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歸程-《大魏宮廷》
第(2/3)頁
趙弘潤扯了扯袍子,笑著說道:“一個風一吹就能刮跑的病秧子,你擔心什么?”
呂牧聞言搖頭說道:“卑職倒不是擔心那個劉病已,卑職是擔心……劉病已是襄王的表親……這不太合適吧?”
趙弘潤望著河面沒有說話。
事實上,呂牧的話一語中的說中趙弘潤心中的猶豫。
倘若劉病已并非是『中陽劉氏』的外戚出身,更非是襄王弘璟的表兄弟,其實趙弘潤是有心舉薦劉病已出任『皮氏令』的,因為劉病已的確很有才華。
但因為此人的出身,趙弘潤猶豫了,畢竟他更傾向于舉薦他可以控制的縣令人選。
倒不是說趙弘潤有什么不軌的企圖,只是因為舉薦容易控制的人選,日后方便他推行后續的戰略部署。
倘若他因為看重劉病已的才華而舉薦其出任『皮氏令』,萬一『中陽劉氏』日后與他對著干怎么辦?這種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不得不說,撇除這一點,趙弘潤對劉病已的印象非常好。
通過劉病已與寇正、尚陽、木子庸等人的交流,趙弘潤也算是看出來了,這劉病已十有八九是常年宅在家里的書生,因為他身體情況不佳,因此缺少與外界的交流,故而感覺頗為純粹,并非是那種利欲熏心的貴族子弟。
回想起當時劉病已技癢難耐,最終忍不住與寇正等人針對汾陰駐軍的軍營地與軍屯田安排辯論起來時,趙弘潤感覺頗為好笑。
尤其是今日早晨,當趙弘潤準備從汾陰乘船返回大梁時,他還詢問過劉病已,要不要順便將其送回中陽,但是,劉病已卻一口拒絕,原因就在于,在針對『汾陰縣整頓規劃』這件事上,他還未與寇正等人爭論出一個結果。
在劉病已看來,他與寇正商議得出的那份整頓規劃,尚有些遺漏與不足,需要再做改進。
當時看著劉病已那幅模樣,趙弘潤就知道,此人已經沉醉于其中,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味了。
想想也是,劉病已一個因為身體原因常年宅在家里的讀書人,其本身必然也是有著遠大抱負的,只是羸弱的身體無法支撐他的抱負而已,而如今,有汾陰縣整頓這么一樁大事可以讓他稍微展現一下歷年來讀書的成果,他怎么可能就這么返回中陽呢?
對此,趙弘潤也沒有絲毫異議——劉病已這樣一位人才愿意給他打白工,他有什么好反對的?
若非此人乃是襄王弘璟的表兄弟,趙弘潤都恨不得將其招攬到身邊當幕僚了,他如今不缺兵將,缺的就是智囊。
十一月初二,趙弘潤乘坐船只在大河上順流而下行駛了四日,終于抵達了博浪沙河港。
經過兩三年耗資巨大的投入,博浪沙這片當年的荒蕪河灘,如今已逐漸興旺起來。
雖然整個工程才進展到約三分之一,但有一部分河港已經建設起來,即便是趙弘潤從船上觀望,也能瞧見博浪沙一帶那些密集的建筑群——一片仿佛村落、市集的混居建筑。
如今在博浪沙,充斥著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有冶造局的督造官員與勘測工匠,有拿工錢的平民,而更多的則是來自三川的胡人、巴人奴隸——這三撥人承擔著建設博浪沙河港的龐大工程。
據冶造局的稟報,博浪沙的勞力已達到三萬人,正是因為如此龐大的勞動力,才使得這座河港的建設工程比預期的速度更快,再加上水泥的出現,趙弘潤估測著,最多兩年,這座魏國目前最龐大的軍用、民用河港即刻竣工,比原定規劃要縮短了一半日期。
不過,如此密集的人力,也使得博浪沙一帶目前的治安情況比較混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