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1章:交涉【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1/3)頁

    『PS:感謝“為你打called”、“夏侯莫離”、“Devlin”三位書友的萬幣打賞,感謝“小思一下”書友的兩萬幣打賞,目前【0/19】。』

    ————以下正文————

    三月初四,在宋郡昌邑城內(nèi)的「昌府」內(nèi),已年過六旬的老家主「昌歑」,在府內(nèi)的偏廳,與長子「昌滿」一同接見了北亳軍的渠將「陳汜」。

    這個陳汜,即是前兩日兵不血刃攻陷了昌邑的北亳軍渠將。

    但奇怪的是,明明陳汜這位北亳軍渠將手握兵權(quán),但是在昌歑面前,卻是隱隱執(zhí)后輩之禮,畢恭畢敬。

    其實這并不奇怪,因為昌歑所在的家族「昌氏」,源出于子姓,與「子姓宋氏」的宋王室同出一支——確切地說,昌氏的祖先,曾是某代宋王的兒子,受封昌地作為采邑,這才有了昌氏一族。

    因此說白了,昌氏一族乃是宋國的王公貴族之后,而且曾經(jīng)還是昌邑這座縣城的主人。

    當(dāng)然,如今的昌邑,已然不再是昌氏一族所擁有,但不能否認(rèn),昌氏一族作為當(dāng)?shù)氐拿T望族,在本地依舊享譽(yù)著極高的威望。

    毫不夸張地說,北亳軍渠將陳汜之所以能兵不血刃拿下昌邑,昌歑與昌氏一族,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即便陳汜是手握重兵的北亳軍渠將,在昌歑面前依舊是持晚輩禮,畢恭畢敬。

    當(dāng)然了,更要緊的是,昌歑與昌氏一族,還是暗中資助北亳軍的金主之一。

    “……錢糧之事,陳汜將軍不必?fù)?dān)心。”

    端著宋地烤瓷的茶碗,昌歑在抿了一口茶水后,笑瞇瞇地說道:“老夫已聯(lián)系過幾位老友,彼此籌措了一筆錢犒賞義軍……”

    聽聞此言,陳汜臉上頓時洋溢笑容,忽然,他開口問道:“昌公,不知您能否想辦法替我軍弄一批軍備?”

    聽聞此言,昌歑臉上流露出幾許凝重之色,皺眉問道:“是因為魏公子潤么?”

    “嗯。”陳汜點點頭。

    原來,前一陣子魏國爆發(fā)內(nèi)亂時,北亳軍趁虛而入,相繼收復(fù)了曾經(jīng)被魏軍占據(jù)的「任城」、「南平陽」、「昌邑」等地,可沒想到,前幾日他們忽然收到來自魏國那邊細(xì)作的消息,這才得知,魏國那場「三王」引發(fā)的內(nèi)亂,已經(jīng)被魏公子潤強(qiáng)勢鎮(zhèn)壓。

    隨即,那位魏公子潤搖身一變,成為了魏國的監(jiān)國太子。

    這則情報對于宋郡的北亳軍而言,簡直就是莫大的噩耗:暫且不論在戰(zhàn)場上百戰(zhàn)百勝的魏公子潤,在廟堂上是否也具備相同的才能,關(guān)鍵在于魏國鎮(zhèn)壓了叛亂后,那么顯而易見,魏國必定會針對他們北亳軍近期來的舉動采取相應(yīng)的報復(fù)。

    一想到那位已經(jīng)是魏國太子的魏公子潤,極有可能將麾下那幾支橫掃楚、韓兩國的軍隊派到宋郡,北亳軍的首領(lǐng)宋云便坐立不安,急忙征收兵勇、訓(xùn)練將士,準(zhǔn)備迎擊魏國即將到來的報復(fù)。

    而如此一來,武器裝備的數(shù)量就跟不上了。

    “義軍不是有墨家支持么?”昌歑疑惑地問道,據(jù)他所知,北亳軍的背后,可是有一群大義無私的宋墨門徒支持著,雖然原宋墨鉅子徐弱“背叛”宋國與北亳軍,帶領(lǐng)一群墨家門徒投奔了魏國,但事實上仍然有一群為數(shù)不少的墨家子弟依舊堅定不移地支持著北亳軍。

    聽聞此言,陳汜帶著幾分苦澀說道:“昌公,那是之前了……前一陣子,魏國的南梁王趙佐尚駐軍在「國內(nèi)(宋郡)」時,不幸被他摧毀了好幾個鍛造軍械的作坊,許多墨家的兄弟被殺……如今我軍鍛造軍備的速度,遠(yuǎn)遠(yuǎn)來不及武裝新軍……”說到這里,他抱拳懇求昌歑道:“昌公,您能不能想想辦法?”

    昌歑聞言捋了捋胡須,皺著眉頭說道:“兵械……老夫設(shè)法聯(lián)系一下在魯國的老友,想辦法為義軍籌集一批軍備。”

    聽聞此言,陳汜咽了咽唾沫,小心翼翼地問道:“昌公,能夠想辦法弄到魏國的兵械么?”

