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震驚大梁(二)-《大魏宮廷》
第(1/3)頁
僅半日工夫,『北疆大捷』一事已在大梁城內(nèi)傳得沸沸湯湯,無數(shù)百姓爭相賀喜。
而以往那些嘴上談兵、列舉種種『魏不可與韓交惡』言論的人,此時早已銷聲匿跡,不敢露頭。
比如上將軍府的府正『晁立棟』,他就是堅定不移的『反肅派』——是的,他其實并不是針對北疆諸軍討伐韓國,而是單純針對肅王趙弘潤這么一個人。
晁立棟是長皇子趙弘禮的舅族、鄭城王氏一黨的人,其家族與鄭城王氏存在著聯(lián)姻關系,因此,即便在趙弘禮被廢儲君之位后,晁立棟亦未曾且無法改換門庭投靠雍王弘譽,是原東宮黨的堅定分子。
曾經(jīng),鄭城王氏與肅王趙弘潤是有仇的,畢竟肅王趙弘潤的干涉,導致鄭城王氏的分家、安陵王氏被驅(qū),以至于如今安陵成為了趙弘潤他三叔公趙來峪這一支趙氏的地盤,偏偏趙來峪還改投了趙弘潤。
因此,王氏家族感覺自己被騙了,被肅王趙弘潤與原宗府宗正趙來峪聯(lián)手給坑害了,以至于丟掉了在安陵的地盤。
而要緊的是,鄭城王氏的當家王寓的小兒子、當今王皇后的幼弟、原東宮太子趙弘禮的小舅舅王瑔,也因為『安陵王氏』那樁事,在往返安陵與鄭城的途中,被恰巧逃亡經(jīng)過的大盜賊桓虎所俘,最后由于在交涉時趙弘潤那強硬的態(tài)度,導致王瑔被桓虎當場殺死。
因為這種種,鄭城王氏與肅王趙弘潤結下了難解的怨仇。
但是后來,由于桓王趙弘宣厭惡雍王弘譽而親近原太子趙弘禮,鄭城王氏看在桓王趙弘宣的面子上,暫時擱置了與其兄肅王趙弘潤的怨仇。
尤其是當桓王趙弘宣千里馳援其兄長肅王趙弘潤,以及隨后加盟邯鄲戰(zhàn)場的時候,鄭城王氏皆沒有發(fā)表看法,保持了沉默。
原因有二:
首先是桓王趙弘宣是原太子趙弘禮認可的人,且趙弘禮將北一軍的權柄都移交給了桓王趙弘宣,因此在鄭城王氏家族看來,桓王趙弘宣可以說是繼承了原太子趙弘禮理想的人。
其次,鄭城王氏的家主王寓,雖痛恨肅王趙弘潤,但對于他的弟弟桓王趙弘宣,卻頗為認可。
出于這兩點原因,因此在包括桓王趙弘宣與北一軍在內(nèi)諸路魏軍合力討伐邯鄲的時候,鄭城王氏盡管沒有支持主戰(zhàn),但也沒有勸阻朝廷。
可能他們暗中還期待著桓王趙弘宣率領北一軍在這次討伐韓國的戰(zhàn)爭中大放光彩,挽回北一軍曾經(jīng)惡劣的名聲,如此一來,被廢太子儲君位置的趙弘禮,臉上自然也有光——畢竟是趙弘禮舉薦了桓王趙弘宣。
但是,縱使是鄭城王氏都抱持沉默的情況下,上將軍府的晁立棟卻依舊上躥下跳,極力勸阻朝廷與魏國撕破臉皮。
其原因就在于,他與肅王趙弘潤亦有仇怨,誰讓當初在刑部尚書周焉一案中,肅王趙弘潤飛起一腳將這位朝廷大員給踹到了城內(nèi)的河渠里呢。
當時因為這事,堂堂新晉府衙『上將軍府』的府正,晁立棟顏面掃地,幾乎成為大梁城內(nèi)臣民茶余飯后的笑料。
要知道,『上將軍府』那可是掌管『衛(wèi)籍(軍籍)』的府衙,地位超然,在它面前,縱使是兵部也要低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