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由于低估了大梁城的防御能力,盡管當日天色尚亮,但楚水君仍是決定暫時撤兵,回歸大營。 回到大營后,他派人將衛國軍隊的主將請到了帥帳。 衛國軍隊的主將叫做「衛邵」,乃是衛王費的近親堂弟,頗為受到后者的信任,執掌著號稱衛國第一精銳的濮陽軍,雖然作為將領而言才能平平,不過為人倒也豪爽,總的來說還是一位比較正直的人。 片刻后,衛邵孤身而來,在聯軍的帥帳面見楚水君。 “衛邵見過楚水君。” “衛邵將軍。” 在相互見禮之后,楚水君邀請衛邵在帳內坐下,微帶嘆息地說道:“我早知梁城不好攻打,不曾想竟是如此棘手。……方才的戰事,衛邵將軍想必也看到了,不知有何破城良策?” 衛邵面色訕訕,說道:“大梁乃是魏國的舊日都城,城防自然牢固,一時之間,末將也想不出什么破城的計策。” 他這話倒也是實話,畢竟他并不擅長領兵打仗——雖說濮陽軍被稱為衛國第一精銳,但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濮陽軍的武器裝備皆是從魏國購置,并非是指這支軍隊的戰斗能力,更非是衛邵的領兵才能。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衛邵想的到攻破大梁城的計謀,他也不會向楚水君透露。 原因很簡單,因為此番他衛國的軍隊,根本就不是真心要投向諸國聯軍,對魏國倒戈相向,只是因為諸國聯軍當時在衛國邊境陳兵,以武力威脅迫使衛國加入到討伐魏國的行列罷了,否則,衛國倒也不至于背叛魏國。 “我以為衛邵將軍會有什么好計策,如此看來,我軍也就只有強攻一途了。”說到這里,楚水君看向衛邵,終于說出了他派人請衛邵前來的真正意圖:“衛邵將軍,近些日子,一直是我大楚的軍隊以及齊國的軍隊擔任先鋒,幾番苦戰下來,兩軍士卒亦頗為疲倦,不知明日攻城,能否請貴軍擔任攻城主力?” 聽聞此言,衛邵心中暗暗叫苦。 其實在得到楚水君的召喚后,衛邵心中對此就已經有所猜測,沒想到事實還真如他猜測的那般:楚水君有意犧牲他衛國的軍隊去強攻大梁。 刨除背叛不背叛的問題,倘若是換做魏國的其他城池,衛邵迫于形勢多半也就應下來了,但那可是大梁城啊,是魏國舊日的都城!是那樣輕易就能攻克的么? 今日白晝里,諸國聯軍進攻大梁的戰爭,衛邵也瞧得清清楚楚。 當時,似項末、項孌、項培、田耽、吳起等人麾下的精銳士卒,他們幾乎連大梁城的城墻都還沒摸到,就被城墻上的戰爭兵器殺地灰頭土臉,非但白白損失了將近萬名的士卒,甚至于還損失了三十幾名千人將,逼得楚水君兩度中途下令停止攻城。 衛邵有自知之明,他很清楚,今日的戰事若是換他們衛國的軍隊上陣,也不會討到什么便宜。 想到這里,他露出為難之色,委婉地說道:“楚水君,我衛國僅僅就只有五六萬兵力,怕是不足以作為攻打大梁的主力……” 聽聞此言,楚水君笑著說道:“衛邵將軍切莫自謙,誰都知道,貴國的軍隊,武器裝備皆是從魏國購置。在我聯軍之中,論兵甲之利,怕是齊軍都不見得能超過貴國,衛邵將軍何必自謙呢?” 說罷,他見衛邵面露遲疑之色,嘴唇微動似乎又想開口拒絕,遂又說道:“還是說,衛邵將軍其實并非與我等心思一致?” 見楚水君臉上的笑容徐徐收斂,衛邵心中一驚。 平心而論,倘若有選擇的話,衛邵更傾向于與魏國軍隊聯合,畢竟魏衛兩國怎么說也有幾十年的同盟情誼,并且,魏國從來不曾用武力來威脅衛國,哪怕是前些年,魏衛兩國因為「衛公子瑜亡故」的這件事鬧得很不愉快,但魏王趙潤還是沒有對衛國采取什么手段,來為表兄衛瑜報仇。 但遺憾的是,形勢逼人,衛邵根本不敢得罪楚水君。 畢竟眼下的中原,已經明顯呈現兩極,即「日益壯大的魏國」,以及「日益衰弱的諸國」,倘若他衛國表現出偏向魏國的心跡,諸國聯軍肯定會率先將他衛國給攻陷了。 一想到楚水君隨時有能力覆亡衛國,衛邵心中就戰戰兢兢,不敢再說什么拒絕的話,強顏歡笑著將這件事應了下來。 見此,楚水君立刻又換上了笑容,笑著寬慰道:“衛邵將軍不必猜忌,既然貴國已加入到「討魏同盟」,我自會一視同仁,絕不會故意坑害貴國的將士。……明日貴軍攻城時,我會叫我大楚的幾支軍隊在旁協助。” 『但愿如此吧……』 衛邵心中苦澀一笑。 告辭楚水君后,衛邵立刻回到了自己衛軍的營寨——其實就是一片尚未建起營寨的空地而已。 回到衛軍的帥帳后,衛邵命人請來「鄄城侯衛鄖」與「檀淵侯衛振」。 此番被迫隨同諸國聯軍參戰的衛國軍隊,攏共有三支,即「檀淵軍」、「鄄城軍」以及被稱為衛國最強精銳的「濮陽軍」,三支軍隊加起來約六萬人左右,分別由衛邵以及鄄城侯衛鄖、檀淵侯衛振三人統帥。 在衛軍營地的帥帳內,衛邵將楚水君的命令跟鄄城侯衛鄖與檀淵侯衛振二人一說,二人皆心有怨憤。 衛邵、衛鄖、衛振三人,雖說都談不上是什么擅于統兵打仗的將領,但也不至于蠢到看不透楚水君的意圖。 他們覺得,在楚水君眼里,他們衛國的軍隊,是半途加入聯軍的,未必與聯軍心思一致——事實上的確如此,因此,自然要優先于楚軍、齊軍等軍隊消耗掉,反正無論是魏卒殺死衛卒,還是衛卒殺死魏卒,這對于聯軍來說都是有利的。 而可恨的在于,就算明知楚水君不安好心,衛邵、衛鄖、衛振三人還是不敢造次,只能老老實實地聽命。 “倘若衛瑜公子尚在,我衛國豈會落到這等局面?” 檀淵侯衛振嘆了口氣。 聽到這話,鄄城侯衛鄖的表情不禁有些不自然,原因就在于,他曾經被公子衛瑜麾下的猛將孟賁生擒。 這件使他顏面喪盡的事,讓他至今仍耿耿于懷。 出于心中的怨念,鄄城侯衛鄖陰陽怪氣地說道:“哼,倘若衛瑜還活著,難道就能使局面有所改變?嘿!此番諸國聯軍聯手征討魏國,出動兵力多達一百五十萬,縱使衛瑜活著,又能怎樣?沒見就連魏國亦是連戰連敗么?” 檀淵侯衛振聞言瞥了一眼衛鄖,冷笑兩聲,不過卻未反駁衛鄖的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