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堂審-《大魏宮廷》
第(1/3)頁
十一月下旬,苑陵侯酆叔狀告肅王趙潤,這件事在大梁城內(nèi)引起軒然大波,成為大梁臣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這種情況下,刑部、大梁府、內(nèi)侍監(jiān)以及青鴉眾,紛紛出動,希望遏制這股對肅王趙弘潤不利的輿論,然而,由于這件事在短短一兩日便傳遍了全城,以至于這四股勢力分頭行頭,居然也未能將這股輿論壓制下去。
鑒于這個結(jié)果,朝廷終于按耐不住了,終于在十一月二十五日,由垂拱殿下達通告,著『大梁府府正褚書禮』、新任『刑部尚書唐錚』、『大理寺卿正徐榮』三人共同徹查此案。
在接到垂拱殿的授命后,大梁府府正褚書禮不知所措,原因很簡單,因為此案的被告乃是肅王趙潤,倘若此案有何閃失,那他這個大梁府府正,多半也是當?shù)筋^了。
想了想,褚書禮先派人請來刑部尚書唐錚與大理寺卿正徐榮,此案的三位徹查主官在大梁府內(nèi)先碰了個頭。
不得不說,不光褚書禮對此不知所措,唐錚與徐榮亦暗自叫苦。
期間,徐榮苦笑著說道:“此案應(yīng)當由宗府裁斷才是啊。”
這話不假,在魏國,但凡是牽扯到王室子弟,基本上都會由宗府出面裁斷,而肅王趙弘潤,更是姬趙氏王室的嫡系成員,牽扯到他的案子,居然讓大梁府、刑部、大理寺三者裁斷,這讓褚書禮、唐錚、徐榮三人在意外之余,苦笑不已。
當然,他們?nèi)诵闹衅鋵嵤乔宄脑虻摹獮榱吮芟印?
畢竟朝中眾所皆知,目前在宗府執(zhí)掌大權(quán)的,并非擔任宗正的趙元儼,而是擔任宗令的怡王趙元俼。
不夸張地說,『宗令』之職,看似是『宗正』的佐官,但實際上,卻已架空了后者的權(quán)柄。
而這位目前在宗府執(zhí)掌大權(quán)的怡王趙元俼,恰恰正是從小最疼愛肅王趙弘潤的六王叔。
在當初肅王趙弘潤不受魏天子器重的時候,趙元俼與趙弘潤這對叔侄,感情勝似父子。
因為這件事,大梁曾經(jīng)甚至傳出過一則謠言,說怡王趙元俼疼愛肅王趙弘潤,曾因為其并無一子半女,遂懇請魏天子將后者過繼于他,只可惜被魏天子所拒。
因此,由于此番的被告恰恰正是肅王趙弘潤,宗令趙元俼為了避嫌,就不應(yīng)當出面了,否則,縱使此案最終由宗府查證與肅王趙弘潤并無關(guān)系,也難以得到大眾的信任。
“兩位大人對此如何看待?”褚書禮詢問唐錚與徐榮道。
聽聞此言,徐榮捋著胡須笑道:“還是先聽聽唐尚書的高見吧,唐尚書可是周尚書的得力助手。”他口中的周尚書,指的即是遇害的上任刑部尚書周焉。
因為三人當中徐榮年紀最大而唐錚年紀最輕,因此,見徐榮話已說到這份上,唐錚亦不好推辭,皺著眉頭說道:“唐某以為,此事應(yīng)該不會是肅王所為。……肅王的脾氣性格如何,相信兩位老大人多少也清楚,像是會縱容部卒公報私仇的人么?”
“唐大人的意思是,苑陵侯等人構(gòu)陷肅王?”大梁府府正褚書禮皺眉說道:“可構(gòu)陷這是重罪啊,更何況構(gòu)陷的還是一位皇子……”
聽聞此言,唐錚苦笑著說道:“這也正是唐某想不通的原因。……似苑陵侯等人,應(yīng)該構(gòu)陷皇子是何等的罪名,輕則削爵、重則充軍,實在想不通他有何理由與底氣敢這么做。”
“唐大人的意思是……”大理寺卿正徐榮的面色微微有些變了。
見此,唐錚連忙擺了擺手,解釋道:“不不不,徐大人莫誤會,唐某并未懷疑肅王,唐某只是覺得,只有在一種可能下,苑陵侯等人才敢……不,才會這么做。”說著,他看了一眼褚書禮與徐榮,壓低聲音說道:“比如說,被逼無奈,不得不兵行險招……相信這幾日肅王的舉動兩位大人也看在眼里,肅王拉攏成陵王趙燊等人,卻將苑陵侯酆叔等人推到對立面,可見肅王心中已有根治國內(nèi)貴族的心思。可能苑陵侯酆叔等人亦看清了形勢,認為禍事就在眼前,因此來個先下手為強,攪壞肅王的名聲,聯(lián)合國內(nèi)貴族抵抗肅王的打壓,這就說得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