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轉眼到了十二月末,也就是俗稱的歲末,由朝廷一方的大梁府牽頭,大梁城內開始張燈結彩,準備同賀新年——即『洪德二十二年』的來臨。 此時的魏人,尤其是大梁百姓,尚且不知『洪德二十二年』將會是魏國最艱難的一年,依舊沉浸在『洪德二十一年』的喜悅中。 因為在這一年里,他們魏人終于打敗了一直以來的北方強鄰——韓國,驅散了自『魏韓上黨慘敗』后就一直籠罩在心頭的烏云。 魏人終于可以挺直脊梁,哪怕是談到以往談虎色變般的韓國時,亦能壯起膽子,不被韓國那傳言的數十萬騎軍所嚇到。 也正因為這樣,『第二次北疆戰役』,在這場擊敗了韓國的戰役中的功臣們,皆被魏人視為英雄——肅王趙潤、南梁王趙元佐、燕王趙疆、桓王趙宣、大將軍韶虎、南燕大將軍衛穆。 縱使是在韓將太原守廉駁手中戰敗的將軍姜鄙,以及只是率領戰船船隊與韓國巨鹿守燕縐打了一場追逐水戰的臨洮君魏忌,亦被魏人視為英雄。 魏人普遍認為,將軍姜鄙所率領的北三軍之所以在韓國太原郡晉陽縣遭到敗北,那是因為北三軍的武器裝備遠遠不如韓軍的原因,并非是將軍姜鄙的問題——當年第一次北疆戰役時,姜鄙將軍不就是在韓將靳黈手中連連取勝么? 對此,似趙弘潤等知情人士也就是一笑置之。 畢竟北疆諸軍的將軍們是清楚的,將軍姜鄙,的確是被韓國的太原守廉駁打地有點慘,這不單單只是因為軍備差距的關系,最主要的還是在于主將——就連姜鄙都承認,韓將太原守廉駁就是一個怪物。 沒辦法,姜鄙的用兵與戰術碰到太原守廉駁,簡直就是被克地死死的,無論是用兵還是主將單騎邀戰,姜鄙都不是廉駁的對手。 當然,這些隱秘趙弘潤等人自然是不會透露的,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還會因此與姜鄙結怨,何必呢? 于是北疆諸軍眾口一詞,給姜鄙以及北三軍保留了顏面,同時也給自己結了一個善緣。 至于臨洮君魏忌,魏人則普遍認為,臨洮君魏忌在這場戰役中并無表現機會,那是因為這位君侯的身體原因——臨洮君魏忌曾假稱臥病辭了北三軍統帥之職,協助趙弘潤在三川郡覆滅了二十萬秦軍。 因此魏人覺得,倘若這位君侯當時身體無恙,韓國的結局肯定是更加凄慘。 這不,就連朝廷與肅王趙潤都認可這位君侯的才華,請這位君侯坐鎮汾陰。 對于這種論調,趙弘潤自然是樂見其成的,畢竟日后魏國的河西戰略與河套戰略,他就準備托付給臨洮君魏忌,以及碭山軍大將軍司馬安——有這兩位坐鎮魏國的西北邊陲,無論是秦國還是羌胡、林胡,都別想占到什么便宜。 不過話說回來,在擊敗了韓國之后,一直以來在韓國面前非常壓抑的魏人,有些像慶王弘信,自信心難免就有些膨脹起來。 這也難怪,畢竟魏國已經打敗了楚國、三川、韓國、秦國,除了同盟國的小弟衛國外,魏國周邊強鄰都已被魏軍輪了一遍,在卓著的對外戰果下,許多魏人難免開始拍著胸口,洋洋得意地表示『我大魏天下第一』。 甚至于,因此滋生了一些盲目樂觀的論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