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王?” 見韓王然似乎有點神游天外,丞相張開地輕聲喚道。 韓王然回過神來,微皺著眉頭思索著。 起初他并未在意,但衛卿馬括的話,卻讓他對元邑侯韓普產生了幾許懷疑:元邑侯韓普設計賺殺李褚、并且將元邑兵將綁上其造反行為的那招計謀,總覺得有點超乎元邑侯韓普的水準。 要么是這些年來元邑侯韓普一直是深藏不露,要么,就是有高明的謀士在其出謀劃策。 而疑點就在于,倘若果真是后者,那名謀士的手段相當厲害,這等利害的人物,為何不投奔其他人,卻偏偏要投奔元邑侯韓普這個早已失去了大靠山、且正在被薊城針對的人呢?——這名謀士的目的是什么? “嘶——” 韓王然輕輕吸著氣,劇烈的思考,讓他的頭又開始隱隱作痛,仿佛針刺一般。 “靜觀其變。”他沉聲說道:“告訴司馬弢,叫他無論用什么方式,務必要守住下曲陽……” 下曲陽位于聯通邯鄲郡與代郡的要道,就算元邑侯韓普占據了井徑關,切斷了這條要道,但薊城還是可以通過下曲陽,走代郡、前往雁門郡——只是這條路遠沒有經井徑關前往雁門郡那么便捷而已。 但若是連下曲陽都丟了,那韓國可就麻煩了,萬一到時候秦國加大對雁門郡的攻勢,薊城將無法盡快支援雁門郡——相比較元邑侯韓普這個癬疥之疾,這才是大麻煩。 “……至于元邑侯韓普那邊,叫司馬弢盡量穩住他吧,待等來年開春之后,薊城便會派兵征討……”說到這里,韓王然頓了頓,問丞相張開地道:“秦開現下在何處?” “仍在境外北地修繕商路。”丞相張開地回答道。 他口中的境外北地,即是指上谷、漁陽兩郡北方的境外土地,自去年韓國與北方高原上的異民族展開了貿易之后,韓國就開始在國境外修繕道路了,畢竟魏國的崛起已經告訴了中原國家一個真理:想要富,先修路。 “唔。”韓王然點點頭說道:“宮廷派遣知會秦開,叫秦開做好出兵準備,待來年開春后……討伐元邑。”頓了頓,他又有意叮囑道:“除此之外,派遣盯著元邑侯韓普,打探一番,看看他意欲何為。至于其他的……莫要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 丞相張開地疑惑地看了一眼韓王然,困惑于這位君主怎么會突然冒出這么一句,但見韓王然用手揉著額頭,露出一副疲倦的樣子,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再追問下去。 在韓王然的授意下,薊城朝廷很快就表達了對元邑侯韓普的不滿,不過暫時還未將其釘死于「叛臣」的名義下,只是勒令元邑侯韓普立刻解散手中軍隊,交割給下曲陽的司馬弢,立刻前赴薊城——從表面上看,似乎還愿意給元邑侯韓普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但是幾日后,當元邑侯韓普得知此事后,對此卻不屑一顧。 解散手中軍隊前往薊城? 這還能回得來? 薊城的那些士卿老爺莫不是將他當傻子耍? 事后,元邑侯韓普冷笑著將這件事告訴了張啟功與北宮玉,純粹將此事當做笑料。 然而,張啟功卻笑不出來。 “出乎意料啊……”張啟功對北宮玉說道:“薊城竟然只是以其朝廷的名義下令……” 北宮玉亦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不可否認,他倆就是在下餌釣魚,想看看薊城那邊是否會頒布針對元邑侯韓普的王令——當然,他們并不指望韓王然與薊城的公卿傻到這份上,讓韓王然不惜冒著其詐死之計泡湯的危險來下達王令,他們只是期待這薊城那邊‘假借’韓王然的命令下達王令。 別看是‘假借’,只要通過薊城那邊對征討元邑侯韓普的力度,他們大致也可以估測出韓王然的死到底是真是假。 可沒想到的是,薊城那邊并沒有按照他們想的那樣,借韓王然的名義行事。 “看來是我方的力度不夠大。”北宮玉對張啟功說道。 張啟功點了點頭,轉頭對元邑侯韓普說道:“謠言之事,不知君侯安排地如何了?” 元邑侯韓普恭謹地說道:“已經叫人放出去了。” 他倆所說的謠言,即是詆毀韓王然的謠言。 由毒士張啟功親自執筆的這則謠言,自然是狠毒非常,他在謠言出對比了韓王然當政前后韓國的境況,大抵來說,就是指韓王然親自執政前,韓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而待等韓王然親自執政之后,韓國的經濟與國內百姓的生活條件卻是一落千丈——他從這個角度,來詆毀韓王然乃是一名不學無術的昏君。 不得不說,論顛倒黑白,作為法家子弟的張啟功,倒也是其中好手。 不可否認,其實他所提出的依據,句句屬實,可問題是,韓國國力這些年來一落千丈的原因,真的是因為韓王然么? 還不是因為康公韓虎、釐侯韓武幾次攻打魏國卻戰敗而導致的?跟韓王然有什么關系?韓王然接手韓國的時候,韓國就已經是這么一個爛攤子了。 但張啟功卻故意忽略了這一點,引導輿論攻殲韓王然,硬生生要將一頂「昏君」的帽子扣在韓王然的腦袋上,以方便元邑侯韓普后續的「另立新君」的計劃。 正所謂百姓云從,在元邑侯韓普派出心腹人不遺余力抹黑韓王然的情況下,元邑、宜安一帶的韓國百姓,對韓王然的看法大為改為。 就連元邑侯韓普本人,都沒有想到竟然會那樣順利。 不過對此,張啟功與北宮玉卻不意外。 因為他們很清楚,韓國近幾場跟魏國的戰事戰敗后,韓國朝廷為了支付賠償給魏國的高額賠款,理所當然加重了稅收,其中再加上某些大貴族為了彌補自己家族在戰爭中的損失,偷偷增加苛捐雜稅,使得韓國百姓民怨載道。 所謂民心,其實就是這么一回事:你讓百姓過得好,百姓就擁護你;你讓百姓過不下去,百姓就罵娘,甚至于當活不下去,百姓也會鋌而走險、揭竿作亂。 而韓國這些年來,由于將「對魏國的賠款」以及「彌補戰爭損失」這兩大損耗轉嫁在國內民眾身上,這導致國內百姓怨氣極大。 今年韓王然為何迫于無奈對魏國宣戰,希望轉移國內的矛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