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辭舊迎新【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嘻嘻,看姑姑給你們帶什么禮物了?!?
在幾個精致的小禮物的誘惑下,趙弘潤的三個兒子與一個女兒,都被玉瓏公主拐跑了。
對此趙弘潤只是暗暗祈禱,畢竟玉瓏公主先是在宮內被壓抑了十幾年,隨后碰到六王叔趙元俼,跟著這位六叔到處跑,性子一下子就野了——論性格,這位公主可能比出身草原的烏娜還要奔放灑脫,趙弘潤非常擔心那四個小家伙被教壞了。
畢竟,玉瓏公主就是被六王叔趙元俼給帶壞的,記得曾經,這是一位多么恬靜的公主,可后來……唉!
回到大梁后,玉瓏公主先去拜見了趙弘潤的養母沈淑妃。
自從烏貴嬪被睿王趙昭接去齊國之后,沈淑妃就再沒有理由住在皇宮外的寺園里了,因此,在趙弘潤的強烈要求下,沈淑妃最終還是接受了兒子的孝心,雖然嘴里多番抱怨,但心底卻十分歡喜、欣慰地搬到了皇宮內為她而新建的宮殿「福延宮」,成為皇宮內除「壽延宮王太后」外的另外一位太后。
在瞧見玉瓏公主返回魏國時,沈淑妃——如今應該稱作沈太后,她亦十分高興,拉著玉瓏公主的手說長道短,仿佛是對待出嫁返家的女兒。
其實倒也跟女兒沒差,畢竟當年玉瓏公主年幼時的種種遭遇被揭露后,沈太后對這個苦命的丫頭感到莫名的心疼,雖然并未開口,但實際上卻是將其視為了養女,而玉瓏公主呢,也從沈太后這邊感受到了早已忘卻的母親的呵護與關懷。
當日,趙弘潤在母親沈太后的福延宮,擺設了筵席,慶祝家人團聚。
在這次的‘小家宴’中,趙弘潤邀請了住在壽延宮的太后王氏,畢竟在名義上,王太后亦是他的母親。
但王太后還是比較識趣的,沒有參合其中,借口身體不適就推辭了。
唯一遺憾的是,弟弟桓王趙宣此刻遠在河東安邑,而趙弘潤身邊最不聽話的女人趙鶯亦守在衛國,隨時準備設法除掉躲藏在魏國的蕭鸞,否則,若是弟弟趙宣領著弟媳、也就是那位韓國公主一同來到福延宮的這個小家宴,再將趙鶯也抓到這兒來,那么,一家人才算是團聚了。
不過沈太后對此倒不介意,畢竟她知道他小兒子趙宣就在安邑,并且目前正忙著軍屯、操練等事宜,倒也不感到擔心,至于寂寞嘛,身邊有大兒子趙潤在,還有羋姜、贏瓔、蘇苒、羊舌杏、烏娜、趙雀等兒媳,還有干女兒玉瓏公主,最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口一個稱呼她“祖母”的趙衛、趙川、趙邯、趙楚這四個小家伙,她怎么會感到寂寞?
她只是有些遺憾,遺憾先王趙偲過世太早,未能有機會享受這天倫之樂。
當然,在高興之余,沈太后亦不忘提醒秦少君贏瓔以及趙雀,畢竟這幾個兒媳中,就只有這二女還未生誕。
值得一提的是,沈太后還提及了趙雀的姐姐趙鶯,她當然是巴不得趙潤有更多的子嗣,反正她是不需要去考慮立嗣之事的。
然而讓沈太后萬分欣喜的事,在這次小家宴后,素來坐落大方的秦少君嬴瓔,扭扭捏捏地私底下跟她說,說是肚子似乎有了動靜,喜得沈太后連忙喚來宮內的御醫,為秦少君診斷。
一探脈,秦少君居然還真有了,這可真是喜上加喜。
得知此事后,禁衛軍將領穆青笑著說道:“「商君」終于要出世了?!?
于是乎,就只剩下趙雀始終沒有動靜,這讓趙雀感到莫名的哀傷,甚至開始有點胡亂猜測,以為自己年幼時為了練武,服用了藥物導致絕孕,為此慌了神的她,私底下設法與姐姐趙鶯聯絡,確認自己的猜測。
幾日后,趙鶯念及妹妹趙雀的狀況,風風火火趕回大梁,在一番安慰以及保證后,終于使得趙雀不再胡思亂想。
當晚,姐妹倆與趙弘潤久違地來了一出一龍二鳳,唔,干了個爽。
可能是新年將近的關系,趙鶯難得地沒有立刻離開,以一副雍容華貴仿佛貴婦人的打扮,在宮內住了幾日。
衛驕、呂牧、穆青等宗衛出身的禁衛軍將領們,當然清楚這個女人的底細,與稱呼其妹妹趙雀相似,恭敬地稱呼其為「鶯妃」,倒是宮內的宮女們感到十分納悶,不知這個長得跟狐貍精似的騷魅女子究竟是哪里冒出來的,卻也不敢打聽,更不敢得罪。
新年過后,魏國迎來了「興安三年」,正月初一,趙弘潤作為國君,親自前往祖廟告祭先祖,檄文是溫崎所寫,辭藻華麗,總結下來其實就是一個意思:魏國目前正在蒸蒸日上,祖宗們不必擔心。
而同日,禮部尚書杜宥,則領著朝中百官前往城內城外的各處神廟,祈禱當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莫使出現天災人禍。
而在此之后,禮部就更加忙碌了,因為開春之后,即是「諸國會盟于大梁」的日子,作為這個時代的新霸主,魏國首次號召諸國,自然要辦得榮隆,將國家強大的一面展現在諸國使者面前。
可如何展現魏國的強大呢?
禮部諸官員苦思冥想,甚至于,禮部尚書杜宥還將這個問題帶到了內朝,讓內朝的諸位大臣一同幫著出主意。
但在一番商議之后,禮部尚書杜宥還是不滿意,感覺總是差那么一點。
于是,杜宥征求了趙弘潤的意見。
沒想到,趙弘潤在聽完之后,隨口就給出了一個讓杜宥感到極為滿意的建議:閱軍!
閱軍,顧名思義,就是讓魏國目前的各個軍隊,挑選出各自軍隊內的精銳,前來大梁軍事演習,將魏國軍隊強大的一面,確確實實地展現在諸國使者的面前?!€有比這更能體現魏國強大之處的主意么?
杜宥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他感覺,雖然這位年輕的君王很多時候非常不靠譜,但在關鍵之處,這位年輕的君主卻極為可靠。
身背后有這位雄主在,無論是禮部尚書杜宥還是其余朝中大臣,都感覺倍有底氣。
正月下旬,來自韓國的使臣隊伍率先抵達魏國王都大梁,這支隊伍以上將暴鳶為主使,韓晁、趙卓兩位熟悉的禮使作為副使,著實稱得上是重量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