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刀狠狠震懾了預10師的將校們一把后,立刻回到衡陽城,和方顯絕、趙子立、趙君麥、孫敏玉五人開了一場衡陽戰區最高級別軍事會議。 唐刀手里的那副由澹臺云舒花費將近8個月到處走訪勘測最終畫出來的衡陽地圖就掛在作戰處的墻壁上。 唐刀將自己在預10師陣地上的所見所聞以及陣地收縮的優劣全盤陳述,最終由方顯絕親自拍板確定了唐刀平衡后的陣地設計和分配。 衡陽指揮部最后決定:以HY市區為核心設立三重防線。 第一層防線:在衡陽城南以張家山為核心主陣地,東有五桂嶺、楓樹山、西有虎形巢、范家莊、北有蕭家山、張飛山,南有停兵山、高嶺,幾個獨立的高地相互距離400米左右,正是機槍步槍的最佳射擊距離,各陣地互為犄角,以交叉火力網形成一個巨大的環形陣地。 這個環形陣地東西寬達4000米,南北足有800米,夠寬也有足夠的縱深,就有擁有步兵、炮兵、工兵達7300人的預10師全師駐守。 而在被命名為3號環形陣地之前900米的黃茶嶺被命名為2號陣地,幾個所屬黃茶嶺的高地分別被命名為201、202、203、204高地。 要知道,就是衡陽主城區也才被命名為1號陣地,可見幾名將軍對黃茶嶺陣地的重視程度。 他們都知道,這顆孤懸于3號環形陣地之外的釘子不僅是大大的提升了整個衡陽戰區防御陣地的縱深,更是3號陣地之前最大的屏障,日軍根本無法用直瞄炮直接攻擊3號陣地,3號陣地上的各種機槍暗堡可以最大程度的對日軍步兵進行殺傷。 2號陣地和3號陣地聯合于一體,將成為衡陽城外最大的血肉磨坊,就看日軍能往這個絞肉機式的磨坊里填多少兵力了。 當然了,雖然唐刀已經主動請纓,用自己麾下最精銳的一營來防守2號陣地,但無論方顯絕還是趙子立都莊嚴承諾,但凡2號陣地上的官兵有所求,返回并置于衡陽城內的第10軍炮兵營12門山炮必將全力支援。 如果再加上四行團的12門博福斯山炮和另外8門150重迫,2號陣地可以呼叫的炮火支援將會高達30余門火炮,這還不算龐大海炮兵營藏起來的9門特殊火炮。 那玩意兒,唐刀可是下了嚴令,非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又或者日本人被打急眼了,動用數千人級別的‘萬歲沖鋒’,那倒是也可以用上一用。 整個城南,衡陽指揮部就投入了自己幾乎百分之七十的精銳兵力。 第二層防線,以靠近城區的岳屏山--蘇仙井--天馬山為核心,岳屏山河天馬山分別是城南和城西進入市區的最后門戶,山體都比較大,而且森林茂密,易守難攻。 岳屏山附近的回雁峰海報最高,可俯瞰衡陽全城,由蔡汝霖率領的炮兵指揮所也放在這里。 另外,城西平原也為第二層防線的一部分。 這邊雖然地勢平坦根本無險可據,但第10軍早就在這里發起了‘破路為田,犁田蓄水’的行動,那就是把平原上的魚塘、蓮池、水田全部挖開,甚至將蒸水的河堤也挖開,將蒸水引入平原,把這里全部變成沼澤。 別說車、坦克、大炮沒法走,就是人在其中走起來也是緩慢如蝸牛。 星散在池塘和小路間的零星房屋,除了卻有必要的留下改為地堡,其余全部拆除。 此外,由工兵指導,預備役團將派人在這片沼澤地里拉上鐵絲網、埋入地雷,并在數百米外組建地堡群,以機槍火力形成密織的交叉火力網。 第二層防線,主要交由第3師的兩個步兵團以及四行團3營來防御。 第三層防線,也是最后一道防線,是以衡陽戰區指揮部以及野戰醫院所在的中央銀行為核心的市區陣地。 這是為最后的巷戰而準備的,留守的有衡陽警備旅和第3師的兩個團、四行團第2營,以及大戰開啟后會躲入城內的五萬衡陽青壯。 方顯絕已經下令,開放衡陽城內的軍火庫,將庫存的舊槍支和所屬彈藥發放給已經編組為10個預備役團的衡陽青壯們。 雖然每個5000人級別的預備役團領到的槍支不過可憐的300桿,還是漢陽造甚至還有更古老的單打一老槍,但青壯們已經很滿足了。 他們都很清楚,一旦城破,以日軍的尿性,別說他們幫助衡陽之軍構筑工事了,金陵城的30萬民眾就是前車之鑒,有槍在手,就能有抵抗之力。 沒槍的,去死人堆里撿就是了。巷戰都打起來了,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槍支和死人。 總之,隨著三道防線的徹底設立完成,衡陽指揮部的五人組們已經是向全體官兵釋放出一個信號:堅守衡陽15日或許只是開始,全軍2.2萬人合5萬衡陽青壯將會在這個城市流干最后一滴血! 因為,除了防御,衡陽指揮部并沒有任何撤離計劃,或許有人私下里問過最高指揮官方顯絕,但至少五人軍事會議上從沒有任何一人提及過。 仿佛,都將突圍這條唯一的活路給遺忘了。 或許,唐刀多少能體會到另外四人對未來突圍一事閉口不提的內心活動。 方顯絕現在是衡陽最高指揮官,他若提此事,于大戰之前必然會軍心浮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