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89章:桓虎與魯國【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使得最初還堅定念頭不允許齊魯聯軍侵入國內的楚將項末,到后來對于這種仿佛例行公事般的戰爭抱持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整個楚東的貴族幾乎都不想跟齊國硬碰硬地交戰,縱使他項末作為楚國上將,也無法扭轉那些大貴族的意志,雖然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貴族。

    就在這種情況下,項末與田耽也漸漸熟絡,當然,就算再熟絡彼此也注定無法成為朋友,畢竟田耽殺死了楚國不少貴族,在楚國的惡名非常大,除了齊王呂僖外,楚人最恨的就是田耽。

    但無論熟絡不熟絡,不可否認項末與田耽都是對彼此十分了解的老對手,因此在前一陣子的兩軍交鋒后,彼此誰也沒有占到便宜,這讓奉命前來攻占魯國的項末心中很是焦慮。

    雖然有點自滅威風之嫌,但項末還是覺得,必須想辦法讓田耽被調離,此人若繼續留在魯國一帶,統領齊國瑯琊、北海、即墨三軍,縱使是他項末,縱使他麾下有十萬兵卒,恐怕也寸步難進。

    一想到魏公子潤為自己開了一個好頭,使自己能夠輕輕松松占據距離魯國王都曲阜只有區區幾十里的寧陽城,可自己卻在田耽的嚴防下寸步難進,項末就感覺心中有些焦灼。

    而如今,當他猜測田耽有可能即將被調離后,項末不由地心中又火熱起來,畢竟相比較跟田耽這個幾乎很難取勝的對手在這里死磕,魯國才是那只軟柿子,一旦田耽與其麾下瑯琊、北海、即墨三支齊軍被調離,縱觀整個魯國,還有誰能擋住他麾下十萬楚兵?

    想到這里,項末立刻派出了細作,緊緊盯著田耽幾座軍營的一舉一動,眼巴巴地等著齊軍從魯國撤離。

    這一等,就是等了足足十日,然而田耽麾下的齊軍卻是毫無動靜,這讓項末感覺頗為蹊蹺:難道齊國竟不準備將田耽與其麾下的三支齊軍撤離?

    十月中旬時,大盜賊桓虎那一行人,在陸續經過了「留」、「逼陽」、「薛」、「倪」、「鄒」等幾個縣城后,終于日夜兼程抵達了魯國的王都曲阜。

    在前來曲阜的途中,桓虎也曾暗自觀察魯國境內,在他眼中,此時面臨傾國之危的魯國,國內頗顯動蕩,有些人心惶惶的意味,但不能否認,亦有些愛國的魯人,爭相踴躍投奔軍隊,響應魯王的號召,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楚軍的進犯。

    在桓虎經過那幾座縣城時,他也曾注意到各縣的縣尉正在城外操練這些投奔軍隊的魯國男兒,并且,桓虎特意停駐戰馬,遠遠地仔細觀望了一陣子。

    這些魯國新兵,年輕稚嫩,當然無法與魏國的士卒相提并論,但看著這些人不顧寒冷在城外操練,至少這份朝氣、這份信念,是值得贊賞的。

    再者,魯國的軍隊弱,這也不見得全然都是士卒層的因素,事實上,魯軍羸弱,是因為魯國幾乎沒有什么可以獨當一面的將軍。

    這也是桓虎自信能在魯國取得一席之地的原因。

    在混入曲阜后,桓虎帶人到城內的驛館歇腳,同時親筆寫了一份拜帖,委托金勾親自送到魯王宮——雖然他完全可以派人直接投遞拜帖,但話說回來,若不顯得特立獨行些,怎么能引起魯王的重視呢?

