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工蜂-《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頁
衡陽突然多了這5萬生力軍,自然不能把這龐大的人力資源給浪費了。
在唐刀的建議下,在指揮部下面又新建了個土木工程處,由趙君麥親自擔任處長、唐刀推薦的四行團工兵營營長白勝擔任副處長,負責整個城區的工事規劃和構筑。
趙君麥可不僅是市長,更是一名土木工程學的高材生,在幾日前其實就已經根據戰事的變化,做出了整個衡陽城內的城防工事規劃,只是苦于沒有人員及物資,還沒來得及實施。
此時,他手里已經有了足夠的人手,材料方面更是得了上峰的允許,衡陽地域內不管公私,全數征用以為軍需,政府的物資,自然是隨便用,私人的物資,等衡陽戰后再由政府以當前物價的三分之一賠償。
在征用物資令下達后,僅是全市木材商主動捐出來的木料就有120萬根,白灰廠留下來的工人們開足馬力生產,根據現有材料可以日產白灰20噸。
這還不算,在趙君麥的帶領下,一萬余人來到長衡鐵路前,將由潭州至衡陽的鐵路直接給扒了近30里,別說什么鐵軌、枕木,就是墊路基用的石子都給扒拉了個干凈。
據說,當時在天空上偵察的米軍偵察機都給搞懵逼了。
畢竟,昨天偵察的日本人前鋒都還在潭州附近,今天咋就有一支幾萬人大軍到了衡陽?
降低高度仔細觀察,才發現這竟然是中國人在掘斷鐵路。
米軍飛行員嘆為觀止,就這種一天內動員數萬平民參與勞作的效率和速度,恐怕也只有在東方國度才可行,在米國,卻是想也別想。
鐵路扒得那叫一個干凈,別說戰時修復通車了,就是戰后,那恐怕也得動用近萬工人花上近一月才能重新修復。
而這些龐大的物資,都被5萬青壯們像螞蟻搬家一樣搬到衡陽城內,在趙君麥‘軍事第一’原則的指導下,凡是有作戰價值的民房全部開射口,挖通道,以備將來巷戰之用。
城內大街小巷則全部修筑了重重疊疊的工事,想從這些路通過,除非是一道道工事碾過去,否則只能玩穿墻術。
白勝這個副手雖然也是老行家,也從趙君麥這個通曉軍事的土木工程高材生這里學到了不少新東西,那也是唐刀讓他來當這個副手的目的之一。
唐刀可是知道,曾經時空中衡陽之戰能在10萬日軍輪番狂攻下堅守47天,除了方顯絕和第10軍堅韌的戰斗意志是主因外,衡陽城內外的完善工事功不可沒,那位趙大市長是個工事高手。
四行團多在山地作戰,山地作戰工事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但這種城池防御戰卻是極少,白勝和四行團都需要向人家學習。
當然了,白勝這些年在戰場上也不是白混的,在趙君麥設定好的各類工事規劃上,也提了一些實戰意見。
其中最狠的一點建議莫過于在一些防御工事的側后翼布設永固性地堡。
這些地堡在日軍來攻之前就隱藏于民居中,不進入民居仔細查勘和普普通通的房子一樣無害,只有等日軍攻破街道上一些工事,開始投入兵力繼續推進時,他們才會炸開民居土墻,推開用青磚堵住的射擊口,以輕機槍和沖鋒槍向暴露在他們面前的日軍步兵射擊。
這種地堡都是以青磚混合混凝土構筑,外層厚度高達0.8米,內層以鋼軌和枕木支撐,不僅可以抵擋手榴彈等爆炸物的爆破,甚至連70毫米步兵炮直射都能抵擋。
為防止日軍用步兵對地堡進行爆破,地堡兩側都有交通隱蔽壕,士兵隨時可以從地堡中出來憑借這些壕溝阻截日軍步兵的抵近,并且在地堡周邊都埋上地雷。
日軍要想拔除這樣一個近乎‘鋼筋鐵骨’的地堡,不知得費多大功夫和力氣。
當然了,這樣地堡的最大短板,就是地堡將永遠孤懸于己方陣地之外,面對的將是日寇瘋狂的報復進攻,基本上得不到己方步兵的支援,并且,幾乎不可能有任何退路。
以衡陽現在的人力,不可能為每一個地堡都挖掘一條數百米的地下逃生通道。
駐扎于這種地堡的步兵班,一旦開始行使自己的使命,就代表著他們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終點。
“這樣的地堡,就是自殺式的一次性用品!”趙君麥被四行團這個工兵少校徹底瘋狂的建議給震驚到了,久久才給出這樣一個評價。
他多少有些知道四行團為何每戰必勝了,連工兵上來都要以死換死,這樣的軍隊,你說有多可怕。
日本人尚武,可也不是尚死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