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魏韓邊市-《大魏宮廷》
第(2/3)頁
在這個時代,銅可以鑄造錢幣,尤其是對擁有鑄幣權利的人而言,有多少銅,就意味著就多少錢。
這讓釐侯韓武與康公韓虎怦然心動。
要知道,魏韓兩國的國體是不同的,魏國是高度集權的君權國家,國內(nèi)各王公貴族雖然把持著魏國各種獲利的渠道,比如礦產(chǎn)、粗鹽等等,但既沒有兵權,也沒有鑄幣權,鑄幣權早已歸屬國家。
也就是說,在魏國私鑄銅幣是犯法的,雖然據(jù)說有些貴族仍然在私底下鑄造銅幣,流向宋郡,但這種事本身是不被認可的,一旦被抓到就是充軍抄家的重罪。
然而韓國,它雖然也是一個君權國家,但在集權這件事上改革地卻并不徹底,比如康公韓虎、莊公韓庚,這兩位國內(nèi)權臣,其實都是地方上韓王室王公貴族的代表人物,他們不但擁有軍隊,而且還擁有許許多多魏國王室貴族所沒有的權利,比如說這個鑄幣的權利。
除非鑄造出來的銅幣含銅量實在太低,充雜了太多的雜質,因而對韓國的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否則,各地方王公勢力私自鑄造銅幣,這種事本身是不會獲罪的。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當魏國提出開設邊市,且希望用銅來交換韓國的耕牛、馬匹時,釐侯韓武與康公韓虎猶豫了。
其實他倆心中很清楚,似耕牛、戰(zhàn)馬這等資源,決不可流入魏國,畢竟魏韓兩國并非是真心實意地結盟,說到底不過是為了各自的戰(zhàn)略目的而暫時攜手罷了,也就是說,魏韓兩國日后必有戰(zhàn)爭。
在明知這件事的情況下,將耕牛、馬匹這些緊要資源出售給魏國,這豈不是資敵的行為?
可遺憾的是,魏國給予的價碼實在是優(yōu)厚,以至于無論是釐侯韓武還是康公韓虎,都狠不下心來拒絕。
于是沒過兩日,魏韓兩國便開設了『沫邑邊市』與『淇縣邊市』。
這兩個邊市,其本質是相同的,區(qū)別僅在于,魏軍已將沫邑交還韓國,因此,將由韓國治理這個邊市——趙弘潤猜測很有可能是蕩陰侯韓陽。
而淇縣邊市,目前還在魏軍的控制中。
畢竟此時,邯鄲郡境內(nèi)五支魏軍,已陸續(xù)退向淇關——直到韓國從河西羌胡手中奪得那一帶的土地,并將其轉讓于魏國,魏軍將駐軍于這座關隘以及稍稍往北的『淇縣』。
因此不出意外的話,沫邑邊市與淇縣邊市,在日后一段時間內(nèi)將成為韓國商人與魏國商人在『魏韓貿(mào)易』這條路線上的大本營。
八月下旬,魏國戶部率先開始了與韓國的貿(mào)易,戶部的運輸船隊運來了許許多多的銅礦,從韓國商人的手中交換耕牛、馬匹。
毋庸置疑,此刻那些韓國商人,肯定是釐侯韓武、康公韓虎、莊公韓庚麾下的勢力——真正的韓國商賈,怎么可能怎么快就得知邊市情況,將數(shù)以千計的耕牛與馬匹運到此地,向魏國交換銅礦?
在觀察了兩日后,趙弘潤請來了戶部左侍郎崔璨。
左侍郎崔璨乃是戶部尚書李粱的得力下屬,此番是跟隨戶部的運輸船隊而來的,暫時擔任『淇縣邊市』的市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