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默契與懷疑【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毫不夸張地說,魏國的冶鐵技術,在中原絕對是首屈一指,哪怕是比較魯國亦毫不遜色,甚至于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想也知道,衛公子瑜必定是對魏國的冶鐵技術垂涎不已,但很可惜,冶鐵技術是魏國如今的“立國之本”,縱使衛國是魏國的盟國,也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技術——最多就是魏國愿意將成品,即最近打造的兵器、甲胄出售給衛國罷了。
不光是衛國,就算是秦國,哪怕秦少君嬴瓔是魏國東宮太子趙潤的夫人,趙弘潤都沒有向秦國徹底開放冶造技術——當然,秦國本身的工藝達不到這也是原因。
冶造局的每一項技術,都會存有備份,鎖在冶城的庫房內,由于冶城是完全不對外開放,沒有太子趙潤親筆詔令,縱使是魏天子趙偲直屬的拱衛司御衛,也無法進入冶城,更別說進入冶城的庫房。
而巧的是,蕭鸞手中正好有幾份從冶造局庫房內取出來的文獻資料。
在一年前,舊太子趙譽在掌控大梁之后,理所當然地動起了冶造局的主意,在沒有經過趙弘潤允許的情況下,強行以王令使禁衛軍接管了冶造局的冶城,使得冶造局一度出現動蕩不安。
而趁著這個天賜良機,潛伏在禁衛軍當中的伏為軍細作們,便偷偷將冶造局庫房內的設計圖紙盜了出來。
當時,伏為軍士卒的目標,就是魏國有關冶鐵工藝的記錄,以及魏軍兵器、甲胄的零件打造圖紙,至于目的,不言而喻,自然就是為了強化伏為軍的裝備罷了,畢竟魏國的軍備在中原可是一流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伏為軍的細作竊取了冶造局有關于冶鐵工藝的記錄,卻漏了一項非常關鍵的前置工藝,即燒制耐火磚的原料成分,讓當時得知此事后的趙弘潤長長松了口氣。
沒有耐火磚堆砌的保溫高爐,縱使得到了他魏國的冶鐵工藝記錄又如何?燒出來的不還是最起碼半爐的半成品。
只不過這個秘密,伏為軍的細作們不清楚,他們以為只要盜出冶造局有關于冶鐵工藝的記錄,按部就班地仿效,就能鍛造出出色的兵器與甲胄。
事實上,在得到那些冶鐵工藝的記錄后,蕭鸞也是那么認為的,只不過,由于當時他準備扶持頤王趙弘殷的舉措失敗,急急忙忙逃出了魏國,目前躲在衛國積蓄力量,還未來得及利用那些文獻記錄。
一想到這里,蕭鸞的心就安穩了許多,笑呵呵說道:“魏國的冶鐵工藝,蕭某倒是有幸得到了一些工匠的手札……”
『……居然真的有?』
衛公子瑜微微一愣,心中不禁激動起來。
說實話他此前并不肯定,只是想試一試罷了,畢竟,蕭氏余孽一度在魏國掀起幾次內亂,縱使是衛公子瑜都不得不佩服這個蕭鸞著實能量不小,因此他暗自猜測:如此‘神通廣大’的蕭鸞,是否有可能掌握著魏國最新的冶鐵技術呢?
沒想到一問之下,蕭鸞還當真有。
接下來,便是衛公子瑜與蕭鸞的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以蕭鸞獻出那些魏國的冶鐵工藝記錄,換取衛公子瑜對其的‘視若無睹’——并非是庇護蕭鸞,只是裝作不知情罷了,畢竟衛公子瑜也要考慮到魏國方面的壓力,僅蕭鸞付出的代價,還不足以讓他冒著風險去庇護蕭鸞。
在約定好之后,蕭鸞告辭離去,此時,衛國豪俠夏育這才領著一干衛士從內室出來。
在揮揮手示意衛士們離開書房后,夏育皺著眉頭對衛公子瑜說道:“公子,您不該與那蕭鸞合作。那個男人是一頭惡虎,與他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
“合作?”衛公子瑜微微一笑,淡然說道:“我幾時與他合作了?只不過,他有我想要的東西,而我則借一塊地方給他藏身,僅此而已?!闭f到這里,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至于你說的‘與虎謀皮’,你未免也太高估他了。據我所知,蕭鸞在魏國謀劃了二十年,可最終,卻落得個黯然逃離魏國的下場,在我看來,他縱使如你所言曾經是一頭惡虎,但眼下,也只不過是一頭去了爪牙的喪家犬罷了,何足懼哉?”
