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巨鹿攻防【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不夸張地說,這位新晉北原十豪,這兩年比李睦、樂弈、馬奢、秦開等幾位老牌的豪將都要風光。
而眼下,一聽釐侯韓武說他有把握擊敗魏公子潤麾下的魏軍,但前提是要想辦法將其從城內引出來,于是,馬奢與秦開當即便想到了司馬尚麾下的五萬重騎兵。
這五萬重騎兵,那可是韓國傾盡財力打造的軍隊,在目前整個中原,除了魏國有五千商水游馬重騎外,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養活千人單位的重騎兵,而他韓國,卻打造了五萬重騎。
在很多韓國將領心中,這是一股足以橫掃中原的、無可匹敵的力量。
兩日后,韓將秦開在麾下漁陽軍做好了攻城準備后,全軍出動,嘗試對巨鹿城展開進攻。
得知這個消息后,上谷守馬奢亦親自率領麾下軍隊援護漁陽軍,替后者掠陣,畢竟據他們所知,魏軍在占據巨鹿城后,驅逐了城內的平民,以至于眼下五萬商水軍皆駐扎在城內,而秦開麾下的漁陽軍,刨除掉留在河內的一萬軍隊外,此地就只有三萬不到的人數,很難對巨鹿城造成真正意義上的威脅。
意外的是,這次圍攻巨鹿城,樂弈亦帶了兩萬士卒前來相助。
秦開起初愣了愣,隨即便明白了樂弈的想法,想來是樂弈斷定魏軍不可能這么快就企圖向東突圍遁入齊國境內,因此才削減了駐防的兵力,帶領軍隊前來助陣。
三萬漁陽軍、三萬上谷軍、兩萬北燕軍,這總共八萬軍隊,陸續在巨城的西南、南面、東南三個方向列為整齊。
此時,巨鹿城上的商水軍士卒們早已瞧見了城外韓軍的動靜,當即敲響預警的警鐘。
沒過多久,魏太子趙弘潤便帶著宗衛長呂牧與侍妾趙雀來到了城樓上,站在墻垛旁,瞇著眼睛打量著城外的韓軍數量。
正如上谷守馬奢所判斷的那樣,此時巨鹿城內,就只有一支商水軍,即五萬魏軍,鄢陵軍則被趙弘潤分兵駐派到了邢臺、沙丘、巨鹿澤三地,與巨鹿城形成掎角之勢。
但說實話,面對八萬韓軍的攻城,無論是趙弘潤還是他麾下的商水軍兵將們,壓力都不是很大。
之所以說「壓力都不是很大」,而不是「毫無壓力」,那是因為商水軍中也有剛剛入伍的新兵,畢竟在商水軍上兩場的戰爭中,也就是「寧邑之戰」、「雍丘之戰」中,商水軍也承受了許多陣亡的代價,尤其是「寧邑之戰」,商水軍在面對李睦麾下雁門軍以及樂弈麾下北燕軍的情況下,付出了這些年來最慘重的傷亡代價。
好在商水軍有預備軍,也就是趙弘潤的前前宗衛長沈彧所率領的「商水軍預備役」,使得商水與鄢陵軍在出現了傷亡后,很快就補充了兵員,且這些新兵還是經過長久訓練、且有一定實戰經驗的士卒。
只不過在面對這種陣仗時,這些新兵還是難免有些緊張。
好在商水軍中像冉滕、李惠、樂豹、央武等十年資歷的老卒們并不少,縱使此刻韓軍兵臨城下,他們仍談笑自若,開導著軍中的新兵,使他們放松緊張。
“將士們的狀態還不錯。”
在關注了一陣城外的韓軍后,趙弘潤便將注意力投注到了麾下的商水軍中,見大部分的士卒臨戰表情都很輕松,心下暗暗點頭之余,笑著對商水軍的副將翟璜說道。
“殿下過獎了。”翟璜微微一笑。
鄢陵軍中,對內有面面俱到的「晏墨」,對外有驍勇擅戰的「孫叔軻」,很多時候屈塍根本需要親自出馬;而在商水軍中,則是主將伍忌掌征戰殺伐,副將翟璜總懾軍務,像什么操練士卒、嚴肅軍紀、管理后勤,所有雜七雜八的事,皆是翟璜在管理,且管理地井井有條。
趙弘潤甚至覺得,翟璜呆在商水軍中實在是太屈才了,這個文武兼備的人才,應該被調到朝廷參與國家大事。
看了眼穩重的翟璜,趙弘潤頗有深意地又橫了一眼愛將伍忌,微微搖了搖頭。
在場的人,皆注意到了趙弘潤的舉動,在伍忌面露尷尬尷尬,憨笑著撓了撓頭的同時,附近的商水軍兵將們亦發出了善意的哄笑。
在外面,那肯定是伍忌的威名更高,尤其是當年伍忌單騎生擒韓將代郡守劇辛,在韓國一舉揚名,但是在商水軍內部,伍忌的威望其實并沒有副將翟璜來得高,因此這廝根本就不管事,無論什么雜七雜八的事,都是翟璜在處理。
不過在場的人其實也知道,即便如此,伍忌才是這位太子殿下最信任的愛將。
“說點什么吧?”
朝著城外的韓軍努了努嘴,趙弘潤對伍忌示意道。
其實這會兒,伍忌已經年近三十,且平時也時常表現出作為魏國上將的魄力與氣勢,但是在面對趙弘潤的時候,他仿佛仍然是十一年前被趙弘潤招降的那名楚軍千人將,尤其是臉上的憨笑,著實不像是一位手握五萬兵權的大將軍。
“其實,其實也沒啥好說的……”
撓了撓頭,伍忌聳聳肩說道:“末將其實主張出城迎擊,不過既然殿下要采取守勢,末將亦能在此拍著胸脯保證,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名敵軍活著登上城墻!”
“說的什么廢話?”
趙弘潤不滿意地說道:“這就是你的守城策略?”
在附近兵將們的笑聲中,伍忌頗有些訕訕地說道:“守城嘛,無非就是士卒用命……唔,可以等韓軍三通鼓后,氣勢漸泄時,驟然出擊,加促敵軍的潰敗。”
“……”趙弘潤瞅了伍忌兩眼,隨即有些泄氣地說道:“事后再向翟璜請教吧。”
伍忌有些不解,趁趙弘潤再次將目光投向城外的韓軍時,小聲詢問翟璜道:“我說的不對么?”
翟璜微微一笑,壓低聲音解釋道:“觀城外韓軍,攻城器械并不多,因此這場仗應該是以試探我軍的實力為主,是故不存在什么三通鼓的說法,對面的韓將在了解到我軍的大致實力后,就會撤兵,此時若出城偷襲,并不能起到加促敵軍潰敗的效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