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勁敵-《大魏宮廷》
第(1/3)頁
一秒記住【09.】,為您提供精彩閱讀。
『汾陰令寇正……洪德十六年的金榜頭名……』
在大梁城東那座由義兄文少伯購置的宅邸書房內(nèi),介子鴟手握書卷,但心中想的卻是與學問無關的事。
平心而論,在來大梁之前,介子鴟并不知曉『汾陰令』以及『寇正』的事,他之所以會得知『安陵趙氏的趙文藺出任蒲坂令』一事,是因為這件事曾在安陵傳得沸沸揚揚——安陵老趙家仿佛恨不得讓全城的人都得知這件事,邀請安陵全城貴族豪紳,名曰『與諸君同樂』,實則無非就是為了炫耀。
當然,除了滿足虛榮心的炫耀,安陵趙氏這么做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安陵眾貴族豪紳的控制,畢竟前段時間某位肅王與某位慶王殿下交惡時期,各地方陸續(xù)出現(xiàn)抵制『肅氏商會』的事,這亦讓安陵城內(nèi)某些權貴產(chǎn)生了些別的心思:那位肅王不會因此倒了吧?
也難怪這些人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畢竟當初東宮太子趙弘禮不一樣是勢力龐大,得到全國幾乎半數(shù)貴族勢力的支持,可結(jié)果呢?『北一軍營嘯事件』一出,太子趙弘禮立馬倒臺,而支持他的那些貴族,由于這件事牽扯到性質(zhì)惡劣的『營嘯』,亦紛紛撇清自身,有的干脆改投雍王以及其他幾位皇子。
而在各地方勢力出現(xiàn)抵制『肅氏商會』行為的時候,唯獨在安陵,『肅氏商會』幾乎未曾受到損失,原因在于兩點:其一,這座城縣,九成九的貴族豪紳皆是『肅氏商會』的一員;其二,安陵貴族的掌舵人、安陵趙氏,堅定地站在肅王趙弘潤這邊,曾多次找流露出不安、惶恐之色的貴族談話。
在這種情況下,安陵趙氏借『趙文藺被朝廷征辟為蒲坂令』一事宴請城內(nèi)貴族豪紳,也是為了進一步穩(wěn)定城內(nèi)貴族豪紳對肅王的信心,順便加強自己在安陵的領導地位。
而被邀請的貴族豪紳中,就有介子鴟的義兄文少伯的父親、安陵文氏的家主,文祥。
正因為這樣,介子鴟才會得知這件事。
說實在話,介子鴟對趙文藺的印象不是很好。
畢竟他義兄文少伯就是安陵人,他怎么可能會不清楚安陵趙氏的底細呢?
在介子鴟看來,安陵趙氏也就只有老家主趙來峪稱得上是一位睿智遠謀的智者,而趙來峪的三個兒子,在安陵呆了那么多年碌碌無為,才能實在是平庸。
因此,當?shù)弥w來峪的長子趙文藺被朝廷征辟為蒲坂令,并且還是被肅王趙弘潤親自推薦后,介子鴟就從中看到了不好的訊號:肅王,缺人了。
正因為這樣,他才著急著趕來大梁參加今年的會試,否則按照他前幾年的想法,他仍會繼續(xù)等待,畢竟,那位肅王殿下還未表露出準備成為魏國君王的意念。
而之所以要參加會試,那則是為了給自己正名:一位『金榜頭名』的投靠,肯定要比一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鄉(xiāng)下小子』更加會得到那位肅王的重視。
像什么『彼若慧眼識人必定能看出我的才華』,似這種話介子鴟從來沒有想過。
退一步說,就算那位肅王殿下能夠看出他的才華,可要是他連肅王府的門都進不去呢?向肅王府投遞拜帖,可不是隨隨便便什么人都有資格的。
在這次的會試中揚名,借助這股名氣敲開肅王府的門,向那位肅王殿下表達效忠之心,這是此行介子鴟的唯一目的。
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路,無論如何都要成為那位殿下的助力。
可介子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如今在那位肅王殿下身邊,竟然已經(jīng)有一位『金榜頭名』的賢才輔佐,這可真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