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強攻铚縣(三)-《大魏宮廷》
第(2/3)頁
已經吃過一次血虧的楚國,可沒有這個膽子。
這件往事,側應反應出農民兵在戰場上的戰斗力是何等的低下。
然而今日前來攻城的魏國鄢陵軍,其所展現出來的強大戰斗力,卻讓孫叔軻大吃一驚。
可能孫叔軻在心中驚疑:魏國鄢陵軍的前身,不就是當年暘城君熊拓為了攻打魏國而臨時征召的農民兵么?何以今日居然能夠力壓楚國正軍?
只能說,孫叔軻并不了解『魏國步兵』的實質。
『魏國步兵』強悍,并不在于魏人的身體素質,而是在于,魏國在訓練步兵方面,可以說冠絕中原各國——魏國本來就是一個靠步兵打天下的國家。
而鄢陵軍在歸降了魏國之后,魏國朝廷兵部便在趙弘潤的授意下,給予了鄢陵軍訓練步兵方面的幫助,將訓練步兵的要領與詳細操練項目給予了鄢陵軍。
當然,商水軍亦是如此。
因此,在經過足足兩年的魏國式步兵訓練后,盡管鄢陵軍皆是楚人組成,但他們實際上卻足可以稱之為,魏國步兵!
當年在從遙遠的隴西來到中原后,一口氣覆滅了梁國、鄭國,隨后拿下了半個蔡國,且又讓衛國臣服,讓中原各國都感到毛骨悚然的,魏國步兵!
“铚縣的守將孫叔軻,似乎是低估了鄢陵軍的戰斗力呢。”
在遠處的土坡上,汾陘軍大將軍徐殷注視著戰場,輕笑著對趙弘潤言道。
趙弘潤微微一笑。
其實何止是楚將孫叔軻低估了鄢陵軍,就連趙弘潤此前都沒有想到,經過兩年艱苦操練的鄢陵軍,戰斗力居然強悍到這種地步,一口氣就將戰線壓到了铚縣城墻。
要知道在趙弘潤的印象中,非但攻城戰,攻城一方往往要經過幾輪的沖鋒,才能突破守城方飛矢類武器的封鎖,沖到城墻底下。
而這個過程,才是在攻城戰中攻城一方之所以陣亡數倍于守城方的根本原因。
毫不夸張地說,在尋常的攻城戰中,按照比例,一百名攻城一方的士卒,冒著守城方箭雨的封鎖,最終能夠到達城墻底下的,可能僅有三十人左右,而這三十人,會有十人死于從城墻上丟下來的巨石、檑木、滾油,會有十人死在攀爬云梯的過程中,而最終有機會攀上城墻的,可能只有寥寥十人。
而這十人,還得面臨城墻上敵軍的阻擊,很有可能到最后全員死在敵方的城墻上。
這個比率,正是攻城戰之所以慘烈的原因。
然而眼下那五千鄢陵軍的先鋒軍,明明陣亡人數還未超過千人,居然已將戰線壓到铚縣城墻一帶,且已經開始對城墻展開兇猛的攻勢,這種強悍的戰斗力,就連趙弘潤看了都嘆為觀止。
不過,趙弘潤也看出了鄢陵軍的薄弱點。
倒不是訓練方面的不足,而是武器配置或兵種配置的弱點。
比如說,此刻的那五千鄢陵軍,就欠缺對铚縣城墻的壓制力,倘若此時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弩兵配合作戰,射殺城墻上那些正在向城下投擲石頭、檑木的楚兵,那些正沿著云梯向上攀爬的步兵,他們顯然能輕松許多。
再比如,由晏墨督造的井闌車,明明車頂的平臺可以站人,但晏墨卻沒有在這里部署一支弩兵,否則铚縣城墻上的弓弩手豈敢如此明目張膽地射殺城下的鄢陵軍士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