍開通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日軍此次修復道路時,一改過去主要對已破壞道路進行修復的做法,而是通過伐倒松樹墊出路基,開辟出應急道路來,在沒有松林的平原上,則不惜用牛馬和人力拖曳,將一門門重達數千公斤的重炮給生生拖進湘北戰場。
此外,日軍還充分利用洞庭湖和湘江水運來維護后勤,擄掠了2500多艘民船運送野戰重炮和炮彈。
這一次,在擅長大兵團作戰的島貫武志的指揮部署下,日軍5個一線師團,在140公里至200公里的寬廣正面齊頭并進,最外側的兩個野戰師團,就像一只鷹的兩支強健有力的翅膀,阻擋著兩側中方軍隊的側擊,其余二線師團就在一線師團100多公里處,一旦一線師團黏住對手,他們馬上跟進,形成梯次進攻。
日軍使用‘廣正面、波浪式’的戰術策略,總能形成局部兵力優勢,并保持住戰場的縱深。
而于此同時,天空中的較量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位于桂、柳各地機場的米國空軍以及中國空軍,裝備著野貓、地獄貓乃至在歐洲戰場上廣泛使用的‘浩劫’攻擊轟炸機,從飛機質量上已經全面超越日軍的零式戰斗機和九七戰爆機。
自去年年底的常德會戰以來,日軍在空戰中已然是屢屢敗北,由空中向地面打擊的主角早已變成中國和米國的戰機。
這也是薛姓上將乃至方顯絕都確認自己獲得制空權的重要根據。
只是這一次,日軍顯然并不想將制空權拱手想讓,第五航空軍團在大本營和派遣軍司令部的大力支持下,向戰場上投入了超過260架戰斗機和110架轟炸機,是自1943年來從未出現過的大規模機群。
這顯然也大大超出了中方和米方的預料,在潭州開戰的第一階段,中方和米方竟然沒能掌控制空權,反倒是損失巨大,僅開戰的第一天,就損失戰機超過28架。
而日方雖然也損失了不低于30架的戰斗機,可并沒有喪失制空權,在柳州機場蓄勢待發的28架浩劫攻擊轟炸機不得不停止起飛,以避免遭受更大損失。
接下來數日,日本陸航依舊不死不休的投入大量戰機至戰場,地面上的步兵們在拼命傾瀉著火力,天上也在賣命絞殺,不斷的有戰機冒著濃煙墜落。
最終因為戰事緊急而派出的‘浩劫’攻擊轟炸機雖然也成功的轟炸了日軍地面上的步兵,但亦有4架‘浩劫’和9名米國飛行員永遠的留在陣地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