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02章:夏【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1/3)頁

    『PS:老家楊梅沒有往年的好,過于酸,不像往年是酸甜的那種,不過還是很好吃。另外,上一章序號錯誤,這章糾正?!?

    ————以下正文————

    事實證明,南梁王趙元佐不愧是魏國數一數二的統帥。

    哦,事實上這位已被魏王趙潤削了爵位,但不管怎么樣,他判斷地非常精準。正如他所預料的,在四月初的時候,當秦國發現在己國軍隊短時間內無法在河西、河東兩郡打開局面的時候,果然選擇了兵出三川郡,自咸陽出兵,過灞水、經驪山,直奔華陰。

    而此時,雒陽尉、安平侯趙郯,已率領約三四千數量的軍隊,進駐了函谷,即當年在「一日戰役」中趙潤戰勝秦少君嬴瓔的地點。

    安平侯趙郯的這三四千軍隊,確切地說,根本不算是在天策府轄下掛名的正軍,充其量就是掛靠在「雒陽禁衛」的名下,平日里主要負責巡視雒陽城內東市、西市等幾個市集治安,防止有人滋事、斗毆、偷竊等等,根本談不上有多少戰力可言。

    因此,安平侯趙郯在率軍抵達函谷的當日,就命令麾下的這些士卒砍伐林木,在函谷一帶構筑防御。

    他頗有自知之明,在他看來,倘若秦國果真進攻三川郡,憑他手底下這數千烏合之眾,絕非是秦國軍隊的對手,因此,像什么「擊敗秦國軍隊」這種癡人說夢就算了,能守一日是一日,若能守到諸國聯軍被他魏國的君主趙潤擊敗,亦或是說守到燕王趙疆率領凱旋之師返回國內,那他就是此戰最大的功臣之一。

    四月十六日前后,秦軍出現在函谷的西側,兵力并不算多,據安平侯趙郯派出去的人手探查所得到的情報,這路秦軍人數大概五六萬左右,正軍約占一半,其余大概應該就是黥面軍——跟楚國的糧募兵類似,但戰斗力與士氣卻有天壤之別。

    盡管秦國出兵三川郡的兵力比預測的少上許多,但對于安平侯趙郯來說依舊壓力巨大,畢竟他麾下僅三四千幾乎從未上過戰場的烏合之眾而已。

    然而安平侯趙郯沒有想到的是,在臨近四月中旬時,龐煥、蒙濼等將領突然率領將近四萬的鎮反軍馳援函谷,記得在得知鎮反軍到來消息之后,安平侯趙郯簡直感覺不可思議。

    畢竟據趙郯所知,龐煥、蒙濼等人所率領的鎮反軍,此刻應該還在山東(泰山以東)一帶攻伐齊國才對,如何竟會出現在函谷?

    正因為心中不解,安平侯趙郯遂在見到龐煥、蒙濼等將領時,詢問了這個問題。

    龐煥向趙郯做出了解釋,不過卻略過了「誘反頤王趙弘殷」這樁事,只說是南梁王趙元佐考慮到秦國或有可能從三川郡這邊出兵,便叫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向鎮反軍下了命令,反正在龐煥等人率軍前來函谷時,高括確實給他們補了一道調令。

    在確認過那份調令的真實性后,安平侯趙郯立即便將函谷的防務委托給了龐煥。

    平心而論,安平侯趙郯其實也是趙氏王族當中頗有能力的族人,但相比較龐煥這等將領,趙郯自忖還是不如對方,于是便將函谷的防務交給龐煥,他來給龐煥以及鎮反軍打下手。

    反正在趙郯看來,只要能擋住秦國的軍隊,保護雒陽不受秦國軍隊的進犯,這份天大的軍功,應該足夠他跟龐煥等人分的。

    四月下旬,秦國軍隊兵臨函谷,對函谷狹道發起了進攻,卻遭龐煥、蒙濼所率領的鎮反軍擊退。

    在旁瞧著這場仗的激烈程度,安平侯趙郯暗道僥幸,因為他覺得,若非鎮反軍支援及時,否則他恐怕當真守不住函谷幾日,畢竟秦國的軍卒,論悍勇完全不遜色于魏卒,可不是像楚、齊、魯等國的軍隊可以比擬的。

    戰后,安平侯趙郯親筆寫了戰報,命人送回雒陽。

    雖然他有心弄點軍功,但即便主戰方乃是鎮反軍,他自然也不好將自己吹噓地太過火,只是在戰報中稍微提了兩句,以此向雒陽表示,這次擊退秦國軍隊,亦有他安平侯趙郯的一份功勞。

    記得在送出這份戰報前,安平侯趙郯還曾將這份戰報給龐煥過目,免得龐煥誤會他搶功什么的,不過出乎他意料的他,龐煥等人對此似乎并不看重。

    說實話,龐煥、蒙濼等人這次還真不看重,因為他們也有自知之明——他們在沒有得到君主趙潤或天策府調令的情況下,擅自因為南梁王趙元佐的書信就從齊國退兵,這已注定他們的統兵生涯將到此為止。

    因此有沒有軍功什么的,對于他們來說意義已經不大。

    倘若他們此番擊退了秦國軍隊,可能還能保留一條性命,否則,那還真不如索性戰死在沙場上為妙,這樣還能博一個好名聲——倘若他們果真為了國家戰死沙場,縱使他們此前犯下了那樣的罪行,君主趙潤多半也會將此事揭過不提,給他們留一個好名聲。

    四月末,安平侯趙郯的戰報送到了雒陽,送到了魏王趙潤手中。

    當時,趙潤端詳著這份戰報良久,最終將其放在一旁。

    此時,這場堪稱「第二次中原大戰」的曠世之戰,局勢已逐漸變得鮮明。

    勝利方無疑正是他魏國。

    此番他魏國,在東邊的正面戰場,先后覆亡韓國、擊敗諸國聯軍,并策反衛、魯兩國的帶兵大將;而在西邊的戰場,雖說最終還是無法避免秦國對他魏國開戰,但考慮到秦國軍隊目前還是沒能對他魏國造成巨大壓力,足可謂是大獲全勝。

    記得在收到安平侯趙郯的戰報前,魏王趙潤剛剛收到了衛國君主衛費的國書,衛王費在信中一個勁地講述他絕非是當真背叛魏國,而是當時收到了楚水君的威脅云云,總而言之,就是變相地乞求趙潤的寬恕,免得趙潤事后追究衛國的責任,而將他從衛國君主的寶座上踹下去——事實上,趙潤完全有這個能力。

    說實話,趙潤這次對衛王費真的很惱怒。

    因為事實上,衛國其實能在這場戰爭中貢獻力量的——衛國雖然小,但事實上并非沒有軍隊,就比如濮陽軍,這是一支具有魏國軍隊制式裝備的軍隊,雖不及魏國的正規軍,但相比較趙潤當時臨時征募的那三十萬義勇兵,那足可以稱為精銳。

    但就是因為衛王費貪生怕死,被「諸國聯軍聯合伐魏」的聲勢給嚇住了,不敢表明立場支持魏國,結果后來受到了楚水君的威脅,以至于衛國軍隊后來被逼無奈,被迫成為了聯軍的一員,反而給魏國的大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正因為如此,趙潤對衛王費挺惱火的,甚至對此想過將衛費從衛國君主的位置上踹下去,讓養子衛云成為衛國的新君。
    第(1/3)頁