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71章:變局(四)【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事實上他也只是隨口問問而已,倒也不至于會動用此物。

    不可否認,猛火油,也就是石油,乃是魏國一件秘而不宣的大殺器,但石油燃燒后的雜質對土壤的危害性太大,在這種污染面前,鹽堿地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說,這種武器能少用還是少用為妙,尤其是本土作戰的時候。

    然而話說回來,待等日后他魏國全面反攻,卻攻到楚國、齊國、越國等地時,他卻不介意讓這些國家嘗嘗猛火油的威力。

    不過,這也是日后的事了。

    “也就是說,目前諸國聯軍的主要進攻方向,還是衛驕、周驥、侯聃你們三人負責的防區。”趙潤點點頭說道。

    “是的,陛下。”衛驕、周驥、侯聃三人點頭應道。

    他們三人負責的防區,分別是大梁、冶城、以及兩座城池之間的魏軍聯營——其中,大梁一帶由周驥把守,冶城一帶由侯聃防衛,至于衛驕,則率領五萬雒陽禁衛軍,占據兩座城池之間的空地,建造了十幾里的聯營。

    所謂的大梁防線,即是指大梁到冶城的這片魏軍防區。

    “……諸國聯軍當中,數項孌以及其麾下的兵將最為悍勇。”

    在趙潤的示意下,衛驕開口講述他對諸國聯軍內各營軍隊的大致印象:“正如末將在戰報中所述,項孌的昭關軍,讓末將不由地聯想到了伍忌將軍的商水軍……”

    聽聞此言,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人皆有些吃驚地看著衛驕,前者皺著眉頭問道:“楚軍,焉能與商水軍相提并論?”

    不怪他如此吃驚,畢竟商水軍在魏國的名氣非常大——可能它在魏人的地位始終不如魏武軍,但這并不妨礙商水軍被稱為魏國第一精銳。

    當然,這所謂的「魏國第一精銳」,必須得將“魏公子潤”算在其中,不然,商水軍的實力難免要大打折扣。

    可話說回來,就算沒有“魏公子潤”,魏國上將伍忌率領的商水軍,亦是非常強勁的精銳。

    趙潤曾經執掌商水軍時,喜歡用計,就像齊國將領田耽所說的那樣,趙潤會在己方勢大的時候故意示弱,引誘敵軍;倘若是在己方處于弱勢的時候,則反其道而行,先打出氣勢來,使敵軍畏懼。

    但近幾年魏將伍忌執掌下的商水軍,卻與最初的商水軍截然不同,仿佛從上到下充斥著一股莽勁,碰到敵軍,不管是強是弱,反正就是先打了再說。

    這不,據前一陣子沈彧從商水郡送來的消息所說,平輿君熊琥麾下的軍隊,就是這樣被商水軍打地滿地找牙,若非熊琥又從楚東征調了十幾萬糧募兵,堪堪擋住了商水軍,兼之商水郡的背后又有楚國壽陵君景云的進攻,搞不好,平輿君熊琥麾下的軍隊早已經被商水軍給擊潰了。

    “伍忌……么?”

    趙潤聞言沉思了片刻。

    他并不懷疑楚國亦能誕生一支實力堪比商水軍的軍隊,畢竟商水軍的士卒,原本就是楚人出身,雖說這些年來商水軍亦在商水郡境內征募士卒,但別忘了,商水郡的魏人,十有八九都是投奔魏國的楚人。

    這就說明,其實楚人并不比魏人羸弱,只不過大多數的楚國士卒其實并未經過嚴格的訓練,又沒有配備優良的兵器,導致大部分楚國士卒在戰場上無法發揮潛力,這才顯得楚軍相對弱小。

    但楚將項孌與其麾下的昭關軍卻不同,這支軍隊一直處在楚越邊境,是楚國曾經征討越國的主力軍,常年與越人交戰,當然要強過楚國的其他軍隊,這就好比韓國的軍隊,明明作為王師的邯鄲軍,卻遠不如雁門軍、太原軍、代郡軍、北燕軍、上谷軍等邊防駐軍強勁。

    “威脅很大么?”

