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思改制度-《大魏宮廷》
第(2/3)頁
“職稱?”王甫不解地問道。
“本王指的是幫工、匠徒、匠人、匠工的等級。”
“哦。”王甫聞言釋然,笑著說道:“讓毫無經驗的年輕人**打造器具,只是徒增劣品而已。殿下您也知道,咱們這里可是不能出現絲毫差池的,否則,兵部、戶部沿用了我冶造局的技術,就會出現大量的劣品。”
你老提兵部與戶部干嘛?給人家打下手還打出習慣來了?
趙弘潤神色怪異地瞅了一眼王甫,旋即將手中的名冊放在一旁,問道:“王局丞,我冶造局內的匠工,是以鐵匠為主么?”
“是的。”局丞王甫點點頭說道:“我冶造局內,大概有匠工四百余人,其中六成擅長打鐵,木匠次之,石匠最少……終歸,這里是冶造局,而并非是兵部營建司。”
“唔。”
趙弘潤點了點頭。
之后,他又問了一些問題,這才讓王甫等四人退下,顧自忙碌去。
而他自己,則端著那杯茶,站在屋內的窗口,沉思不語。
選了一個雖然是潛力股,但目前卻是下下簽的司署啊……
望著窗外的荒地,趙弘潤微微嘆了口氣。
不可否認,冶造局目前的境況真的很凄慘,遠遠不是他早前預想的那樣。
簡直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冶造局內的工匠們,那可都是實打實一步一步磨練自身工藝才成為“正式工”的匠工,就連陳宕、程琳、荀歆那等郎官,都是從幫工、學徒熬過來的,相信對于打鐵、打造器物什么的,可謂是爛熟于心。
就是太不自信了點,唯唯諾諾。讓趙弘潤看了有些不喜。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工部向來在朝廷六部中墊底,想來工部的人習慣了過分謙卑,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像當年吏部的官員走路時趾高氣揚一樣,誰叫他們是六部之首呢?
至于工部,說得難聽點。純粹就是披著官服的工匠,相信朝廷其余五個部府的官員,有絕大多數抱持著這個偏見。
而冶造局作為工部轄下的司署,其地位就更不必多說,簡直就是被其余朝廷部府呼來喝去的存在,這讓趙弘潤著實不能接受。
明明是負責大魏技術研發與改良的司署,可冶造局的地位,卻與兵部的兵鑄局有如天壤之別。
要改革!
這個想法,在趙弘潤心中愈加明晰。
首先。要改變冶造局原先的立身之本。
眼下的冶造局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境況,趙弘潤通過觀察逐漸也明白了,純粹就是給朝廷六部,包括工部本署打下手的附庸司署,什么屁事全往冶造局丟。
工部轄下水部,要求改進水車,找冶造局;兵部轄下的兵鑄局,覺得現今打造出來的鐵劍落后了。找冶造局;戶部需要新的鑄造銅錢的大型模具,找冶造局。
全******找冶造局。
至于回報。呵呵,幾乎沒有。
回想起那幫戶部官員身上所穿的嶄新官服,再看看方才陳宕、程琳、荀歆等人身上打了許多補丁的官服,趙弘潤連罵的力氣都沒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