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九月-《大魏宮廷》
第(1/3)頁
時至九月上旬,宋郡的戰況逐漸變得激烈起來。
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慶王黨占領的「乘氏」、「鉅野」、「昌邑」、「東緡」這幾個縣,宋郡義軍的暴動愈發頻繁。
相比較之下,占領了「成武」的雍王黨貴族私軍,以及占領了「己氏」、「虞縣」、「單父」、「下邑」等地的肅王黨貴族私軍,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北亳軍的反擊。
宋郡的叛軍「北亳軍」,不同于天底下絕大多數的叛亂軍,它并非是一支窩在老巢內的叛軍,它在宋郡有著非常根深蒂固的民眾基礎,仿佛大部分的宋郡人都愿意給北亳軍打掩護。
而北亳軍的戰斗方式,亦讓魏國貴族私軍吃盡了苦頭。
比如,若北亳軍決定襲擊金鄉,可能在短短一兩日內,金鄉縣境內就會聚集十幾支乃至幾十支人數不一的義軍,好似群狼戰術般對慶王黨貴族的私軍展開攻勢。可當慶王黨貴族從昌邑調來援兵后,這十幾支乃至幾十支義軍,就頃刻間一哄而散。
事后,若慶王黨貴族私軍的兵將仍欲追擊,那么最好的可能,就是像曲梁侯司馬頌那樣,找到一窩北亳軍的據點,若是運氣差點,可能找到的只是一個無辜的村落。
在「金鄉屠民」事件發生之后,貴族私軍對于這種不知是良民還是北亳軍據點的村落,可謂是退避三舍,誰也不敢再下令緝殺,生怕牽連責任。
而這就助長了北亳軍的氣焰,同時也使得幾路魏國貴族私軍被打得龜縮在占領的城池內不敢露頭——其實并不是他們無法戰勝北亳軍,而是他們生怕殺錯人,擔上責任。
對此,趙弘潤也沒有什么好辦法,畢竟他遠在大梁,根本不清楚宋郡那邊的狀況,總不可能丟下婚事跑到宋郡去對付北亳軍吧?
話說回來,鑒于宋郡的這種局面,朝廷已經初步擬定了派往宋郡的精銳軍隊,即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鎮反軍。
也不曉得是不是「鎮反」兩字的番號,讓朝廷優先考慮了南梁王趙元佐;還是說,是雍王弘譽在支走慶王弘信后,有意將南梁王趙元佐這位支持慶王弘信的叔伯也支走,進一步削弱慶王黨在大梁的影響力。
而除了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鎮反軍外,大將軍韶虎亦可能率領一部分魏武軍,進駐宋郡。
當然,是主要負責平亂的南梁王趙元佐不同,大將軍韶虎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梁魯渠」的暢通,換而言之,韶虎麾下的魏武軍,主要負責驅趕宋郡北部、梁魯渠經過的一些宋地縣城,若無意外的話,并非是平亂的主力軍。
值得一提的是,令南梁王趙元佐與大將軍韶虎準備率軍前往宋郡的軍令,即不是出自「上將軍府」,也并非出自「兵部」,而是直接從垂拱殿下達的。
這也意味著,雍王弘譽已在逐步削弱「上將軍府」與「兵部」這對老冤家在朝中的職權,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將軍府的政治立場偏向長皇子趙弘禮,而兵部的政治立場偏向慶王弘信。
臨近九月中旬時,魏國襄邑縣境內,有幾處田地的稻谷被人故意放火焚毀。
待襄邑縣縣令驚恐地將這件事上報朝廷后,朝廷對此格外關注,當即下令梁郡、潁水郡各縣提高警惕,令當地縣令組織縣兵、鄉勇巡邏,防止有賊人破壞秋收。
趙弘潤在得知此事后,大搖其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