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74章:萬世之基(三)【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不過待等他真正見到了趙潤,湯舍這才發現,眼前這位年輕的君主,其實也并不像傳外界傳聞的那樣倨傲霸道嘛——這明明是一位很謙厚的君主啊。

    事實上有很多人在初次見到趙潤時都有類似的感觸,感覺這位君主并不像傳聞中那樣強勢霸道,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彼此沒有利害沖突,否則趙弘潤就會讓他們領略到,他被成為魏國有史以來最霸道的君主,這絕非浪得虛名。

    不過湯舍是見不到趙潤的另一面了,因為他倆沒有利害沖突:“聽聞陛下前些日子下詔,意在全國三十座大城開設國立學塾,老朽以為,此功在千秋……”

    接下來,就是一大篇稱贊趙潤的話,聽得趙弘潤心中暗笑。

    果不其然,正如趙弘潤所猜測的那樣,湯舍在贊頌了他半響后,這才結結巴巴地道出了來意:他希望朝廷將法家的書籍,加入到全國三十座國立學塾的教材。

    “朕考慮考慮。”

    趙弘潤并沒有一口答應。

    倒不是故意為難這個湯舍,趙潤只是在權衡利弊,看看如何借助這件事,使朝廷、使魏國獲得更大的利益。

    湯舍微微有點失望,但顯然眼前這位君主跟刑部尚書唐錚不同,不是他能打能罵能訓斥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候趙潤的回覆。

    在湯舍告辭時,趙潤親自將其送出甘露殿,還善意詢問湯舍的住所,若是還未有落腳處,他自會派人安排。

    不過湯舍婉言謝絕,因為他已經接受了刑部尚書唐錚的邀請,準備住在唐府——趙弘潤估計,這幫法家門徒,很可能是要聚眾商議對策,看看是否有辦法將法家的書籍塞到國立學塾的教材當中。

    果然,當日晚上,刑部尚書唐錚邀請了朝中許多法家門徒,主要是刑部官員,也有大理寺的官員,甚至于,就連口碑、名聲都很差的天策府右都尉張啟功,都受到了邀請。

    而最讓趙潤感到驚訝的,莫過于他的宗衛周樸,這個宗衛出身的家伙,居然也混到了法家子弟的集會當中。

    要知道,周樸根本不是什么尊崇法家學派的人,這笑面虎,純粹就是對用酷刑折磨人一事有著某種癖好而已。

    就在法家門徒們聚會的時候,吏部的官員劉束,亦拜訪了吏部尚書鄭圖。

    在兩人私下會晤時,劉束對鄭圖說道:“法家門徒,眼下正在唐尚書的府上聚會,我等亦要有所準備。”

    至于什么聚會,縱使劉束不提,吏部尚書鄭圖亦心知肚明。

    最近鬧得風風火火的,不就是「國立學塾」那檔子事么?

    鄭圖聞言默然不語。

    儒法之爭,經久不衰,跟墨家、農家不同,法家一直以來都是儒家的強勁對手,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儒法兩家的門徒,誰都不肯在學術上示弱。

    問題是,自前吏部尚書賀枚過世之后,儒家在朝中的影響力就一落千丈,再加上法家那邊又請來了湯舍那個老物,不得不說,這讓鄭圖、劉束等人感到莫大的壓力。

    更要緊的是,他鄭圖在那位年輕君主面前并不是很得寵,這可如何是好?

    對此,劉束低聲說道:“據我所知,平丘的張異、中牟的盧敘、新鄭的嚴烈等等,這幾位我儒家在野的大賢,聽聞此事亦在趕來的途中……”

    鄭圖眨了眨眼睛,不知該說什么。

    要知道,平丘的張異、中牟的盧敘、新鄭的嚴烈等人,雖說固然是他們儒家的當世大賢,但問題是這幾位都是那種無心仕官、只是在家研究學問、教導后人的人,跟湯舍這等曾經擔任過刑部左侍郎、且他兄長又是前前刑部尚書的遺老,雖說名氣相當,但論在朝中的影響力,恐怕遠遠不如。

    在聽了鄭圖的擔憂后,劉束笑著說道:“尚書大人難道忘了內朝的藺玉陽、馮玉、溫崎、介子鴟?亦忘了汾陰的寇正、劉病已?還有安邑的駱瑸?這幾位,可都是我儒家子弟??!”

    鄭圖皺著眉頭,微微點了點頭。

    的確,劉束說得沒錯,但鄭圖還是覺得,這幾位在朝中的影響力倒是不小,但是論在學術派當中,這幾位也只能算是小輩而已,根本不足以與湯舍那等老物抗衡。

    想了想,他說道:“總之,先聯絡看看罷?!?

    此后,劉束與鄭圖又商議了一番后,這才告辭。

    次日傍晚,鄭圖就去拜訪了內朝大臣介子鴟,畢竟后者明擺著就是日后的內朝首輔,鄭圖當然要取得介子鴟的支持。

    在一番交談后,介子鴟點點頭說道:“鄭尚書所言極是,既然法家門徒已有所準備,那我儒家子弟,亦不可落后。……不過,鴟年紀尚小,資格不足,恕我不敢號令我儒家子弟,還是待那幾位在野的大賢抵達大梁后,請他們主持大局?!?

    說實話,以介子鴟在魏王趙潤面前受寵的程度,此時恐怕也只有衛驕、呂牧等宗衛才能相提并論,但很可惜,在學派之間,輩分十分重要,雖說介子鴟乃魏王趙潤欽定的內朝大臣,且未來甚至有很大機會接替禮部尚書杜宥成為內朝首輔,但就目前而言,年紀輕輕的他,還不足以成為儒家的旗幟人物。

    鄭圖說了幾次,見介子鴟反復推脫,于是鄭圖也不再堅持,只是委托介子鴟聯系寇正、駱瑸、劉病已等他儒門的少壯一輩,希望他們能出聲聲援儒家。

    支持自己的學派,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

    沒過十日,汾陰令寇正,以及汾陰縣丞劉病已,還有安邑的駱瑸等等,在收到了介子鴟的書信后,紛紛上表朝廷,懇請將儒家書籍加入國立學塾的教材,甚至于,寇正還寫了一篇以儒學治國的文章,雖然不及溫崎寫的那篇辭藻華麗,卻論建設性意見,卻遠非溫崎可比。

    而同時,朝中的法家門徒,亦早已寫了許多依法治國的文章,投遞到甘露殿。

    說實話,這是趙弘潤此前都沒有預料到的,他此前萬萬沒有想到,他叫禮部鼓搗出了幾篇啟蒙用的書籍,卻引起了這么大的事。

    只能說,這世上的聰明人的確不少,很多人都預測到了「國立學塾」日后在他魏國的影響力,因此萬分期望能夠搭上這趟順風車,使他們的學派發揚光大。

    幾日后,鑒于魏王趙潤遲遲沒有回覆,儒法兩家的門徒難免就爭執起來了。

    這個說儒家思想好,那個說法家思想好,吵得不可開交,到最后就連前去勸架的大梁府府正褚書禮,也被牽扯進去了——是的,褚書禮,亦是儒家子弟。

    隨后,大理寺新任卿正楊愈一瞧情況不對:好啊,難道就只有你們儒門子弟有勢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