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宋郡對峙【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這場持續(xù)了二十幾年的爭鋒,才是奠定了齊國稱霸中原地位的關鍵。
而如今,齊王呂僖過世,自幾十年前因為「魏韓上黨戰(zhàn)役」戰(zhàn)敗而從此變得虛弱、且在近三十幾年幾乎在中原默默無聞的魏國,誕生了魏公子潤這樣的雄主,使得整個中原,再次進入了「魏齊之爭」、「魏韓之爭」的新時代。
作為見證了近三、四十年中原變局的旁觀者與參與者之一,魯王公輸磐心中不禁感慨:這個中原,代代不缺風華絕代的雄主,韓王簡、齊王僖,還有如今的魏公子潤,或者說未來的魏王潤,與這些位雄主誕生于同一個時代,這既是一種榮幸,亦是一種悲哀。
就比如楚王熊胥,明明也是一位極有才能的雄主,但因為被楚國的種種弊端、疲軟所拖累,以至于近三十年來與齊王呂僖的爭鋒中,竟無一次占到上風。
再比如魯王公輸磐自身,身為一國之主的他,卻在中原歷代霸主之爭中,始終扮演著配角的角色。
而如今,在這個新時代里,有足以抗衡魏公子潤的雄主么?
端著酒杯抿了一口酒水,魯王公輸磐默默思忖著。
“且容孤考慮考慮?!?
良久,魯王公輸磐這般說道。
見此,趙弘潤也不催促,反正他最近有的是空閑。
此后兩三日,趙弘潤每日皆邀請魯王公輸磐喝酒,順便詢問一下后者考慮的結果,但魯王公輸磐每次都顧左右而言他,并未正面回答趙弘潤的提問。
幾次下來,趙弘潤的宗衛(wèi)長呂牧隱約感覺出了點什么,私底下對趙弘潤說道:“殿下,恐怕魯王只是在拖延?!?
“我知道?!苯舆^侍妾趙雀遞來的一片果肉丟入嘴里,趙弘潤一邊咀嚼著一邊說道:“倘若我沒料錯的話,魯王在前來寧陽之前,已經安排到了身后事,將國家托付他了兒子以及魯國的重臣……這幾日陪本王飲酒,多半也只是為了拖延時間,使齊國的援軍能盡快趕到曲阜。”
聽聞此言,呂牧滿臉不解:“殿下您既然知道,為何……”
“不然我還能怎樣?”趙弘潤聞言嗤笑道:“殺了他?”
呂牧當然明白,倘若魯王公輸磐在來時已經安排好了身后事,那么,縱使趙弘潤殺了魯王,也不會使魯國有所改變,反而會激起魯人對魏國的憤慨,甚至影響趙弘潤的個人德譽。
他想了想說道:“卑職以為,倘若殿下欲使魯國屈服,出兵曲阜或許是最佳的辦法?!部吹搅?,魯王這幾日顧左右而言他,顯然是不打算背棄齊國、投奔我大魏……”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痹僖淮谓舆^趙雀遞給的果肉丟入嘴里,趙弘潤淡淡說道:“魯國距離齊國太近了,我大魏出兵攻打魯國,齊國來得及救援;但倘若魯國與齊國交惡,使得齊人怒而擊之,我大魏卻來不及相救……”說到這里,他笑笑說道:“事實上啊,你們都想地太多了,我這次并不是一定要讓魯國屈服,請魯王來喝酒,真的只是為了敘敘舊而已?!?
“當真?”宗衛(wèi)長呂牧一臉不相信地眨了眨眼睛。
見此,趙弘潤翻了白眼,心中暗暗嘀咕:怎么最近我的信用度變得那么低呢?說出來的話都沒人信了。
不過說真格的,他這次還真是這么考慮的。
畢竟這次趙弘潤親自率軍出征宋郡的目的,乃是為了引誘韓國率先率先發(fā)動那場與魏國的曠世之戰(zhàn),順便才是教訓一下齊國而已。
換句話說,在韓國尚未有任何動靜的情況下,趙弘潤必須留在宋郡這邊,是故,閑著無事的他,索性就將魯王公輸磐請來,一方面敘敘舊,另一方面嘛,也是想嘗試看看,能否說動魯國投入他魏國的懷抱——雖然說可能性很低,但萬一成了呢?對吧。
至于像呂牧所說的,用進兵魯國王都曲阜來脅迫魯國投向魏國,這在趙弘潤看來完全沒有必要——在與韓國戰(zhàn)爭前,何必又豎立魯國這個敵人?
在趙弘潤眼中,阻礙他魏國成為中原霸主的,如今就只有韓國而已,至于齊國,純粹就只是名義上的中原霸主噱頭而已——無論是韓國戰(zhàn)勝魏國、還是魏國戰(zhàn)勝韓國,戰(zhàn)勝的一方,實際上就是中原霸主,只不過齊人自以為是,仍然以為本國亦是參與者,但事實上呢,魏韓兩國目前都沒有將失去了齊王呂僖的齊國放在眼里,兩國眼中,就只有彼此。
別看韓國如今跟齊國好似秋毫無犯,那是因為齊國根本不算是敵人,但只要韓國戰(zhàn)勝魏國,它立馬就會讓齊人知道,誰才是這個時代的老大。
而魏國這邊嘛,其實道理也一樣,只不過魏國自趙弘潤掌兵起就逐漸形成了「不割地」、「不賠款」的原則性國策,因此絲毫不會容忍治下的宋郡脫離掌握,僅此而已。
因此對趙弘潤來說,魯國是否愿意投靠他魏國,其實影響都不大——愿意更高,不愿意也罷。
畢竟在戰(zhàn)勝韓國之前,考慮齊魯的問題純粹多余,反過來說,待等他日魏國擊敗韓國,有實無名地成為了中原霸主,到那時候,才值得去考慮齊魯兩國的問題。
正說著,忽然有青鴉眾前來稟報:“太子殿下,齊魯聯軍正在前來寧陽的途中,距寧陽僅大概二十里地。”
聽聞此言,趙弘潤輕笑著說道:“來得好快啊,田耽?!峙逻@次田耽被我氣地不輕。”
“然而,若他得知殿下的真正想法,保準會更氣?!?
宗衛(wèi)長呂牧在旁惡意滿滿地說道。
趙弘潤笑而不語。
四月末,齊魯聯軍從任城抵達了寧陽,在寧陽南邊大概二十里處扎下營壘。
此后,齊國名將田耽便隨同魯國將領季武,還有齊國的上卿高傒等人,一同來到寧陽郊外的土坡上,遠遠眺望寧陽城一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