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圍獵行動【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1/3)頁
一一個月后,張啟功與陽佴喬裝改扮來到了「原陽」。
原陽,乃是原陽王趙楷的封邑,從魏國吞并鄭、梁兩國在中原立足迄今,原陽王趙楷的「原陽」、成陵王趙燊的「成陵」、濟陽王趙倬的「濟陽」、中陽王趙喧的「中陽」,是魏國為數(shù)不多的并非由朝廷直接管轄的諸侯封邑。
并且,在趙弘潤尚未獲得商水郡作為封邑之前的魏國,原陽王趙楷、成陵王趙燊、濟陽王趙倬、中陽王趙喧也是魏國僅有的,擁有一座或幾座城池作為封邑的地方諸侯王——并不能說魏國國內(nèi)其他貴族都沒有封邑,但是不像這這位地方諸侯王這般,擁有著復(fù)數(shù)大城規(guī)模的城池作為采邑。
沒辦法,畢竟在魏國建國初期,原陽王趙楷、成陵王趙燊、濟陽王趙倬、中陽王趙喧這四位王侯的先祖,為魏國立下了太大了功勞,就比如原陽王趙楷,別看趙楷以及他兒子趙成秀是個誕生怕死之徒,以至于當(dāng)年韓國入侵魏國時,居然還嚇得從原陽逃到大梁需求庇護,可倒推幾代,原陽王這一支的先祖,卻是姬姓趙氏王族攻打梁國的先鋒,讓人不由地要感慨一聲:祖上英雄兒孫卻未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魏國國內(nèi)交易量最大自由貿(mào)易港市的「博浪沙」,這塊如今號稱寸土存金的地皮,正是九年前趙弘潤從原陽王世子趙成琇的手中,用十五萬兩銀子買下來的。
在博浪沙河港動工的頭兩年,原陽王趙楷每次出門看到博浪沙那邊的工程規(guī)模,回家后都要把兒子痛罵一頓。
這也難怪,畢竟他兒子趙成琇,把博浪沙這塊天然河港賣出了白菜價。
正因為如此,原陽王趙楷父子這些年一直希望贖回博浪沙,但很可惜,無論是最初的魏天子趙偲、亦或是后來的舊太子趙譽,都因為清楚了解博浪沙河港的價值,對原陽王趙楷父子的請求不理不睬,就連宗府,也難得地在這件事上裝聾作啞。
而待等到今年,隨著原肅王趙潤被冊立為東宮太子,原陽王趙楷父子總算是徹底放棄了拿回博浪沙的念頭,也不敢再跟朝廷扯皮提出什么條件。
不過話說回來,隨著博浪沙港市的形成,亦帶動了原陽的繁榮——原陽邑境內(nèi)有兩座城,一座叫做「原武」,一座叫做「陽武」,前者最初是原陽王一系的先祖當(dāng)年攻打梁國時的軍營所在,后來慢慢地建筑為城池,原陽王一系,后來就居住在這座城;而陽武,則最初是梁國的縣城,改名后被劃入原陽邑。
隨著博浪沙港市日漸繁榮,如今「陽武縣」也漸漸變得繁榮起來,那些在博浪沙港市租購了店鋪的商人們,其中有許多非魏國人士的商人,因為國籍問題無法在魏國王都大梁購置宅邸,便在陽武縣購置了住處,這些使得原陽王父子大賺了一筆。
唯一的問題是,諸多外來人口的涌入,使得陽武縣的治安成為了隱患——倒不是說陽武縣出現(xiàn)了什么殺人越貨的強寇,而是說陽武縣充斥著太多身份不明甚至身份作假的人,其中,甚至也不乏有其他國家的眼線奸細(xì),潛伏在這一帶,為本國收集、刺探有關(guān)于魏國的情報。
雖然朝廷有心追查,卻也有心無力。
慶幸的是,隨著博浪沙港市的日漸繁華,魏國也有越來越多的本國游俠涌入到這邊討生活,別看這幫人向來是朝廷管制治安的心頭大患,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本國游俠也會變相替朝廷看守著這一塊,畢竟博浪沙港市若出了什么問題,這些游俠也等同于砸了飯碗。
游俠勢力、青鴉眾,以及「博港都尉」麾下的衛(wèi)兵,這三者如今覆蓋著整個博浪沙港市的治安情況——并非相互合作,而是處于一種逐漸形成的“默契”狀態(tài)。