    對于魏國的兵械,陳汜可謂是垂涎已久。

    記得當(dāng)初魏武軍與鎮(zhèn)反軍駐軍在宋郡時,為何北亳軍不敢冒頭?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被這兩支裝備有魏國最新式軍備的軍隊打地狼狽不堪。

    單單從雙方軍中弩具的差距,就能體現(xiàn)出魏軍與北亳軍的懸殊:魏軍的弩具,射程普遍達(dá)到一百二十步,近距離下甚至能連續(xù)洞穿三棵樹的樹干;而北亳軍的弩具呢,在四十步以外,就無法穿透魏軍那些重步兵的甲胄,對魏軍士卒造成有效殺傷。

    這簡直就是云泥之別!

    而此時,昌歑的長子昌滿不解地插嘴道:“陳汜將軍,為何是魏國的兵械?魏國的兵械比得上魯國的兵械么?”

    陳汜苦笑著說道:“公子,如今的魏國的,早已不是九、十年前的魏國了。”

    相比較魯國的兵械,其實他更傾向于魏國的兵械。

    別看魯國的工藝技術(shù)據(jù)說超過中原各國二十年,但這其實指的是整體的工藝技術(shù),就比如魯國精湛的機(jī)關(guān)術(shù),魏人工匠根本毫無涉及,別說領(lǐng)先二十年,就算是兩百年都不足奇。

    但是在「戰(zhàn)爭器械」這一塊,自魏公子潤執(zhí)掌了冶造局后,魏國在這塊領(lǐng)域便是突飛猛進(jìn),早已拉近了曾經(jīng)與魯國的差距,如今跟后者比較起來,怕是不遑多讓。

    可既然是并起并坐,為何陳汜更傾向于魏國的兵械呢?

    原因就在于,魏國如今的兵械改良方式,與魯國的兵械改良方式有著顯著的區(qū)別:魯國改良兵械,是通過許多工匠集思廣益,側(cè)重于「這樣改進(jìn)更符合工藝發(fā)展」;而魏國則不同,他們會吸取使用者、即前線士卒的反映,側(cè)重于「這樣修改(士卒)用得更舒服」。

    因此,魏國兵械有一些設(shè)計改良,可能在魯國工匠看來沒有必要,但是士卒們用起來就是非常順手。

    最關(guān)鍵的是,由某位魏公子的影響,魏國工匠在設(shè)計鍛造兵械時,非常注重于「巨大」、「強(qiáng)勁」——比如魏國的拋石機(jī),非但體積與重量遠(yuǎn)超其余各國的拋石機(jī),而射程與威力,更是其余各國無法匹敵,包括魯國的投石機(jī)。

    相比較產(chǎn)自魯國的、那些看上去像精湛工藝物多過戰(zhàn)爭兵器的兵械,魏國的兵械,給人一種簡單粗暴的感覺——其貌不揚(yáng),但勝在堅固、實用,且殺傷力大。

    在聽完陳汜的解釋后,昌歑父子這才恍然,點點頭說道:“老夫想想辦法。……想來弄一批淘汰下來的舊軍械應(yīng)該不成問題,至于魏軍的最新軍械……”

    “陳某不敢奢求。”陳汜連忙說道:“魏軍的兵器素來堅固,縱使是舊物,配給于我軍的新卒也足夠了。”說到這里,他由衷地感謝道:“昌公,讓您費心了。”

    昌歑擺了擺手,正色說道:“我昌氏,亦是大宋的臣民,豈能眼睜睜看著國家破碎?”說到這里,他長嘆一口氣,苦笑說道:“若是連這都吝嗇,待他日老夫步入九泉,又有何顏面去見「向公」?”

    他口中的「向公」,即是宋國的英雄「士大夫向沮」,即北亳軍首領(lǐng)「宋云(向軱)」的生父——在當(dāng)年宋國覆亡的時候,包括昌氏一族在內(nèi),幾乎絕大多數(shù)宋國的王公貴族皆惶恐逃亡魯國,唯獨向沮率領(lǐng)著極少一部分貴族與宋國軍隊,假借宋王名義留下與魏軍交戰(zhàn),只可惜寡不敵眾,「向氏一門」最終英勇戰(zhàn)死沙場。

    也正因為這樣,原本名聲不顯的向沮,一下子就成為了宋民心目中的英雄,同時也成為了北亳軍激勵宋民堅持抗?fàn)幍男叛觥?

    這邊正聊著,忽然,有一名府上的老仆急匆匆地走了進(jìn)來,對昌歑說道:“家主,有一行人人在府外求見。”

    昌歑歉意地看了一眼陳汜,盡管后者微笑著連連擺手表示不在意,但昌歑還是皺起了眉頭,心說:這老仆伺候了自己幾十年了,怎么今日這么不曉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