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彼此喝了一杯酒后,李睦伸手捂住了酒樽,微笑說道:“李某不勝酒力,僅以此一杯敬兩位,還望兩位莫要見怪。” 樂成與韓徐都知道李睦平日里非常嚴格地控制自己的飲酒,聞言倒也不感覺詫異。 韓徐問道:“李將軍,不知您今日造訪晉陽,所為何事?” 李睦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將心中的計劃全盤托出,因為他非常希望得到樂成、韓徐二人的支持:“我希望兩位能遵從大義,與李某合兵一處,匡扶國家。” “……” 樂成、韓徐聞言一愣,竟有些面面相覷。 良久,陽邑侯韓徐這才小心翼翼地問道:“李將軍,不知您口中的「匡扶國家」,指的是……” “薊城!” 李睦沉聲說道。 旋即,他轉頭看向樂成,正色說道:“我兒對樂成將軍投降魏軍之事心存顧慮,但李某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亦明白樂成將軍當時所面臨的絕境……眼下,進犯我大韓本土的魏軍,正南下攻伐齊國,桓王趙宣,亦撤兵返回河東,此時的魏國,尚未擊退諸國聯軍,又被陷于與秦國的戰爭,兩位,這是你我匡扶國家、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啊!” “……” 陽邑侯韓徐驚愕地看著李睦,縱使他也感到驚奇,在他認為他韓國已名存實亡的時候,眼前這位雁門守,居然還未放棄希望,試圖力挽狂瀾…… 只是,這事可能么? 在韓徐心中驚訝之際,樂成亦倍感驚奇地打量著李睦。 『桓王趙宣撤兵才堪堪一個月,這遠在雁門郡的李睦,卻得知了此事,甚至于,連秦國已與魏國開戰之事也清清楚楚,難道這李睦……』 樂成感到很驚奇。 要知道秦國進攻魏國這事,還是桓王趙宣告訴他的,否則他根本不知情,何以遠在雁門郡的李睦,卻仿佛對此事頗為了解? 想到這里,他故意試探道:“李睦將軍,你如何知曉秦國對魏國開戰?” 李睦看了一眼樂成,亦不隱瞞,如實說道:“去年入冬前,正是李某將我大韓當前的境況,告知了秦將公孫起……” 『這個李睦……』 樂成與韓徐對視一眼,皆為李睦的膽大包天而感到震驚。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李睦一手挑起了秦國與魏國的戰爭。 想到這里,樂成立刻就打消了勸說李睦投效魏國的打算,一來是他看出李睦絕不會投效魏國,二來,李睦的所作所為,必定被魏國所惡——這簡直就是在找死啊! 為自己考慮,樂成覺得自己還是跟這個李睦劃清界限為妙。 想到這里,他笑著說道:“李睦將軍,大韓與魏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您又何必……” “那只是韓異偽君的矯詔!” 李睦義正言辭地說道:“韓異此人,乃是魏人扶持的傀儡,仗魏人之勢竊取了王權,名不正、言不順,如此豈能令人信服?”說到這里,他用飽含期待的目光看著樂成與韓徐,誠懇說道:“李某懇請兩位遵從大義,協助李某!” “這……” 與韓徐對視一眼,樂成隱晦地推脫道:“我晉陽眼下不過萬余兵力,韓徐大人手底下,亦不過數千兵馬,縱使我二人與李將軍合兵一處,怕是也不足以影響大局……” “此事李某已有考量。……眼下魏國暫時無力顧忌我大韓,我等只需聚集雁門、太原、代郡三地之兵,直取薊城!”李睦正色說道。 然而他這番話,非但無法說服早已打定主意投靠魏國的樂成,甚至連陽邑侯韓徐都說服不了。 韓徐忍不住勸道:“李將軍,縱使奪回了薊城,亦無法改變當今的大局啊。……除非秦國或諸國聯軍擊敗魏國,使魏國遭受重創,否則,似李將軍這般舉動,怕是只會惹來魏國的怒火。到時候魏人惡你,薊城以及國人,怕是也……” 在旁,樂成心中暗自冷笑。 陽邑侯韓徐的說法非常婉轉,但倘若直白點說,李睦的這個決定,說實話相當討人嫌。 至少在樂成看來,李睦的這個決定,注定不會有太多的人去擁護。 原因很簡單,因為韓國各階層勢力,都不會擁護。 從韓國民眾的角度來說,「與魏國停戰」是韓人這些年來最渴望的事,倘若能與魏國締結盟約,借助魏國的力量恢復他韓國的經濟,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 盡管樂成、韓徐這邊尚未收到相關的消息,但是在上谷郡、邯鄲郡、巨鹿郡那邊,由于新君韓異下詔‘促進’了韓國與魏國的結盟,以至于這位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此時已被韓人稱呼為明君——雖然韓異在這件事上,其實并就沒有處過哪怕一份力量。 再從韓國國內貴族勢力,以及薊城的韓國官員的角度來說,他們亦默認了與現如今的這個結果,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貴族、世家,早已經改換門庭、或者正準備改換門庭投靠魏國,結果李睦這會兒跳出來說要匡扶國家,有幾人會去理睬? 李睦,走上了一條與現如今韓國各階級利益相悖的道路,上至傀儡君主韓異,下至韓國的民眾,都不會樂意看到這位名將再次挑起韓國與魏國的戰火。 李睦所謂的匡扶國家,在樂成看來純粹就是一個笑話而已。 在魏國稱霸中原甚至吞并天下已成為既定大勢的情況下,你李睦單憑一己之力想要扭轉大局? 倘若你是韓氏王族,那還則罷了,問題你只是一介臣子而已,根本不具備「號召眾人遵從大義」的資格。 “恕樂某不能奉陪。” 樂成冷著臉淡淡說道。 原本想要說服李睦投效魏國好使彼此相互依靠的想法,早已被樂成拋之腦后。 此時的他,迫切想要跟李睦劃清界限,免得日后被其牽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