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兩軍備戰-《大魏宮廷》
第(3/3)頁
因為在河對岸,也就是大河的東岸,桓王趙弘宣正在軍師參將周昪的輔佐下,率領北一軍攻打『繁陽』,方朔心憂自家殿下的安危,因此每日得空時就到河邊眺望對岸,沒想到突然發現了從下游逆流而上的燕縐軍。
在一番惡戰后,方朔拼死保全了黃城河港,逼退了燕縐軍,但這座河港,也因為戰火而遭到不輕的損毀。
而在此之后,燕縐軍便驅戰船抵達大河一分為二的地點『宿胥口』,以戰船封鎖了河面。
期間,有一支大概由二十幾艘運輸戰船組成的魏國運輸船隊來到了這里,碰到了封鎖河面的燕縐軍,在一番拼殺之后,兩艘魏船當場被燕縐軍擊沉,其余魏船則退回『汲縣河港』,迅速向距離『宿胥口』最近的南燕魏軍求援。
南燕魏軍的大將軍衛穆在聽聞此事后,一邊派人將此事通稟身在邯鄲的肅王趙弘潤,一邊立刻率兵趕到『宿胥口』,在河畔攻擊燕縐軍。
但因為衛穆麾下的南燕魏軍并沒有戰船,因此無法真正對燕縐軍造成威脅,哪怕使用火矢,也只是暫時將燕縐軍逼退而已。
在五月二十七日到五月二十八日之間,,趙弘潤先后收到燕王趙弘疆、桓王趙弘宣以及南燕大將軍衛穆三方派人送來的消息,得知『臨漳河港全毀、黃城河港半毀,且有一支韓國水軍正封鎖于宿胥口』一事,當即皺起了眉頭。
要知道在他制定的戰略中,『大河-衛河-漳河』這條水路運輸路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堪稱舉足輕重,若是這條水運路線被韓軍切斷,這對于魏軍而言,那是極其不利的。
然而,就在趙弘潤尚尋思著用什么辦法來驅逐韓將燕縐的水軍時,魏國大梁的冶造局,已想出了相應的對策。
冶造局先是將于祥符港新造的二十艘大船做了一番改造,效仿齊國巨鹿水軍的『火弩戰船』,將連弩搬上那二十艘船只,將其改造為『護衛船』。
隨后,冶造總署署長王甫上奏垂拱殿,請此時閑在大梁的臨洮君魏忌率領這支護衛船隊前往汲縣河港,擊退燕縐軍,疏通『大河-衛河-漳河』這條水運路線。
當日,魏天子便同意了此事,拜臨洮君魏忌為主將,又調浚水軍『射準營』的弓將宮淵為副將,率領一千名操船水手,兩千余名弓弩手,驅二十艘護衛船前往汲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