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風波過后-《大魏宮廷》
第(1/3)頁
次日,垂拱殿下達通告,對『河東四(五)令』一事做了了解。
在這則通告中,垂拱殿在肅王趙弘潤所提出建議的基礎上,首次確立了『汾陰』與『蒲坂』兩縣在日后『河西攻略』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按照肅王趙弘潤那『軍政分離』的概念,原『尚縣縣令寇正』改為『汾陰令』,『臨洮君魏忌』領『汾陰將軍』之職;安陵趙氏子弟、趙文藺拜『蒲坂令』,又調碭山軍副將『聞封』為『蒲坂將軍』。
除此之外,成陵王趙燊出任『皮氏令』,安平侯趙郯出任『皮氏尉』;平陰人『董幃』出任『北屈令』,梁郡人趙寵出任『北屈尉』;戶牖侯世子孫嘉出任『解縣令』,苑陵侯酆叔次子酆霸擔任『解縣尉』。
名為『河東四令』,可實際上卻是五縣的這塊大蛋糕,就這樣被魏天子分了下去。
得了好處后,慶王弘信與苑陵侯酆叔等貴族便如魏天子所猜測的那樣,不再針對『酆貫之死』死纏爛打,仿佛這件事全然沒有發生過那樣。
對于,朝野的猜測是:可能是以苑陵侯酆叔為首的國內貴族勢力與肅王趙弘潤的勢力在這件事上產生了強烈的沖突,引起了魏天子的關注,這才使得魏天子用和稀泥的方式出面干涉。
對此,朝野并不意外。
畢竟這雙方的勢力著實都不小,一方是以肅王趙弘潤為首,且又有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貴族支持;而另外一方則是以慶王趙弘信為首,有戶牖侯孫牟、苑陵侯酆叔、萬隆侯趙建、高陽侯姜丹、平城侯李陽、曲梁侯司馬頌、匡城侯季雁等諸多國內貴族鼎力支持。
這兩股勢力若是對撕起來,可想而知會使魏國出現這樣的動蕩。
因此,魏天子出面干涉安撫雙方這是必然的。
相比較此事,朝野更加關注『河東四令』,不,應該是『河東五令』的職構,畢竟『軍政分離』的概念在此時還是極為新穎的。
因為在魏國國內,縣令是一縣的長官,縣尉是佐官,需聽從前者的命令;而在『河東四令』這邊,縣令主抓縣內,縣尉負責操練士卒,兩者屬于平級關系。
對此,朝野議論紛紛,有的支持、有的反對。
但不管怎樣,垂拱殿既然已下達了詔令,無論某些人支持或者反對,都不能影響這道政令。
于是,有些人便著眼于分析『河東五令』的職權比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縣當中,只有『汾陰』與『蒲坂』兩縣設『將軍』,其余三縣皆『設尉』,這就不難猜測,日后的河西攻略甚至是河套攻略,必定是圍繞著『汾陰軍』與『蒲坂軍』這兩支軍隊的——看看這兩支軍隊的統帥就明白了,臨洮君魏忌與碭山軍副將聞封。
前者是曾經統帥過十幾萬、二十幾萬軍隊的隴西魏氏名將,而后者,亦是『鴆虎』司馬安的副將,人稱『小鴆虎』的聞封。
而從中亦隱隱透露出一種訊息:臨洮魏氏的家主,臨洮君魏忌,以及碭山軍,居然是傾向于肅王趙弘潤?
盡管臨洮君魏忌與碭山軍對此均沒有表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肅王趙弘潤如此看重汾陰、蒲坂兩地,豈會讓不相干人的統領這兩支軍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