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首戰告終-《大魏宮廷》
第(3/3)頁
要知道今日這場仗,乃是秦魏聯軍與韓軍的首次交鋒,按理來說,應該先彼此試探一番,而不是一上來就展開這種決戰似的惡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場原本只是彼此試探的戰事變成了決戰呢?
原因就在于騎劫的那次失誤——因為不信任樂弈的判斷,騎劫沒能及時擋住秦魏聯軍左翼、由秦將田猛發動的第二波攻勢,使得五千名鐵鷹騎兵,順利地對韓軍右翼的邯鄲軍形成了夾擊之勢,讓魏公子潤、讓陽泉君贏镹看到了取勝的機會。
而倘若在那時援護中,騎劫及時擋下了秦將田猛的兩千鐵鷹騎兵,邯鄲軍就不至于暴露潰敗之勢,而那位魏公子潤,也不會一口氣就壓上四萬商水軍。
可能到時候就是彼此雙方各派幾千人意思意思,看看對方軍隊的虛實,就會立刻結束初戰。
半個時刻后,秦魏聯軍帶走了戰場己方士卒的尸體以及武器裝備,繼而撤離了戰場,而韓軍這邊,亦在隨后收斂了己方士卒的尸體,在秦魏聯軍與韓軍雙方將領的約束下,兩軍士卒保持了克制。
戰后,雙方清點損失。
在這場仗中,秦魏聯軍投入商水軍四萬五千人、鐵鷹秦騎六千、長戈兵八千、戈盾兵五千、黥面軍一萬,合計約七萬四千兵力。
其中,商水軍傷亡相近八千人,鐵鷹秦騎傷亡三千,長戈兵傷亡五千余,戈盾兵傷亡近三千,黥面軍傷亡近四千人,合計傷亡人數超過兩萬三千人。
而韓軍這邊,此戰投入邯鄲軍三萬、北燕軍三萬、雁門軍騎卒一萬、步卒兩萬,合計九萬人。
其中,邯鄲軍傷亡近兩萬人,北燕軍傷亡八千人,雁門軍傷亡步卒五千、騎卒三千余,合計傷亡人數達到三萬六千人。
而這場戰事,即是即將震驚魏韓兩國國民的『寧邑之戰』,是整個『魏韓第三次北疆戰役』開戰以來,兩國軍隊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慘烈的一場戰事。
一日之間,雙方傷亡人數將近六萬人。
而這,還是在韓將李睦勸退了魏公子潤的情況下,如若不然,兩軍的傷亡數字,顯然還會有所增加。
盡管這場仗以平局收場,但無論是秦魏聯軍,還是寧邑韓軍,皆是傷亡慘重,著實堪稱是兩敗俱傷。
相對而言,秦魏聯軍的損失較輕,畢竟秦國的長戈兵也好、黥面軍也罷,實際上都是正規軍與非正規軍當中的炮灰,雖然這樣說不近人情,但不可否認,這兩支軍隊的損失,對于秦魏聯軍的影響并不大。
真正令趙弘潤、秦少君、陽泉君贏镹等人心疼的,還是商水軍、鐵鷹騎兵、以及戈盾兵的傷亡,畢竟這三者才是秦魏聯軍的中堅力量。
相比較之下,韓軍方面的情況更慘,首先邯鄲軍幾乎被殺潰,幾乎名存實亡,而北燕軍、雁門軍這兩支韓國堪稱數一數二的精銳,傷亡人數亦達到一萬三千人。
正應了那句話,兩虎相爭、兩敗俱傷,經過此戰后,秦魏聯軍退至山陽、韓軍據守寧邑,此后接連數日,都再沒有發生戰爭,仿佛兩頭受傷的猛獸,各自回巢穴舔舐傷口,再不言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爆發『寧邑之戰』的當晚,北燕守樂弈與副將騎劫在寧邑城的帥所當眾反目。
本來,樂弈也沒打算重懲副將騎劫,畢竟騎劫的勇武,他還是頗為欣賞的。
更何況,在白晝間那場大戰中,若非騎劫,邯鄲軍恐怕早就覆滅了。
可沒想到的是,被問罪的騎劫,情緒激動,拒不承認是自己的過失,反而指責是樂弈的指揮存在問題。
于是,被激怒的樂弈當場革去了騎劫的軍職,命人將其關押起來。
當晚,騎劫的心腹近衛偷偷將其放了出來,冷靜下來的騎劫意識到自己已無法再呆在北燕軍,便連夜逃離寧邑,前往汲縣投奔康公韓虎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