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倒不是張開地與韓奎智慧不足,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件事的真正關鍵,其實是在于他韓國錢幣的信譽問題,這才使得魏國有可趁之機。 “不若提高收購的價格的吧……” 韓奎猶豫著說道。 韓王然看了一眼韓奎,默不作聲。 不可否認韓奎說的沒錯,既然強行驅逐那些魏國商賈,會導致魏韓兩國提前爆發戰爭,那么,剩下的辦法,就只有提高收購的價格了。 問題是,那些魏國商賈會袖手旁觀么? 想想也知道,那些魏國商賈在上次商賈戰爭中積累了大量他韓國的銅幣,肯定會用在這次的購糧上,目的不為搶購糧食,而是為了抬高收購的價格,掀起第二場商事戰爭來擊垮韓國的國庫資金。 雖說上次通過增鑄銅幣的方式,使得韓國國庫得到了一筆可觀的錢財,但這筆錢財,未必能夠填滿與魏國商賈爆發糧價戰爭的損耗——退一步說,就算能戰勝魏國的商賈,他韓國國庫內的資金怕是也所剩無幾了,此后又該如何支撐呢? 當日,在張開地與韓奎二人離開之后,韓王然獨自坐在殿中,思考著對策。 此時他已經意識到,韓國對他韓國的施壓,已經越來越強烈,他韓國,實際上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 『……該果斷點對魏宣戰么?』 裹著一條羊皮毯子,韓王然走到宮殿的窗口,就著殿內的燭火,看著殿外逐漸堆積的積雪。 直覺告訴他,與其被魏國步步針對,還不如果斷點對魏宣戰,提前爆發這場戰爭。 因為一旦宣戰,他韓國就不必再考慮什么魏國商賈的問題了——逮到就殺便是! 這樣一來,所有的難題都迎刃而解了。 但反過來說,韓國一旦對魏國宣戰,那么,目前兩國對峙所呈現的‘緊張和平’,也就不復存在了,縱使是韓王然,也不敢保證他韓國究竟能在魏國的進攻下支撐多久。 可能是一年,可能是半年,可能,更短。 『……趙潤,你就這么迫不及待,要逼我跟你魏國開戰么?這是否也意味著,似這種對峙,對你魏國亦造成了莫大的損失呢?』 韓王然長長吐了口氣,在心中權衡著利弊。 這一晚,韓王然始終在糾結「開戰」與「不開戰」這個問題,但最后,他那偏于穩妥的性格,導致他最終還是決定繼續維持現狀,直到他韓國再也無法堅持下去。 其實這也不算是一個壞主意,畢竟在「韓齊楚三國同盟」中,韓國扮演的是一個牽制魏國、拖累魏國的角色,為楚國爭取時間,倘若能讓魏國的利益遭受同步損失,韓國的利益損失,其實倒也能接受。 再者,雖然目前的局勢的確很艱難,但再艱難也不及魏韓兩國真正爆發戰爭——一旦魏韓兩國真正爆發戰爭,韓國就將同時面對魏秦兩個大國的進攻,這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所謂兩者利害取其輕,在計較兩個策略的利害得失后,韓王然終究還是選擇了繼續維持現狀。 或許,這就是他跟魏王趙潤最大的不同。 倘若是魏王趙潤,他在這個時候,那是肯定會選擇立刻宣戰的,不管最終能否取勝。 鑒于韓王然的再次隱忍,巨鹿城的樂弈與燕縐,最終還是沒敢違背王令,驅逐城內的魏國商賈挑起兩國的戰爭。 于是乎,城內魏國商賈與當地縣衙為了搶購平民手中那批糧食,果然掀起了糧價大戰:巨鹿縣衙相比較往年兩倍的價格收購糧食,而魏國商賈則提高至三倍;巨鹿縣衙再提價,魏國商賈亦相對提價。 這就導致在平民眼中,他韓國的錢幣‘越來越不值錢’。 而此情況下,另外一批魏國商賈忽然拋出他們手中的韓國錢幣,進一步打擊了后者的信譽。 待等魏國的商賈開始用魏國圜錢采購巨鹿城內平民手中的糧食,而這些平民也愿意用魏國圜錢來交易時,這就意味著,在巨鹿城內,韓國的貨幣體系幾乎崩潰,已經被魏國圜錢取代了流通貨幣的職能。 待等到魏興安九年的開春,這個現象迅速波及整個邯鄲北郡與巨鹿郡,韓國的銅錢徹底貶值,而魏國的圜錢,則取代前者的地位,逐漸在韓國境內流通。 縱使韓王然懇請齊國用齊國的貨幣來拯救韓國市場,卻也為時已晚。 張啟功的目的達到了,他在本質上,已幾乎摧毀了韓國。 在收到這個消息后,魏國雒陽的戶部官員們互相慶賀。 確實值得慶賀,因為他們擊垮了韓國的錢幣,擊垮了韓國的經濟——只要韓國境內的魏國商賈抽回資金,韓國的經濟將立刻崩潰。 而在韓國經濟崩潰的情況下,這個國家,當然再也無法持續跟魏國對峙。 要么立刻對魏宣戰,轉移其國內的矛盾;要么,就在沉默中覆亡,崩離破碎。 果不其然,魏興安九年三月初,韓國迫于無奈,對魏宣戰。 而這意味著,第二場波及整個中原的曠世之戰,就此拉開帷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