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君子欺之以方-《大魏宮廷》
第(2/3)頁
『在官府府衙內(nèi)……開私塾?』
趙弘潤似笑非笑地搖了搖頭。
其實剛剛進門的時候他就發(fā)覺了,他感覺這座府衙,不像是正經(jīng)的官府建筑,更像是由私宅改建的。
不過這宅子還算大,只是,整個宅子看起來非常破舊,好似是年久失修的老宅,甚至于連庭院內(nèi)唯一的一棵樹也是半死不活,只剩下樹皮干枯的樹干,以至于整個宅子看起來更為蕭條、破落。
沒過片刻,宗衛(wèi)呂牧從呂湛那里弄到了幾個水囊的酒水。
又等了一會兒,周樸亦將那位老丈,即寇正的老師尚勛請了過來。
“老丈。”
待尚勛拄著拐杖來到趙弘潤面前時,趙弘潤率先拱了拱手,隨即笑問道:“那幾名稚童,莫非是老丈的學(xué)生?”
尚勛亦拱手還禮,隨即回頭看了一眼對面屋內(nèi)的那些孩童,輕笑著解釋道:“皆是鄉(xiāng)鄰之子,老朽不敢誤人子弟,只是教他們識文認字……”
據(jù)尚勛解釋,他是本城的縣老,再加上年勢已高,左右鄉(xiāng)鄰平日里幾乎把能包辦的事都包辦了,以至于他每日閑著很,于是就教縣內(nèi)的孩童念書識字,聊以打發(fā)時間。
而寇正,包括此時在對面屋子里教授那些孩童念書的一名年輕人『尚陽』,正是尚勛頭一批教授的學(xué)生之一。
“尚陽……莫非是老丈的公子?”
趙弘潤好奇地問道。
但是問出口之后,趙弘潤就感覺不大對,畢竟尚勛都已年過七旬了,而在對面教授諸孩童念書的年輕人怎么看都才二十來歲,怎么可能會是父子?
就在趙弘潤改口想詢問是否是祖孫二人時,尚勛已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道:“尚陽是本縣一獵戶之子,當(dāng)初其父到山中狩獵,從此一去不歸,多半是遭遇不測。其母過世之時,將此子托付于老朽……”
經(jīng)過尚勛的解釋,趙弘潤這才明白,這尚城內(nèi)的縣民,九成都以尚作為姓氏,但他們與尚勛之間并不存在血緣關(guān)系,倒退若干年,當(dāng)?shù)乜h民是依附尚氏一門而生的平民。
而讓趙弘潤感到驚訝的是,尚縣這座僅僅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山城,識字率居然高達九成,不夸張地說,只要是三十歲以下的縣民,都最起碼認得上百個常用字,甚至于就連婦孺也會寫自己的名字。
而導(dǎo)致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尚勛——這個老頭三十年來閑著沒事做,就教城內(nèi)的縣民認字。
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尚勛的神色有些緊張,拒絕承認那些山民出身的人是他的學(xué)生,看得趙弘潤既好笑又感覺悲哀。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百余年前的時候,念書寫字仍然是氏族、貴族們的特權(quán),當(dāng)時的國情是不允許平民念書的,不過如今嘛,這條舊規(guī)早不知被丟掉哪里去了。
不過由此可以看出,尚縣缺少與外界的聯(lián)系,以至于尚勛這等舊氏族出身的人,仍然恪守著當(dāng)年的老黃歷,以至于對縣民普及文化這種好事,尚勛亦忐忑不安。
在經(jīng)過趙弘潤的解釋后,尚勛這才放心下來,一臉感慨唏噓。
當(dāng)時趙弘潤在想,倘若他此刻詢問這位老丈『當(dāng)今魏天子是哪一位』,這位老丈十有八九說不上來。
“這座宅子,莫非是老丈的府邸?”
在邀請尚勛入屋就坐之后,趙弘潤好奇地詢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