    趙潤皺眉詢問衛驕道。

    衛驕點了點頭,說道:“昭關楚軍的裝備很精良,士卒亦訓練有素,不過最難纏的,還是項孌與他麾下的一支大約五百人左右的騎兵。我雒陽禁軍倒是還好,但「義勇軍」……由于作戰時陣型渙散,幾次被項孌率領騎兵討殺了將領……”

    他口中的義勇軍,即是指那二十余萬民兵與游俠。

    “……項孌的武力非常驚人,末將曾看好幾名游俠,將其提拔為將官,但幾乎都被這個項孌給斬殺了……更可恨的是,不知怎么回事,項孌對箭矢、弩矢非常警覺,末將幾次派士卒用狙擊弩朝他射箭,但都被他躲了過去。”衛驕有些郁悶地說道。

    『大概是因為越人擅長飛矢武器,項孌在與越國軍隊的交鋒中磨礪出了這方面的警覺吧。』

    暗自點了點頭,趙潤微皺著眉頭說道:“如你所言,看來得想辦法除掉這個項孌……”

    “正是。”衛驕正色說道:“依末將之見,若能除掉項孌,則諸國聯軍的進攻力度,怕是立減三成威力。……至少在末將看來,項末、項培、田耽、季武等人,皆不如項孌勇武。”

    “唔。”

    趙潤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當日,趙潤詳細地向諸將詢問了諸國聯軍的情報。

    此時細數魏軍與諸國聯軍的兵力對比,諸國聯軍在相繼分兵占領了宋郡與潁水郡后,只剩下百萬左右駐扎在魏國的梁郡周邊。

    雖然趙潤在率領大軍初至大梁的那一日,曾讓諸國聯軍嘗到了敗仗的滋味,且此后雙方亦多多少少爆發了一些戰事,讓諸國聯軍陸續出現了兵力上的損傷,但總的來說,聯軍在大梁附近的兵力,仍然維持在百萬左右。

    但這并不影響魏軍的士氣,因為魏軍這邊,雖然亦陸陸續續出現死傷,但總兵力,卻反而有所增長。

    原來,潁水郡雖然被諸國聯軍攻陷,但郡內仍然有不少英勇反抗的義軍以及地方縣軍,當這些魏國的健兒得知他們魏國的君主趙潤竟御駕親征,親自在大梁抵抗諸國聯軍的進攻時,遂紛紛自發向大梁聚集,這使得趙潤麾下的總兵力,從最初的約三十萬,逐漸增加到三十五萬,且仍在持續增加。

    不得不說,「君王趙潤御駕親征」這件事,實在是給予了魏人莫大的勇氣。

    在得到了約五萬的新生軍后,趙潤命衛驕、周驥加緊對麾下士卒的操練,并選拔其中的佼佼者,編入「雒陽禁衛軍」,作為抗拒諸國聯軍的主力。

    而另外的二十幾萬民兵與游俠,則全部編為「義勇軍」,作為雒陽禁衛軍的協從軍,協助后者抵抗諸國聯軍。

    也不曉得是魏國民風彪悍所致,亦或魏人大多都是天生的戰士,總之在近兩個月魏軍與諸國聯軍的戰事后,許多此前從未有過戰場經驗的民兵或者游俠,在鮮血與死亡的磨礪下,迅速成長,陸續蛻變為合格的士卒,以至于諸國聯軍雖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但卻始終無法攻破魏軍的「大梁防線」。

    當然,其中冶城的貢獻舉足輕重,冶城的工匠們日夜趕工,為魏軍打造了不計其數的戰車與軍備,逐漸將那二十幾萬民兵武裝起來,甚至就連梁郡的婦孺,亦貢獻了自己微薄的力量,或為士卒縫補甲胄,或為軍隊制造箭矢、弩矢,所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莫過于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