    “這件事包在老朽身上。”

    金勾信誓旦旦地接過拜帖。

    是夜,在魯王宮內,魯王公輸磐招來了兒子公子興,向他詢問這幾日來曲阜城的征兵情況。

    自從幾個月前魯王公輸磐被魏公子潤邀請到寧陽喝酒的前后,魯公子興,就開始以堪堪而立之齡的年紀肩負國家大事。

    直到魏公子潤在率軍趕赴韓國前,信守承諾讓魯王公輸磐返回曲阜后,公子興原本要將權力交還給他父王,但魯王卻擺手拒絕了,因為在后者看來,公子興在他不在曲阜的這段時間,處理國事處理地頗為出色,至少在才能上,是完全有資格肩負起這個國家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公子興的性格偏軟,魯王怕他死后,這個兒子壓制不住國內的幾個大貴族,比如說「三桓」。

    “……自父王頒布檄文后,在我曲阜城內,已有三萬名男兒投身軍旅,愿為國家赴死,眼下,孟續等幾位將軍正在操練這些士卒,希望能盡快使這些士卒形成戰力。”公子興說道。

    魯王公輸磐本是一邊點頭一邊聽著,可待聽到「孟續」這個名諱時,他還是不自覺地皺了下眉頭。

    原因就在于,孟續出身孟氏,而孟氏正是三桓——即魯國卿家中勢力最龐大的三個大家族——之一,此次魯王公輸磐迫于無奈,一方面號召國內的魯人團結一致、共赴國難,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得到三桓的支持。

    理所當然,三桓當然選擇支持魯王公輸磐,畢竟一旦魯國被楚軍攻滅,三桓也將失去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因此,魯王公輸磐倒也不擔心這幫人出工不出力。

    但讓魯王公輸磐感到不快的是,三桓在響應他那份檄文的同時,亦在暗暗增強實力,比方說想盡辦法希望將新軍的軍權握在手中,并借此推薦其族內的族人仕官,而最最讓魯王公輸磐忌諱的,還是在于三桓趁這件事招攬民心。

    這再次助漲了魯王公輸磐對三桓的不信任。

    但遺憾的是,縱使他對三桓千防萬防,但同時對后者也毫無辦法,因為在魯國,除了他王室以外,根本沒有誰能抗衡三桓的勢力,這讓魯王就算幾次想壓制一下三桓,也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總不能他王室出馬,刻意針對三桓這個卿族勢力吧?

    “這件事日后再說。當前你我只需考慮,待來年齊國將田耽與瑯琊軍、北海軍、即墨軍三支軍隊從我魯國撤離后,如何抵擋楚軍的攻勢……”說到這里,魯王公輸磐一臉憂心忡忡地表情。

    見此,公子興納悶問道:“父王,您此番下詔,單單我曲阜,這數日之內亦招募了三萬軍隊,更何況其他縣城。相信待等來年,不無可能使軍隊達到二三十萬,您又何必……”

    聽聞此言,魯王公輸磐長長吐了口氣,臉上露出幾分苦笑。

    不能否認公子興說得倒也沒錯,按照近幾日的趨勢,待等來年開春時,他魯國還真有可能湊起一支超過二十萬的軍隊。

    可問題是,兩國交戰,決定勝負的關鍵只是在士卒身上么?

    不,真正的關鍵在于將帥!

    統帥的才能高低,才是決定戰場勝負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就好比魏公子潤,單憑三萬魏卒就能擊潰暘城君熊拓十六萬大軍;單憑五萬魏卒,就能同時壓制壽陵君景舍十萬巨陽軍以及上將項末的五十萬符離塞楚軍。

    倘若魯國也有一位好似魏公子潤那般的帥才,魯王公輸磐又何須這般憂慮?

    然而,魯國最欠缺的就是將領,如今在魯國執掌軍隊的將領,諸如季武、孟續等等,其實在魯王公輸磐看來,皆并非是能幫助他魯國擊退楚軍的將帥之才。

    提到這件事,魯王公輸磐的心情就難免有些復雜,他既希望借這次楚軍進犯的戰爭,削弱三桓這個心腹大患,但同時,又不希望三桓戰敗,導致他魯國陷入亡國的危險。

    “我大魯,難道就無人能為孤分憂,擊退楚軍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