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線索『加更1/7』-《大魏宮廷》
第(2/3)頁
作為旁觀者,溫崎仿佛能清楚地感受到趙弘潤與宗衛(wèi)們之間的羈絆,這讓他很是羨慕,畢竟他在大梁可以說是孑然一身的。
聽了溫崎的話,趙弘潤微微一笑,畢竟溫崎說的沒錯,宗衛(wèi)們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他這等皇子的手足,可以坦誠相待、不離不棄的心腹。
仿佛是看出了些什么,趙弘潤輕聲說道:“溫先生亦可以信任本王,當然,本王也會信任溫先生的……”
溫崎愣了愣,沒有搭話,可能是他還沒有考慮好是不是要真正效力于眼前這位肅王殿下。
畢竟當代讀書人講究從一而終,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而投奔肅王,這個選擇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打個比方說,倘若溫崎果真成為了趙弘潤的幕僚,就意味著他的仕途之路會受到限制:吏部鐵定沒戲,戶部、兵部多半也不會要他,刑部或許還有一點機會,數(shù)來數(shù)去,就只剩下禮部、工部、冶造局這些與肅王關系好的朝廷府衙。
而最尷尬的地方在于,趙弘潤是沒打算爭奪皇位的,因此說得難聽點,若是日后新上位的魏國君主與這位肅王產(chǎn)生矛盾,若這位肅王無法在大梁立足,作為幕僚的溫崎也只能跟著趙弘潤前往商水郡,幾乎斷絕了擔任朝臣的路子。
這就是幾乎沒有什么有抱負的學子,愿意來投奔趙弘潤這位目前最火炙的肅王殿下的原因——誰都不知目前權勢滔天的肅王殿下十年之后會是怎么樣。
不過溫崎倒不是因為這個,畢竟前一陣他擾亂考場秩序,得罪了太多的朝中官員,因此就算日后朝廷不計前嫌允許他再考,并且溫崎在會試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他恐怕也不可能擔任京官,多半會被曾經(jīng)結怨的官員擠兌倒地方,運氣好成為一方有實權的縣令,運氣不好,將他調(diào)到像鄭城這種大貴族林立的縣城,堂堂縣令,可能只是一介被架空的傀儡。
因此,溫崎對于仕途已不怎么熱衷,他在意的是趙弘潤的人品以及抱負。
前者很重要,后者更重要——誰愿意跟隨一個沒有大志的主君?
是故,對于趙弘潤的暗示,溫崎沒有接茬,他想再看看。
而見溫崎沒有接茬,趙弘潤也不在意,畢竟天長日久嘛,何必急于一時?
馬車行駛了大概有一刻辰,趙弘潤等人便來到了吏部本署。
下了馬車,趙弘潤發(fā)現(xiàn)吏部本署的府外,到處都是站崗的兵衛(wèi),甚至于,他還看到了一隊巡邏的禁衛(wèi)。
不出意外的話,吏部本署府衙,已經(jīng)被監(jiān)控起來了,而有權做到這一點的人,就只有負責此案的主官,大理寺卿正徐榮。
就在趙弘潤向溫崎介紹此案的幾個重要要點時,宗衛(wèi)長衛(wèi)驕徑直走向那些兵衛(wèi)的頭頭,與對方交涉了一番,以『肅王』以及『督查使』的名義,取得了通行的資格。
帶著溫崎等人邁步走出吏部本署,趙弘潤發(fā)現(xiàn)府內(nèi)雖說站滿了兵衛(wèi),但是似乎并沒有影響到吏部官員的日常工作。
當然,其中免不了有些人朝著那些兵衛(wèi)們指指點點,臉上露出憂容。
“活該!”溫崎冷笑著低聲罵道,臉上隱隱有些痛快之色。
這也難怪,畢竟他三年前會試落榜,就是吏部的官員干涉所致,倘若說當初溫崎對趙弘潤的恨意占兩分的話,那么對吏部的恨意,恐怕占盡剩下的八分都不夠。
可能是聽到了溫崎的低罵,站在走廊上的幾名吏部官員立馬投來了目光,神色不善地盯著趙弘潤這一行人。
趙弘潤哭笑不得,要知道他在吏部的名聲已經(jīng)夠差了,如今加上一個溫崎,相信吏部的官員準得把他們列入最不歡迎對象的名單,并且在名單上遙遙領先。
倒是宗衛(wèi)長衛(wèi)驕提醒了溫崎一句:“別無故給殿下豎敵。”
溫崎愣了愣,隨即臉上的恨意收斂了許多,不過那幸災樂禍的笑容,趙弘潤覺得可能更遭吏部官員記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