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炫耀國力【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雖然因為去留的關系,前段日子趙潤與六哥趙昭鬧得很不開心,并且曾經作為趙潤與烏氏一門之間關系紐帶的烏貴嬪,最近亦被趙昭接往了齊國,但這兩件事,并未影響趙潤與小黃縣烏氏一門的關系。
說到底,以趙潤今時今日的地位,他根本無需在借助外力,反而是似烏氏一族這些地方豪族,希望攀上這根高枝。
本來,趙弘潤決定在今日帶領諸國使臣參觀冶造局設于小黃縣的那些試驗田,但由于今日上午心血來潮帶著諸國使臣參觀了冶城,以至于時間稍微出現了一些出入,待等趙弘潤一行人抵達小黃縣時,天色已經不早。
是故,趙弘潤決定今晚在烏氏一族的府邸歇住,明日再帶著各國使者參觀那些試驗田。
于是乎當晚,在烏氏一族的祖宅內,烏氏一族受寵若驚地設宴款待了趙潤一行人。
這一晚上,風平浪靜,并沒有什么變故。
想想也是,小黃縣那可是黑鴉眾的老巢之一,在這座縣城內,最起碼潛伏著數百名殺人不眨眼的黑鴉眾,若誰敢跑到這里來滋事,那真可以說是活得不耐煩了。
次日大清早,在用過早飯后,趙弘潤按照計劃,領著各國使者們前往縣外的那些試驗田。
這次,負責隨行講解的,乃是冶造總署的諸主事之一,鄭昭。
在帶著諸國使者參觀試驗田的過程中,鄭昭首先向這些使者們解釋了「試驗田」的由來、作用。
平心而論,參觀幾塊破稻田,自然無法讓各國的使者們產生什么興致。
直到鄭昭道出了這些試驗田的畝產,各國使者們這才露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一臉難以置信地看著鄭昭,那表情仿佛是在質問:你故意逗我們吧?開什么玩笑?怎么可能會有如此高的畝產?!
而此時,鄭昭卻繼續介紹道:“……經過我冶造總署的研究,我方一致認為,稻田畝產,與以下幾點息息相關,首先是稻種是否飽滿,不可否認,干癟的稻種亦能抽芽,但明顯不如包飽滿的種子長得好。其次是灌溉……諸位且看那條水渠。”
說著,鄭昭指向試驗田北邊的一條大概兩丈左右寬度的水渠,正色說道:“為了這些試驗田,我冶造總署拜托了工部,特地征用民夫挖掘了一條直達大河的水渠,將河水引入此地,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灌溉問題。”
諸國使者抬起頭來,忽然,他們發現在遠方靠近丘陵的一片低洼之地,似乎還有一片耕田,但奇怪的是,那片耕田卻不像這邊的耕田,并沒有種植什么作物,這讓各國使者們感覺有點奇怪。
這不,魯公子興問道:“鄭主事,那邊的那幾塊田地,亦是隸屬于貴署么?為何不見有什么作物?”
鄭昭抬頭瞧了一眼,點點頭說道:“是的,那也是我冶造總署征用的田地,之所以不種植作物,那是因為那幾塊田地乃是「咸土」。”
他口中所謂的「咸土」,其實就是指「鹽堿地」,因土壤中蘊含鹽分過高而不適合作物生長,堪稱是劣田中的劣田。
但很遺憾的是,似這種劣田,在中原各國其實都并不少見,有的是天然形成,因地形與地下水的關系而使鹽分在土壤中大量堆集,不明究竟的農民花費巨大力氣開墾了田地,最終卻得到了一塊幾乎不能生長作物的田地;而有的則人為造成,由于不當的灌溉,使得原本的優質田地,逐漸劣化為鹽堿地。
“貴署莫非是在想辦法根治這類咸土?”齊國上卿高傒心中一動,忍不住問道。
在聽到高傒的話后,其余各國使者亦下意識地將目光對準了鄭昭。
想想也是,縱觀中原各國,哪個國家國內沒有這種只能擺著看的鹽堿地?事實上,非但每個國家都有,而且數量還不少。
倘若魏人有辦法根治這種鹽堿地,使其重新變成優質的、適合種植作物的良田,那可真稱得上是天下之福了。
在高傒的詢問下,鄭昭搖了搖頭,解釋道:“還在研究。……前兩年,我國工部的官員前往三川郡探查土質時,發現三川郡中部的「川中」,以及西部的「崤山」、「函谷」等地,存在著大量天然形成的咸土,就如今探查的區域,咸土就高達幾十萬畝。戶部與工部皆希望我冶造總署能想辦法根治這些咸土。”
“可有什么成效?”楚國的平輿君熊琥忍不住問道。
要知道,楚國境內的鹽堿地,可遠遠不止這幾十萬畝。
說起來,楚國雖然國土面積大,但很多土地都是未經開發、人跡罕至的窮鄉僻壤,尤其是楚西、楚中,充斥著大量茂密的原始叢林與沼澤地,以至于偌大的楚國,其實可耕種土地并沒有太多。
更糟糕的是,這個時代的農民普遍不懂得「育田」,往往會在同一塊田地上連續耕種幾年,在耗盡了土壤內的養分后,放棄這塊土地另外尋找適合種植的良田;同時,也因為不科學的灌溉方式使得原本的良田劣化為鹽堿地。
這使得楚國雖然年年開墾田地,但良田的數量始終不見有多少增漲——當然,事實上就算放眼整個中原,其實大多也是這種情況。
聽了平輿君熊琥的詢問,鄭昭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趙潤的表情,隨即含糊地說道:“暫、暫時還沒、沒什么頭緒。”
『老實人啊……』
趙弘潤暗自搖了搖頭。
事實上,魏國在根治鹽堿地這塊,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
這得力于魏國有一位出色的國君——雖然魏國的官員對鹽堿地束手無策,但趙弘潤卻知道這種土地的劣化由來、以及相應改善這種劣質土地的辦法。
比如利用活水的「洗鹽法」。
但這個秘密,顯然不適合對各國的使者透露。
“鄭主事,再帶咱們參觀參觀前面的試驗田吧。”趙弘潤不動聲色地企圖轉移話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