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78章:寓教于樂【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其實他們認為,就目前這座學宮,其實已經非常讓他們滿意了,可似乎魏國朝廷對此并不滿意,還要力求完善。

    對此,代表魏王趙潤出現在各派學子面前的禮部尚書杜宥微笑著說道:“畢竟此乃「大梁學宮」,是我大魏最高國立學塾,而諸位,皆是我大魏奉為上賓的貴客,豈可怠慢?”

    這一番話,讓那些來自其他國家的各派子弟很是受用,于是乎,紛紛表示魏王趙潤開明,實乃是天下少有的明主。

    除此之外,趙弘潤亦擴大了「膳部」的權限。

    膳部,隸屬于禮部轄下,以往主要負責朝廷承辦的宴席,以及祭祀時所需的酒膳,而如今,趙潤又讓膳部負責一事,即「國立學塾的用度開支」,包括三十座國立初等學塾,以及大梁學宮這座最高學府。

    畢竟是“國立”學塾,一切用度開支,都由朝廷來負責。

    待此事塵埃落定,戶部官員咬牙切齒的痛恨對象中,又多了一個「膳部」,畢竟按照魏王趙潤的命令,戶部要持續給膳部投錢,然而膳部卻無絲毫回報給戶部——那真的是一點回報都沒有。

    然而讓戶部慶幸的是,膳部只負責國立學塾以及大梁學宮的用度開支,并非是兵部、工部那種吃錢大戶,不過即便如此,膳部官員后來偶爾遇到戶部官員,也難免被戶部官員狠狠瞪上兩眼。

    沒辦法,如今的戶部已經淪為了各部的錢袋子,日復一日眼睜睜看著其他部府那些吃錢大戶跟強盜似的來掠奪他們戶部掌管的國庫,他們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宣泄心中的憤懣,表達不滿。

    只可惜,‘最惡的強盜’工部,早已習慣。

    沒過多久,凜冬來臨,在簡單落成的大梁學宮的各個子殿內,各派學子與同伴圍著炭火,高談闊論,集思廣益為「國立學塾教材」一事做最后的完善。

    主要是降低教材的難度,使其通俗易懂,便于啟蒙幼齡的稚童。

    就拿儒家來說,在經過介子鴟等在朝官員的解釋后,其他儒家門徒這才明白,為何魏國禮部之前要弄出《百家姓》這種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狗屁不通的玩意,原來是為了便于啟蒙。

    而儒家的思想,對于那些幼齡稚童來說,實在是過于深奧了,別說幾歲的孩童看不懂,就算是研究儒學十幾年的文人,也不敢說對儒學精通。

    在這種情況下,介子鴟對儒家門徒講述了魏王趙潤的決定:“我大魏的國立學塾,大致可分為「初等學塾」、「高等學塾」以及大梁學宮這個最高學塾。……其中初等學塾坐落于三十座大縣,主要針對于幼齡稚童;高等學塾針對其中的佼佼者;至于天資聰穎之輩,日后或有機會進入大梁學宮就學。……而我儒學過于深奧,陛下希望我儒門著作一些啟蒙用的書籍,作為初等學塾的教材。”

    『給幾歲、乃至十幾歲的稚童編寫便于理解的啟蒙書籍么?』

    儒家門徒門面面相覷。

    平心而論,他們并不排斥魏王趙潤的要求,畢竟他們也明白,那些幾歲、十幾歲的稚童,非但是魏國的將來,也有可能是他們儒門的后輩,問題是,他們實在不懂該怎么編寫易于理解的書籍啊,難道要他們效仿魏國的禮部,編出似《百家姓》那種狗屁不通的玩意?

    他堂堂儒家,若是編出《百家姓》那種玩意,豈不成了笑柄?有辱圣人之名啊!

    “要不,咱們放棄初等學塾的教材,專攻高等學塾的教材?”一名魏國儒家子弟建議道。

    但他的建議,立刻就遭到了其余學子的反對。

    要知道,那些幾歲、十幾歲的孩童,終有一日會長大成人,若是不搶在他們年幼時,在他們心中刻下儒學的烙印,搞不好那些孩童就會被法家、墨家等其他學派搶走,這是自詡第一顯學的儒家子弟所萬萬不能接受的。

    但是,怎么編呢?

    “法家那邊,有什么收獲么?”有一名儒家子弟問道,但是卻遭到了其余同伴的白眼。

    想想也是,在初等學塾教材這件事上,對于各學派來說好比是戰場,如何吸引幼齡稚童的興趣,在他們心中深深刻下他學派的烙印,是那些孩童長大后成為他們學派的繼承者,似這等事關各自學派日后興衰的‘戰爭’,法家子弟怎么可能會透露給他們?

    事實上,非但儒家子弟感到頭疼,其實法家子弟也一樣,縱使有張啟功、楊愈這等智睿的在朝官員,亦對此束手無策。

    畢竟,法家的學術,就拿那些權衡某個政策的利弊來說,這適合用來啟蒙稚童么?

    明顯不適合!

    “怎么辦?”

    諸法家子弟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兵家、墨家,還有其余學派都是一樣,要讓他們寫一篇利于國家的學術理論,這不難,可讓他們寫一篇用來啟蒙幼齡稚童的書籍,這可把他們給難倒了。

    一直等到來年開春,也就是魏興安五年的春天,諸學派子弟還是毫無頭緒。

    然而就在這時,他們忽然聽說了一件事:朝廷允許家的一本書籍,列入「國立初等學塾」的教材。

    “什么?!”

    “家?!”

    “這怎么可能?!”

    當日,大梁學宮一片嘩然,除家外,其余十一門學派的子弟,無不對此震驚萬分。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是他們最看不起的家,寫出了第一本啟蒙的教材,而且居然還得到了魏國朝廷的首肯,被列為了初等學塾的教材。

    懷著復雜的心情,各派學子沖到家的那座殿閣,當時人數之多,嚇得那些以周初為首的家子弟們瑟瑟發抖,還以為自己做了什么人神共憤的事,遭到了其余學派的一致討伐。

    直到儒家子弟介子鴟出面講述了原因,希望能一觀家的新作,周初等人這才釋然,恭恭敬敬地取出幾本由禮部印刷的書籍,分別贈予各派。

    各派學子立刻回到各自的學宮,仔細觀閱。

    翻開家的這本新作,第一篇就是「百羊滅敵」,講述的人物便是魏國的將軍司馬安,講述他在征討三川時,被敵人——實則是烏須部落,不過看在川雒聯盟的份上將其模糊化——的奴隸拖住,當時,司馬安靈機一動,利用幾百只羊策反了那些奴隸,終于得以把握戰機,一舉將敵人擊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