而相比較博浪沙,陽武縣的管制力度就要差得多了,雖然「博港都尉」也派駐了一支百人左右的衛(wèi)卒到陽武縣,但充其量也就只能管管「當(dāng)街斗毆」、「當(dāng)街行兇」等發(fā)生在公眾場合下的事,至于某些人私底下的行為,這些衛(wèi)兵們,以及陽武縣的縣卒們,就有心無力了。
至于陽武縣城外的村落、莊院,那更是鞭長莫及。
就比如這次,張啟功與陽佴一行人喬莊改變成商旅,駐于陽武縣城外的一個莊園,并且掌控了這一帶,陽武縣毫不知情。
“……我乃太子府都尉,此番為捉拿要犯而來,暫時借貴莊一用。”
在見過莊園的主人——一對四旬左右的夫婦后,張啟功從懷中取出「太子府」都尉的令牌,取得了莊園主人夫婦的信任。
莊園不大,但好在莊園外有一片果林,還有不少田地與茅屋,總的來說,張啟功此番從大梁帶來的兩百名黑鴉眾,總算是在這塊小地方擠了下來。
這一日,就當(dāng)張啟功在莊園主人的書房內(nèi)與陽佴閑聊時,有一名黑鴉眾走了進來,指指屋外說道:“張都尉,人來了。”
張啟功聞言抬頭望向門口,隨即,便看到高賢侯呂歆,依舊披著那件灰色的斗篷,快步走入了書房。
“高賢侯。”張啟功打了聲招呼。
“都尉大人、陽佴首領(lǐng)。”高賢侯呂歆在進門后與張啟功以及陽佴打了聲招呼,隨即快步走到兩者所在的桌案附近,伸出手指在平鋪于桌案上的地圖上輕輕滑過,隨即,指著地圖上地方說道:“就在方才,我收到家中忠仆派人送來的口訊,我那兩艘船,已經(jīng)抵達(dá)了祥符港,正沿著這條水路,朝著博浪沙而來。”
他口中的「兩艘船」,即是他為蕭氏余黨提供的錢財,也是張啟功此番為了擒拿那個「宮先生」,特地叫高賢侯呂歆準(zhǔn)備的誘餌。
目視著地圖半響,張啟功皺眉問道:“那個宮正,會上鉤么?”
“應(yīng)該會。”高賢侯呂歆點了點頭,說道:“我這兩艘船的錢物,最起碼價值二十萬金,蕭逆最近似乎很缺錢用,想來絕不會輕易放棄,只要我等這邊不出差錯。”
“蕭逆不曾懷疑?”張啟功皺著眉頭問道。
高賢侯呂歆輕笑說道:“我本就是擁護太子殿下一方的貴族,出入大梁,再正常不過了……”說到這里,他好似想到了什么,正色說道:“不過,那日宮正派人來找我時,確實曾詢問我那幾日去了哪里。”說到這里,他輕哼一聲,曬笑道:“蕭鸞逃亡之后,那宮正也開始躲藏起來,哼,蕭逆真是大不如前了……想當(dāng)初,那宮正可是親自出馬的。”
張啟功沒有理會高賢侯呂歆對宮正的嘲諷,瞇了瞇眼睛淡淡說道:“來人知道你外出,卻又不知你去了何處?呵,看來你府上,亦有蕭逆的眼線。……你怎么說的?”
高賢侯呂歆聳了聳肩,隨意地說道:“我就干脆說,太子殿下的長子,趙衛(wèi)殿下周歲了,我前去祝賀,宮正并無懷疑。”
聽聞此言,張啟功微微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高賢侯呂歆他身為「太子黨貴族」以及「肅氏商會」的一員,這個身份極有價值,哪怕他出入大梁、甚至是拜訪太子趙潤,只要言語間不露出什么馬腳,也不至于會引起蕭逆的懷疑。
畢竟在皇孫趙衛(wèi)滿周歲的那一日,當(dāng)太子趙潤在太子府設(shè)下筵席作為慶祝時,前去祝賀的人,又并非只有高賢侯呂歆,像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等,皆出席了那次的宴席。
因此,高賢侯呂歆用這個借口搪塞那位宮先生,毫無問題。
退一步說,哪怕那名宮先生對高賢侯呂歆有所懷疑,又是否肯輕易放棄了兩船價值二十萬金的財物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