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淇關之戰-《大魏宮廷》
第(1/3)頁
淇關門前流經的衛河,因曾經屬于衛國而得名,它源起于太行山,流經共地,在淇縣一帶與淇水匯流,此后又接納漳水、洹水等河流,一部分水勢匯入大河,另外一部分,。
不同于統一稱呼的大河,衛河由許多不同稱呼的河段組成,比如淇水、漳水,以及肅王軍在攻打邯鄲途中必定會遇到的洹水,這些支流與衛河匯合,這才組成一個水系,衛人稱之為衛河,而韓人則有部分人稱之為『漳衛河』。
而淇關門前的這條衛河,它屬于是衛河的上游,正是尚未與淇水、洹水、漳水匯合的時候,據趙弘潤的目測,這附近的衛河狹隘處僅二十丈,極闊之處才有近五十丈的距離。
比如說淇關的東南側,也就是衛河與淇水交匯的地方,那里簡直好比是一片湖泊。
而至于淇關門前的這段衛河,河面寬度則在將近三十丈左右。
不得不說,河面寬度三十丈的河流,已經稱得上是天險,在趙弘潤的印象中,足以與楚國王都壽郢門前的渦河相提并論。『注:文中的肅氏度量衡問世后,丈,一律約等于今兩米。』
唯一要說有什么破綻,那就是衛河距離淇關有些距離,約有大概五六里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倘若肅王軍悄然渡過,淇關韓軍是不見得能夠及時反映過來的。
當然,韓軍絕非傻子,他們在衛河的北岸建造了崗樓,就是為了防備這類偷襲。
不過對于趙弘潤來說,淇關韓軍部署在衛河北岸崗哨的哨兵,充其量也就是聊勝于無罷了。
毫不夸張地說,即便河對岸有五百名韓國士卒駐守,今晚趙弘潤只需出動五十名黑鴉眾,讓這些黑鴉眾趁夜色游到河對岸,便能將那五百名韓軍士卒暗殺——崗哨衛士,對于精于暗殺之技的黑鴉眾來說,純粹就是一群插標賣首的家伙而已。
問題在于,肅王軍該如何渡過這條衛河。
記得一開始的時候,趙弘潤自信滿滿,因為在他看來,在擁有了水泥的情況下,筑造一座水泥橋完全就是輕而易舉的是,可沒想到的是,當他叫來商水軍、鄢陵軍的一干將領,將造橋的事宜吩咐下去后,諸位將領卻露出了呆懵的神色,根本無法理解趙弘潤所說的造橋步驟。
此時,趙弘潤這才恍然:此刻他手底下的這些人,是兵卒,而不是冶造局的那些工匠們——冶造局的工匠們能夠理解他的意圖,哪怕是在尚未擁有水泥的當初,亦能在博浪沙那種環境惡劣的地方打下建設河港的堅實銅墩,但是商水軍與鄢陵軍的兵將們,卻不見得可以領會他的意圖。
讓這些兵卒們打造浮橋尚且可以辦到,讓他們筑造水泥橋?他們甚至連如何打橋墩都不懂,談什么造橋?
在這種情況下,趙弘潤只有改變原定的計劃。
當時,趙弘潤心中浮現一個念頭,他覺得,有必要創建一支以工程兵為主的后勤軍,專門負責在戰爭期間的碉堡、據點防御建設——在趙弘潤看來,既然已經擁有了水泥這種快速筑造建筑的膠凝材料,單單只將其用于國內的建設,這未免有些可惜了。
他完全可以更加激進些。
比如說,倘若看韓國不順眼,就在關鍵的戰略之地上,在敵軍的眼皮底下,借助水泥建造一座要塞,然后調數百架投石車過來,日以繼夜地朝著敵城狂轟濫炸。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騎兵有什么用?他們連要塞都攻不進來。
但遺憾的是,培養一名工程兵,可要比訓練一名步兵困難地多,因為那需要工程兵掌握諸多土木建筑方面的知識。因此,趙弘潤尋思著,待這次征戰結束后,從冶造局的眾多學徒中招收一批人,創建一支特殊的軍隊。
趙弘潤相信,倘若這支特殊的軍隊建成,它的作用將會遠勝魏國國內任何一支軍隊,成為日后魏國在對外戰爭期間不可或缺的角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