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北上見聞【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要知道在魏人心中,衛國一直以來都只是一個為魏國負責搖旗吶喊的小弟角色,論國土面積以及實力,卻在中原各國中墊底——這跟當代的衛王衛費不思上進有關。
因此,在這場波及中原的曠世之戰中,雖然衛國緊跟魏國的腳步前后對韓國、齊國、魯國、越國、偽宋宣戰,但包括趙弘潤在內,幾乎絕大多數的魏人,都沒有指望衛國能在這場仗中作出什么貢獻,替魏國分擔一下來自韓軍或者齊軍的壓力。
就像在「韓齊魯越宋五國聯合」中純粹湊數的偽宋一樣,衛國在「魏秦楚衛四國同盟」中,其實也是一個湊數的角色,這場仗真正的主力,顯然是魏國、秦國、楚國三者,至于衛國嘛,負責在旁搖旗助威即可。
這個認知,使得趙弘潤根本沒有去關注衛國的動靜,可沒想到的是,衛國居然不聲不響地,就攻陷了齊國的無鹽縣。
“這……這怎么辦?”
商水軍的大將伍忌與副將翟璜跑來請示趙弘潤,因為按照計劃,他們將在今晚配合青鴉眾強行拿下無鹽城,且商水軍上上下下的兵將們,由于在寧陽苦熬了數月,也是一個個摩拳擦掌,按耐不住。
可沒想到,作為大軍必經之路的無鹽縣,居然似乎被衛國被攻陷了,說實話,這還真有點打擊商水軍的士氣。
面對著伍忌、翟璜二將的請示,趙弘潤摸著下巴琢磨了半響,才從「衛國居然能攻陷無鹽」這樣的驚人之事中回過神來,隨即笑著說道:“這還能怎么辦?這是好事啊!去,派人跟駐守無鹽的衛軍打個招呼,就說我軍要借道。”
“遵令!”伍忌、翟璜二人抱拳領命,當即就派了幾名士卒前往無鹽城下。
齊國的無鹽縣,果真是被衛國給攻陷了么?
這還真是事實。
倒推數個月,就在韓國與魏國在僅僅相隔五日的情況下相互宣戰之后,衛國的君王衛費,亦毅然對韓國宣戰。
當然,這個宣戰純粹就是像趙弘潤所認為的那樣,充其量就是表明衛國這次會站在魏國這邊,在輿論與大義上抨擊韓國,使魏國占據大義的至高點,至于衛國是否會真的出兵幫助魏國,相信大部分是世人都不會這么認為。
要知道,在當年「五方伐魏」時,韓軍就派了一個司馬尚,便攻陷了衛國東北部的半壁國土,殺得衛軍節節敗退,而如今,韓國駐守邊疆的悍將齊齊出動,衛國豈敢引火燒身?
于是乎,在魏、秦、楚三國軍隊陸續出動的時候,就只有衛國久久不見動靜。
當然,對此,魏、秦、楚三國也不在乎,就連趙弘潤,事實上也并沒有將衛國真正列入戰爭序列。
但是,衛公子瑜卻不滿足于他衛國僅僅只當個看客。
其實,或許就連趙弘潤也不知道,在「魏或者韓」的選擇上,衛公子瑜曾經有過猶豫,記得在「五方伐魏戰役」韓國戰敗之后,事實上韓國也曾派人與衛公子瑜聯系,企圖將這位在衛國極有威望的衛公子,拉攏到他們韓國一方。
甚至于,在韓國對魏國宣戰之后,釐侯韓武也曾派人秘密聯系衛公子瑜,希望衛公子瑜能在關鍵時候幫他們戰勝魏國。
釐侯韓武認為,衛國太弱了,弱到魏國平日甚至不會對這個附庸國有所防備,因此,倘若衛公子瑜能在關鍵時候倒戈,狠狠插魏國一刀,這將大大增加他韓國在這場仗的勝算。
因此,他囑咐當時派去的韓使對衛公子瑜言道,倘若衛國這次能在關鍵時候倒戈,助韓國擊敗魏國,那么,韓國非但可以支持衛公子瑜成為衛王,也可以與衛國一同瓜分魏國等等。
必須承認,釐侯韓武提出的待遇,不可謂不優厚,至少當時衛公子瑜有所猶豫。
甚至于在那名韓使離開之后,衛公子瑜仍獨自坐在書房內猶豫不決。
忽然間,他心中一動,從書桌后站起身來,走到書架旁,從書架上拿下一個錦盒,待打開后,從盒子里取出了一份手札。
這份手札,即是他表弟魏公子趙潤前一陣子故意送給他的那份關于「耐火磚」的工藝記錄,補全了蕭鸞給他的魏國鍛鐵工藝記錄,使得衛公子瑜名下的鍛造作坊,總算是在冶鐵這一項中有所突破——雖說這個突破其實就是照搬魏國的冶鐵技術。
這本關于耐火磚的手札,衛公子瑜已命人抄錄了許多拓本,交給他衛國的工匠,但是這份原本,他卻珍藏了起來。
用于提醒自己,他欠他表弟魏公子趙潤一個天大的人情,并且他也由衷承認,他表弟趙潤的確是一位讓人敬佩、至少是讓他敬佩地無話可說的雄主。
于是,在重新翻閱這份手札的期間,他心中已做出了決定:支持魏國!
與衛王費不同,衛公子瑜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既然他真心決定背靠魏國,那么,自然要在這場曠世之戰中有所作為,而不是像他父王衛王費那樣,僅僅只是喊了一句「討伐韓國」的口號。
因此,在衛王費并不支持的情況下,衛公子瑜選擇了出兵,真正參與這場曠世之戰。
韓國,他自然不敢招惹,是故,衛公子瑜就選擇了與他衛國接壤的齊國東郡。
畢竟在他看來,齊國要同時面對魏、楚兩國的進攻,應該顧及不上他。
于是乎,就在世人誰也沒有關注衛國的情況下,衛公子瑜傾盡他麾下這兩年訓練的軍隊,攻打齊國東郡,攻陷了包括無鹽在內的好幾座齊城,一方面為他衛國開疆辟土,另外一方面,也陰差陽錯地,替趙弘潤此番率領的魏軍,打通了通往韓國的道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