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戰略部署【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平心而論,其實以河套地區如今的兵力,魏軍是完全有能力繼續向北挺進的,去進攻北方那片遼闊的土地。
只是這沒有意義,畢竟朔方郡的北方,已經是可以稱作高原的地方,雖然植被并不少,但因為地形復雜,多的是高原地帶特有的溝壑、山谷,事實上遠不如平坦的河套平原更適合放牧。
更何況以魏國如今的實力而言,縱使魏軍能往北打下幾百里或者上千里的疆域,也分不出那么多兵力去駐守;可若派小股兵力深入駐守于北方草原,那又幾無意義,充其量就是起到一個前哨的作用罷了。
在聽到趙弘潤的解釋后,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遺憾地發現,他魏國對那片北方土地,還真沒有什么需求。
于是乎,魏軍見好就收,止步于「陽山-陰山」。
而同時,趙弘潤則以東宮太子的名義傳令于大梁朝廷,令朝廷工部盡快籌擬章程,在「陽山-陰山」這邊,依山興修長城邊塞,一方面用來劃分魏國疆域與北方游牧民族的勢力范圍,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境外的游牧民族日后襲掠河套。
畢竟,雖然通過這場戰爭,魏國已在西北方打響了名氣,但在西邊的「河西走廊(即涼州)」,在那邊廣闊的土地上,依舊存在著中原人統稱為「西羌」的強大異族,更別說因此這場戰爭而徹底結下仇怨的林胡與匈奴。
除非魏國始終保持強盛,否則,一旦露出虛弱,這些異民族必定會像聞到了血腥的狼群一樣撲上來。
待等九月下旬時,趙弘潤又下令鎮反軍、北一軍、南燕軍,攻陷了「九原郡」東邊的「云中」,至于「云中」再往東的那片土地(史稱定襄),趙弘潤暫時不打算去動。
因為那片土地(定襄)與韓國的雁門郡接壤,因為一旦魏軍攻陷那片土地(定襄),勢必會與韓國發生摩擦。
而如今,無論魏國還是韓國,都還未做好準備發動這場魏韓兩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的曠世之戰——倘若是韓國此時還未解決東胡,趙弘潤倒是不介意嘗試一下,但眼下韓國已重創東胡,搞不好東胡已經戰敗被驅逐,那就算了。
留著那片土地(定襄),作為魏韓兩國在北方的緩沖地,這有利于避免兩國過早地爆發戰爭,畢竟相比較韓國將東胡驅逐到更遙遠的北方,這次魏國占據了河套地區這個天然牧場,他們比韓國更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用于慢慢消化河套平原的資源。
十月初,趙弘潤返回「原中要塞」。
當然,這所謂的要塞,眼下只不過是一個概念,按照趙弘潤的估計,待等這座要塞建成,最起碼也要等三五年之后。
返回要塞后,趙弘潤便開始思考駐守這片河套平原的將領人選。
由于以目前魏國的實力而言,尚無法徹底消化整個河套地區,因此,趙弘潤決定在河套地區劃出五個小郡,輻射整個河套地區,即「銀川郡」、「朔方郡」、「九原郡」、「原中郡」以及「榆林郡」,至于「云中郡」,趙弘潤在考慮良久之后,也決定在這里駐扎一支軍隊,畢竟他準備將「陽山-陰山」的長城修到林中,徹底隔絕北方草原與河套地區,同時,云中郡的東邊,在(定襄)東邊,即是韓國的雁門郡,不得不防。
因此,總共是六個小郡,需要六位將軍駐守。
為了表彰這次諸路魏軍的功勞,提拔少壯代的將領,趙弘潤有意讓軍方自己推薦人選。
于是乎,各路魏軍的主將們,紛紛推薦自己的副將。
河西守司馬安,推薦了副將「白方鳴」出任銀川郡的郡守。
魏武軍的韶虎,則推薦了幾乎歲數相差無幾「趙豹」出任「朔方郡」的郡守——這起初讓趙弘潤感到很納悶,畢竟他的本意是為了提拔磨礪年輕的將領,實在無法理解韶虎為何舉薦趙豹。
直到當他看到韶虎在舉薦信中,又推薦禹王趙元佲的次子趙成岳擔任趙豹的副將,趙弘潤這才恍然大悟——這明擺著就是韶虎不放心趙成岳這位小公子,所以叫趙豹照看著。
只不過,趙豹性格那么沖動,而趙成岳這位趙弘潤的堂兄,也是一位像燕侯趙疆那樣渴望通過戰爭證明自己的人,趙弘潤實在不難猜想,日后朔方郡絕不會采取固守的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朔方郡是河東守、臨洮君魏忌打下來的,并且,魏忌本來也有意推薦副將馮颋這個原韓國的降將出任朔方郡的郡守,結果被韶虎給截胡了,這就很尷尬了。
不過趙弘潤在考慮了一番后,還是將馮颋安排到了「九原郡」,畢竟此人雖然是一位萬金油似的將領,但事實上并不強于統帥兵馬因此,將其安排在「朔方郡」或「云中郡」并不合適——這兩塊地方的郡守,需要那種作戰強勢的勇武將領,必定是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方。
至于馮颋,安排在「朔方郡」與「云中郡」之間相對戰爭可能較少的「九原郡」,這就恰到好處,無論是治理轄下還是支援相鄰兩郡,馮颋皆能勝任。
至于「原中要塞」,則是趙弘潤自己欽點,直接欽點了魏武軍的上將「羿孤」,畢竟此人曾將百萬楚軍耍得團團轉,其戰略眼光讓趙弘潤佩服不已。
原中要塞作為河套地區的核心,正需要這樣一位有戰略眼光的將領駐守。
剩下的,就只有「云中郡」跟「榆林郡」了,相比較榆林郡,「云中郡」很有可能直接面對韓國名將雁門守李睦,因此,需要一位足以與李睦抗衡的名將坐鎮……
『唔嗯……』
咂咂嘴,趙弘潤的心中,當即浮現一位最佳的人選。
那即便是,原北原十豪、太原守廉駁!
說實話,其實趙弘潤也很好奇,同樣作為北原十豪級的豪杰將軍,當廉駁對上李睦,那會是怎樣的景致。
當然,前提是他能夠說服廉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