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上郡見聞(三)【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當日,南門遲就讓麾下的士卒軍盤問了已被他們奴役的鮮卑人,詢問他們是否肯接受魏國的文化習俗。
那些被奴役的鮮卑人一聽只要肯接受魏國的文化習俗就能免除作為奴隸的命運,欣然接受,包括那些鮮卑貴族,整個部落幾近有八成的人愿意接受。
這也難怪,畢竟乞伏鮮卑在河套地區本來就不是占據主導的民族,在他們看來,臣服林胡與匈奴也好,臣服魏國也罷,其實都是一樣的,而在見識到魏國一口氣出動四十萬大軍的威勢后,他們當然愿意跟隨這樣一位比林胡與匈奴更加強大的主人。
而同時,趙弘潤抱著既然干了索性就大干一場的心態,親筆寫了一份化胡令的檄文,叫魏卒們盡快送到前線各路魏軍將領手中,由后者將這份檄文,告知河套地區所有的異民族。
這份檄文的中心思想很簡單,說白就是四個字:化胡為魏!
詳細點說嘛,只要是愿意接受學習魏國文化習俗的異民族,趙弘潤都允許他們繼續生活在河套地區這塊土地,無論這些異民族是以臣服附庸的態度,亦或是干脆并入魏國,從此成為一名魏人。
這份化胡令,在短短幾日內,就在河套地區掀起了軒然大波,諸草原民族以及諸魏軍將領,皆對此抱持各種態度。
比如河西守司馬安,他對這份化胡令非常反對其實他主要反對的是賜予那些異民族魏人的身份。
開什么玩笑?那些異胡,可是長久以來侵犯中原,迫害魏韓等中原國家子民的惡徒,魏軍饒他們不死,僅僅只是貶為奴隸,這在司馬安看來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然而,那位太子殿下居然決定賜予他們魏人的身份。
說實在的,若非司馬安如今對趙弘潤推崇萬分,并且早已得知這位殿下是一位殺伐果斷的雄主,否則,相信這會兒他恐怕就要破口大罵了。
而其余魏將,亦對這道檄文抱以微詞。
唯獨南梁王趙元佐,在看到這份檄文后,默然不語。
隨即在沉思了半響后,他這才喃喃說道:“趙潤的心,遠比我想象的更大。”
“心胸?”龐煥一臉困惑地解讀著南梁王趙元佐的話,在他看來,這份化胡令可算不上什么心胸,倘若硬要算,也只是養虎為患、姑息養奸般的愚蠢的心胸。
南梁王趙元佐看了一眼龐煥,他沒有去解釋,他說的是心,而非心胸。
弱小的勢力,會為了強大而接納外人,而我大魏,已然隱隱是中原的霸主,可那位太子,卻仍在接納弱小勢力,呵呵……中原霸主,難道難不足以滿足你的心么?我大魏的東宮太子……
緩緩走出軍營的帥帳,南梁王趙元佐目視著膚施的方向,心下暗暗想道。
而事實上,這只是南梁王趙元佐的過度解讀罷了,畢竟趙弘潤在寫下那份化胡令的時候,目的很純粹,只是為了拉攏一部分草原上的民族,無論是讓這些民族向三川郡的部落那樣依附臣服于魏國,亦或是并入魏國,都能有效地削弱林胡,從而變相地減少魏軍士卒與林胡真正開戰時的傷亡損失。
至于南梁王趙元佐心中過度解讀的那些事,趙弘潤此刻還真去細想。
事實證明,趙弘潤這份化胡令,對河套地區的局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還記得一個多月之前,當四十萬魏軍如狼似虎地撲到上郡,且以雷霆之勢覆滅了赤翟后,上郡的諸民族大為驚恐,紛紛遷移部落駐地,向林中搬遷,準備投奔強大的林胡,希望強大的林胡,能夠阻止魏軍踏足河套的腳步。
可如今,原以為是“兇惡勢力”的魏國,居然向他們發出了善意的訊號,這就難免讓這些異民族有所猶豫如果是沒有選擇,他們當然會投奔林胡與魏國交戰尋求生機;可既然有了選擇,那么,為何還要與強大的魏國為敵呢?
只要學習魏國的語言文字,像魏人那樣穿衣,不就可以像三川的羯羝三族一樣,繼續在河套地區生存了么?
一時間,原本已堅定主意投奔林胡的各異族,小部落的首領們紛紛開始觀望起來,畢竟,投奔魏國固然會失去現在的地位與權力,但這些小部落的首領,權力本來就沒有多大,身份也不見得有多珍貴,因此,這在他們看來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只有像匈奴、林胡這種強大實力的王,他們才堅決不會接受魏國的化胡令。
可能是感覺到了危機,林胡一邊迅速調集兵力,一邊紛紛派出人馬對那些觀望的部落種族施壓,強迫他們選擇陣營究竟是選擇魏國,還是選擇他們林胡。
漸漸地,河套地區的局面,逐漸呈現兩極格局,而這也使得河套地區的氣氛變得愈發緊張,誰都知道,林胡與魏國,即將爆發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
這場戰爭,將會決定誰才是河套地區這一帶,唯一的王!
就在魏國與林胡皆緊鑼密鼓積極準備這場曠世之戰時,在宋郡,那位銷聲匿跡了好一陣子的北亳軍首領宋云,喬裝打扮終于來到了齊國的王都臨淄。
……
站在臨淄城內一座懸掛著左相趙府匾額的府邸門前,宋云長長吐了口氣。
不錯,第一個要拜訪的,便是齊國的左相趙昭,或者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