聽聞此言,夏育皺了皺眉,提醒道:“公子,惡虎終究是惡虎,并不會因為失去爪牙而放棄傷人,也不會因為你饒他一命而有所感恩。”
“你的親身經歷?”衛公子瑜好笑地問道,他知道,眼前這位豪俠,那可是曾經搏殺過猛虎的猛士。
“公子?!毕挠俅伟櫫税櫭碱^。
“好了好了。”衛公子瑜無奈地笑了笑,隨即收起笑容,眼眸閃過幾絲冷色:“你放心,待我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到時候,我就會派人提著此人的首級,去找我表弟趙潤,討要那五十萬金的賞金!”
“那些魏國工匠的冶鐵手札?”夏育壓低聲音問道。
“還有他的錢。”衛公子瑜長長吐了口氣。
與蕭鸞一樣,衛瑜也很缺錢,雖然他是衛王的公子,但是有些需要花錢的地方,他卻不好直接向他的父親衛王費開口。
比如說,衛公子瑜在私底下組建了一個游俠組織,號曰「長鋏」,網羅衛國的游俠豪杰為他效力。『注:鋏,即劍柄。長鋏,即指長劍,相對應的短劍,則叫做短鋏?!?
不同于那些頂著游俠的稱號卻盡干些地痞無賴之舉的家伙,衛國的豪俠,那可真的是持三尺青鋒劍,好打抱不平、行俠仗義的義士。
可話說回來,再是俠義的義士,也需要吃飯,既然衛公子瑜需要這些游俠為他效力,那么理所當然要養活他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此之外,衛公子瑜還在私底下嘗試發展冶鐵工藝。
其實在衛公子瑜的祖父「衛王糾」的年代,衛國也曾有過一段發展冶鐵工藝的歲月,只不過在衛公子瑜的父王「衛王費」當政之后,衛國的冶鐵發展就受到了阻礙。
說白了,就是當時衛國鍛造出來的鐵劍質量很差,強度與鋒利還不及這個時代已經純屬的青銅兵器,再加上發展冶鐵工藝需要投入的金錢太多,于是衛王費就放棄了。
畢竟衛王費與魏王趙偲的關系非常好,在衛王費看來,反正魏衛兩國關系親密到連邊境都不需要設防,既然魏國已經在發展冶鐵工藝,他衛國何必多此一舉呢?到時候直接購置魏國鍛造的兵器不就成了?
這還真不是玩笑,事實上,衛國最精銳的濮陽軍,也就是衛王費直屬的王師,其兵器甲胄,其實始終是跟魏國的駐軍六營持平的——當然,也僅僅只是濮陽軍這支衛國的王師而已,至于其他的衛國軍隊,絕大多數都是在使用魏國淘汰下來的軍備。
倒不是魏國這邊不肯放寬額度,只是衛王舍不得這筆錢而已,畢竟魏國當年駐軍六營的裝備,哪怕是在魏國虛弱的時候,魏王趙偲仍然堅持每兩三年全軍換裝,盡可能地走精銳路線,以應對來自韓國的威脅。
相比之下,衛王費更愿意用這些錢來享受,他很滿足于自己作為魏國的小弟。
但衛公子瑜則不同,在他看來,衛國必須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冶鐵工藝,否則,他衛國將始終無法擺脫魏國的控制與擺布——畢竟以以往的趨勢,若魏衛兩國失和乃至于交惡的話,他衛國甚至無法自主打造兵器與甲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